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肺癌化疗疗效的价值分析

2020-10-26 11:55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527200贾燕梅李光宇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毛细血管螺旋血流

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527200)贾燕梅 李光宇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极高的恶性肿瘤,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可以进行放疗化疗,因此评估预测患者的化疗疗效就尤为重要[1]。化疗是血流灌注相关型治疗手段,化疗效果受瘤体血流灌注影响。情况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全面评估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2]。因此本研究对比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瘤体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果,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肺癌化疗疗效的价值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肿瘤科收治的肺癌患者35例,所有被试均进行短期化疗[TP方案(铂类药物+紫杉醇)或NP方案(铂类药物+长春瑞滨),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每个周期3周],平均年龄(57.66±6.35)岁,男女例数19∶16,其中腺癌9例、鳞癌12例、腺鳞癌14例。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CT灌注成像扫描 35例被试分别于化疗前后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采用美国GE64排螺旋扫描仪。扫描参数,管电压:80KV,管电流:150mAs,探测器准直:0.5×64mm,转速0.5s/周,FOV直径40mm,层厚5mm或2.5mm,固定多层连续扫描。对比剂:碘海醇( 300mg/ml),50~100ml,注射速率5mL,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延迟3s开始扫描。灌注扫描50s(扫描50次,共采集200幅图像)。将采集数据传到后处理工作站,应用灌注分析软件计算处理,避开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等区域,选择感兴趣区,记录所有被试肿瘤的BF、BV、PS、TTP及MTT值。全部数据均由2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在双盲条件下共同测量,结果一致报道;如结果不一致则申请更高年资医师分析测量,直至最终结果一致。

附表 有效组、无效组化疗前及化疗后CT灌注结果比较

1.3 化疗疗效评价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肺癌化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且没有出现新病灶)、部分缓解(病灶缩小超过30%,且维持时间不小于4周)、稳定(病灶变化介于部分缓解与进展之间)、进展(病灶增大20%,或有新病灶出现)。被试化疗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有效组,稳定和进展为无效组。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平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本研究的35例被试化疗后,分为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10例、进展8例;临床总有效率48.57%;按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17例,无效组18例。

2.2 两组化疗前及化疗后CT灌注参数比较 化疗前,有效组BF及BV值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PS、TTP及MTT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有效组BF、BV、MTT值显著优于化疗前(P<0.05);无效组各参数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极高的恶性肿瘤,晚期肺癌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因此评估预测患者的化疗疗效就尤为重要[1]。肿瘤的血管是肿瘤组织赖以生存的根本,是营养和氧的来源,直接影响肿瘤的生长。化疗主要是通过破坏肿瘤的血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来达到治疗目的。肿瘤的血液灌注会影响化疗效果,反之化疗后的灌注情况也会反应化疗的疗效[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无创、快捷且可重复的技术,可以全面评估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情况[2]。因此本研究对比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瘤体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果,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肺癌化疗疗效的价值。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新型影像技术,可以反映组织器官内的微血管的分布、血流的灌注情况,可以给我们提供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要灌注参数[4]包括:BV指的是一定量组织内血液的含量,反映的是组织中有功能的毛细血管量,与毛细血管开放量和血管大小有关[5];BF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量组织的血液灌注量,反映组织的血流丰富度,与BV、静脉淋巴回流及组织耗氧相关;MTT指的是对比剂通过感兴趣区组织毛细血管网所需时间,MTT升高说明微循环减慢;TTP指的是感兴趣区组织内对比剂从出现到浓度到达顶峰所需的时间;PS指的是对比剂通过感兴趣区组织毛细血管进入细胞间隙内的速度,反应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

本研究中35例被试化疗后有效17例、无效18例。化疗前有效组BF、BV值高于无效组,可能与肿瘤的高灌注状态可以让化疗药物较多驻留发挥疗效有关,而相对低灌注肿瘤内化疗药物浓度低则无法达到明显临床效果,说明化疗前BF、BV值可以用来预测肺癌化疗效果。化疗后有效组BF、BV值明显减低,提示有效组肿瘤内的毛细血管较化疗前减少,MTT值升高说明肿瘤肿瘤组织循环减慢,而无效组各参数化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提示CT灌注成像可以反应肺癌化疗疗效。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肺癌患者瘤体化疗前后血流灌注情况,可以用来预测肺癌化疗效果、评价肺癌的化疗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毛细血管螺旋血流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