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与传统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2020-10-26 11:55河南省伊川县人民医院471300王辉鲁武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血肿

河南省伊川县人民医院(471300)王辉 鲁武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自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其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寻找有效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段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手术治疗是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小骨窗开颅术较传统骨瓣开颅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而受到临床广泛重视[2]。本研究对行小骨窗和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取得一等成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中,男33例,女23例;年龄34~70岁,平均(50.6±9.7)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40例,皮层下16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3~71岁,平均(52.1±10.0)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8例,皮层下1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出血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s)

附表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s)

?

1.2 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术,患者行全身麻醉,于患侧颞部做4cm切口,对颅骨进行钻孔,随后扩大骨窗直径约3cm,十字形切开硬脑膜后以探针穿刺切开脑皮质达血肿腔,清除血肿。对照组行传统骨瓣开颅术,麻醉方式同研究组,CT检查确定血肿位置,选择对应的额颞部位做马蹄形切口,常规开颅清除血肿。两组患者均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是否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根据术后CT检查的血肿清除情况及神经功能保留情况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56×100%。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及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n(%)描述,行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疗效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3%(54/56),高于对照组的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38,P=0.000)。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21%(癫痫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肺部感染7例、消化道出血3例),低于对照组的58.93%(癫痫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6例、肺部感染13例、消化道出血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56,P=0.000)。

3 讨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已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出现脑出血后6 h内的血肿发生率极高,而24h内的发生率较小,因此在术后6~24h内进行手术治疗十分重要,但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成为治愈患者的关键。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以从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中获益,但该术式的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相比之下,小骨窗开颅手术具有微创、视野清晰、安全的优点,近年来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患者,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综上,与传统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血肿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