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盆底超声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0-24 08:38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516000熊艳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静息盆底尿道

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516000)熊艳飞

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在全球女性尿失禁患者占比约为50%,其引起的外阴部湿疹、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及性生活障碍等均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此类患者多会出现情绪低落、自卑及精神负担重等不良情绪,对其社交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国际尿控协会指出,压力性尿失禁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和卫生问题[2]。盆底超声是评估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常用的方式,为了研究其用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价值,笔者选取100例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和同期就诊于我院的盆底功能正常且已生育的女性患者100例进行了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体征及尿流动力学等检查确诊,符合第四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CUD)关于女性尿失禁的推荐意见INCONTNENCE(4th Edition 2009)[3]和2011年中华妇产科学会盆底学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4]中制定的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均为经产妇,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的要求;排除标准:经压力试验、指压试验和棉签试验等诊断为急迫性尿失禁和充盈性尿失禁者,经尿流率测定诊断为逼尿肌功能障碍引起的尿失禁者,神经源性尿失禁者,合并妊娠、脑卒中、严重糖尿病和脊髓损伤等会影响膀胱功能的疾病,尿常规检查存在血尿和白细胞者,合并盆腔肿块和盆腔脏器脱垂者,既往盆腔手术史者,近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者,合并呼吸系统和其他泌尿系统疾病史者。选取同期就诊于我院的盆底功能正常且已生育的女性患者100例为对照组。

研究组1 0 0 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15±7.32)岁;平均体质指数为(55.15±7.32);平均孕次为(3.03±1.28)次;平均产次为(2.15±0.96)次;平均病程(4.18±1.96)个月;Cullen分度法[5]:Ⅰ度(腹压增加时偶有尿失禁)、Ⅱ度(腹压增加时均有尿失禁)和Ⅲ度(直立时有尿失禁)分别为2 6例、4 2 例 和3 2 例。对 照 组1 0 0 例 患 者的平均年龄为(45.21±7.40)岁;平均体质指数为(55.13±7.37);平均孕次为(3.05±1.26)次;平均产次为(2.13±1.02)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具有进行对比性研究的价值(P>0.05)。

1.2 检查方法 嘱咐所有研究对象排空直肠、适度充盈膀胱后平卧取截石位,确保髋关节处于屈曲和外展位,应用配有容积探头的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首先将探头频率调整至4~8MHz,并将扫查角度和二维扫查角度分别设置为85°和70°,于容积探头上套上避孕套,并涂抹适当剂量的无菌耦合剂,于两侧大阴唇间区域紧贴大阴唇处置入探头,认真、仔细地对盆腔脏器进行观察。当二维图像正中矢状面的显示较清晰时,以耻骨联合后下缘处为参照点,由前至后对耻骨联合、膀胱后壁和直肠等进行检查,之后采集和储存患者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图像,且以患者盆腔脏器移动至机体背尾侧、移动动作持续时间>5s、肛提肌裂孔明显扩张为判断Valsalva有效动作的标准[6]。观察患者不同状态下的超声图像的变化,并测量下列指标:膀胱尿道后角:膀胱三角区后壁与近段尿道的夹角;膀胱移动度:检测时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与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的差值;尿道旋转角: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与静息状态下尿道倾斜角的差值,上述指标均进行3次测量,取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及两组患者的膀胱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 研究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对应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P<0.05),两组患者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均明显大于静息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P<0.05)。详见附表1。

2.2 两组患者的膀胱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研究组患者膀胱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附表2。

附表1 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的对比(°,±s)

附表1 两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的对比(°,±s)

组别 静息状态 Valsalva动作状态 t P对照组(n=100) 106.53±38.21 135.49±64.17 3.8776 0.0001研究组(n=100) 138.25±52.26 154.19±46.38 2.2813 0.0236 t 4.8997 2.3618 - -P 0.0000 0.0196 - -

附表2 两组患者膀胱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的对比(°,±s)

附表2 两组患者膀胱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的对比(°,±s)

组别 膀胱移动度 尿道旋转角对照组(n=100) 1.25±0.57 38.23±31.34研究组(n=100) 5.84±0.28 76.48±25.62 t 72.2767 9.4493 P 0.0000 0.0000

3 讨论

女性盆底是由腹膜、盆底筋膜、肛提肌、会阴体膜和浅表生殖肌等组成的三维立体结构,具有封闭骨盆出口和撑托盆腔脏器的功能,生理状况下女性的控尿机制是由尿道括约肌闭合系统和尿道支持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7],其中尿道括约肌闭合系统主要包括尿道横纹括约肌、尿道平滑括约肌和尿道黏膜下血管,尿道支持系统主要包括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且腹压直接或间接向膀胱颈和近端尿道传递,压力刺激尿道括约肌后使其产生收缩,关闭尿道。当妊娠、分娩和产伤等危险因素损伤了易感个体的盆底组织,继发盆底电生理特性、生物力学、盆腹动力学和盆腔脏器等方面的病变,诱发盆底功能障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肉会松弛[8],导致膀胱颈和尿道向后下移时无法关闭尿道而发生的压力性尿失禁[9],使患者在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加时出现尿液不自主地经尿道外口渗漏、而休息和正常轻微活动时无尿失禁等症状,且糖尿病和肺部慢性疾病等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10]。

2011年中华妇产科学盆底学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中指出,我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18.9%,其中50~59岁的女性占比约28.0%,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发年龄段[11]。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多行口服药物、盆底肌肉电刺激和盆底肌肉锻炼等进行综合治疗,而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则需行手术治疗,故及时有效的诊断极为重要。指压试验、棉签试验、盆底肌电生理检查、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等是临床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常用的检查方法,其中指压试验和棉签试验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较大,盆底肌电生理检查仅可反应肌力情况,但无法评估盆腔脏器的功能和位置,磁共振检查的动态显像效果较差,且费用高,难以被患者接受。

盆底超声是利用独特的经会阴视窗进行检查,可对肛门和阴道周围支持组织等盆底解剖结构、Valsalva动作和缩肛动作进行实时、动态地观察,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盆底结构和动力学图像,且具有不会对患者产生放射损害、患者不适反应少、费用低、可重复检查等优势。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均明显大于静息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P<0.05),两组患者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对应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P<0.05);研究组患者膀胱移动度和尿道旋转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研究中指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尿道后角常>115°,尿道旋转角常>45°,且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旋转角的大小与尿道活动性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分别为(138.25±52.26)°和(154.19±46.38)°,尿道旋转角为(76.48±25.62)°,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盆底超声用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可对患者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进行动态评估,临床价值较高。但盆底结构和功能较为复杂,必要时需采用多种方法或成像技术进行不同途径和角度的观察,以提高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猜你喜欢
静息盆底尿道
利用横断后尿道板组织修复近段型尿道下裂的术式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长段外伤性球尿道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