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10-26 11:55湖南省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13000谢翼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椎板腰椎间盘微创

湖南省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413000)谢翼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根据就诊顺序差异对其进行分组,即参照组(n=42例)以及观察组(n=42例)。参照组:年龄34~75岁,均值(54.51±5.24)岁;病程0.5~7年,平均(3.64±1.26)年;男、女患者比例20∶22。观察组:年龄33~75岁,均值(53.98±5.66)岁;病程1~7年,平均(3.80±1.15)年;男、女患者比例19∶2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方法为:指导患者手术体位,即俯卧位,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于手术前需将患者双侧髂嵴垫高,使其腹部保持悬空状态;常规铺设消毒巾,在患者的腰椎正中处作手术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并沿骼棘肌骨膜下剥离,于剥离时向外牵引,使得病变椎间间隙暴露出;将上位椎板下缘、下位椎板上缘等予以部分切除,同时将黄韧带切除,后去除腰椎病变核髓,使用生理盐水常规消毒处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出血情况,若无出血则常规留置引流管,随后缝合切口。观察组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为:以俯卧位为手术体位,采用全身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予以麻醉处理,然后将两侧髂嵴垫高,使腰椎后弓;将椎间间隙张开,并对病变椎间隙作扩张处理,使用C型臂X线机对患者病变部位作检测,以确定定位准确性;常规铺设消毒巾,使用一枚导针穿刺到椎板下缘,然后作纵向手术切口,长度约1.6cm;慢慢置入扩张管、插入工作管,将患者自由臂固定,随后安装椎间盘镜、摄像系统,将患者椎板下缘、黄韧带、关节突内缘等部位暴露,神经根、硬膜囊等显露;然后使用小尖刀将纤维环、后纵韧带部位切除,随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切口部位消毒处理,观察切口部位有无出血情况,若无出血,则常规留置引流管随后缝合切口。两组患者术后均需接受抗生素、脱水剂治疗,给予患者合理的康复指导,促进其康复。

附表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附表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临床疗效评判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工作能力基本恢复;好转:腰椎轻度疼痛,工作能力恢复部分;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无法进行正常工作。临床总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s)表示。若P<0.05,则代表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效率为97.62%(41/42),相较于参照组临床总效率(80.95%)高(P<0.05)。

2.2 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心理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均较高(P<0.05)。如附表。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方式等发生较大变化,我国腰椎疾病发病率随之升高[1]。为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以往临床上主要对患者实施药物、针灸、牵引等治疗,对改善病情具有一定效果,但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现象[2]。手术治疗是现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其中脊柱微创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使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时,对患者的创伤小,不会对患者腰椎组织及其周围神经造成较大影响,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能使患者于术后快速康复。本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临床总效率为97.62%(41/42),相较于参照组临床总效率(80.95%)高(P<0.05);观察组术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心理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均较高(P<0.05)。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提升生活质量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椎板腰椎间盘微创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