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对比

2020-10-26 11:55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张华坤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肠系膜开腹结肠

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张华坤

结直肠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可发生于直肠、结肠任何部位,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但随病情发展可导致患者排便频率、性状改变,最终影响患者营养吸收,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外科手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尽早切除病灶可有效改善延长患者生存期限。而随着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疗中的价值也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认可[2],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部分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差异性,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74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A、B两组(A=37,B=37),A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0.43±3.27)岁。B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0.55±3.34)岁。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无周围组织广泛浸润;麻醉风险评分(ASA)≥4分;签署知情同意书。

附表 两组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水平对比(±s)

附表 两组围手术期观察指标水平对比(±s)

?

1.3 排除标准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存在腹部手术史;严重感染;机械性肠梗阻或肠穿孔;远端转移;腹腔黏连严重;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障碍;精神障碍。

1.4 手术方法 B组行腹腔镜手术: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后于脐下缘做1.2cm,建立气腹,采用“三孔法”操作,通过腹腔镜仔细探查腹腔,小肠向左上拨动小肠,在回结肠血管和肠系膜上静脉交汇处切开肠系膜,沿肠系膜静脉向上分离,定位结肠动静脉,并离断血管、清扫血管周围淋巴组织;进入Toldt间隙,锐性分离脏、壁层间的筋膜;在右侧腹切口放置切口保护套,提出结肠,切除肠管,并进行回结肠吻合。A组行常规开腹手术,在腹正中做切口,切口肠系膜后常规血管结扎、清扫淋巴结、肠断游离切除吻合。两组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5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水平;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水平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P<0.05),见附表。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 0.8 1%)低于A组(3 2.4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既往临床治疗结直肠癌主要以开腹手术为主,虽然该术已经极为成熟,但其术中需要切断较多的腹部肌肉,然后使用撑开器撑开腹部肌肉,患者术中会大量失血,不仅术后恢复较慢,并发症发生率亦较高。而随着微创医学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认可。此次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B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A组,这提示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快速恢复,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亦进一步证实了该观点。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较小,虽然腹腔镜手术无需做大切口,但其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并不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而腹腔镜手术虽然视野范围较小,但在腹腔镜辅助下局部视野和解剖结构更加清晰,有利于精细化操作,不仅能有效保证手术效果,亦能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疗效由于传统开腹手术,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猜你喜欢
肠系膜开腹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