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理论视角下外交口译中对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策略的研究

2020-10-26 02:28孟楠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英译

孟楠

摘要:在我国国际地位持续提升的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活动越来越多,在此过程中,外交口译的作用被极大凸显了出来,而在各国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的状况下,译员必须提升自身翻译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外交事业中。本文从释义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实例对外交口译中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提出合理策略,以期为广大翻译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释义理论视角;外交口译;中国特色词汇;英译

引言:

所谓释义,即对文章或者词语进行解释。在日益频繁的外交活动当中,极具中国特色的词句已经成为外交词汇里翻译工作的难点、重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特色词汇繁多,代表我国军事、政治、文化与经济等众多领域的根本特征。广大译员应参考实际外交案例,通过模拟实战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翻译水平。

一、译前准备

从外交口译的主要特征層面来看,翻译人员核心的任务是让广大听众可以对源语发言人所要表达的含义进行准确理解,以实现跨文化交流,而这与释义理论是相符的[1]。通过多年实践可知,选择释义理论视角的原因便在于让听众对源语发言人的表达含义充分理解。因此,为了最终能够充分提升最终的翻译质量,译员在进行模拟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做好相应的以前准备工作:

(1)在选择翻译实践音视频材料时,运用近期国家领导人会见中外记者的招待会为宜。本文将以近些年记者招待会口译活动为例。

(2)选择的材料文本应当为具有实践意义的现场译员翻译文本。

(3)对于很少参与外交口译的译员而言,如果想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还需要及时收集、更新中国特色词汇,为后续的模拟实践夯实基础。

二、理解意义

(一)对信息进行主动接受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会议前,译员基本不会知道接下来的具体会议内容。但是需要其注意的是,其能够结合会议主题预测、准备会议的内容和发言人在会议中可能会提及的话题。

(2)对信息进行主动接受:并不是要求译员将发言人全部的讲话内容记录下来,而是要求其能够较好地过滤、加工信息内容,同时将核心和其余重要内容记录、保留下来,将无用、冗余的信息过滤掉,从而对发言人想表达的真正意思进行全面理解。

(二)对认知知识进行积极调动

在释义理论视角下,所形成的各种意义除了要取决于人们理解源语言,还应当及时补充认知。翻译人员在从发言人处取得信息的时候,应该结合其所认知的背景知识以及认知环境,对原文进行有效转换[2]。

三、翻译策略

(一)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此方法属于口译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翻译方式,主要指将源语言转换成和自身最为相近的一类目标语。直译当中最重要的一类因素便是译语的文本形式,且译员要重视翻译完成后的总体意义。

如,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中的对话材料:

李克强总理:“这次改革方案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是简政放权。”

作者:“streamline government's regulation and delegate power to lower departments.”

译员:“streamline government and delegate powers to lower levels.”

通过对比可知,作者对“简政放权”的理解进行润色后,比译员实践过程中的理解更为完整。特别是在口译现场,直译方法提前掌握相关表达,节约大量思考时间。直译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实”,在处理中国特色词汇时,往往用于翻译政治、政策术语。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就只能翻译成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国家商务部”会翻译成Ministry of Commerce等。

(二)重组句式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

意译是处理中国特色词汇的一种较为灵活的方式,可以用于处理直译时很难为听众理解的情况,巧妙的意译往往可以化解汉英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此外,英语与汉语表达习惯以及语言结构并不相同,因此译员为了能够适应听众表达习惯,使其能够更轻松地接受译语,应该适当重组相似的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句式,让与原本和汉语句式相符的表达能够在译语的表达过程中,和译语句式表达习惯更相符,意义更对等,让听众在可以对译员的话语理解的时候花费更少精力。模拟实践选用的材料同样为李克强总理在2013年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中的对话材料:

李克强总理:“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

译员:“It's not good to be poor in a beautiful environment,nor is it good to be well-off and live wi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原语和译文对仗良好,其中和中文原语有所区别的地方为,译员在运用了“Its not good to……”以及“nor is it good to……”等句式重组了句子的整体结构,使得译文与英语听众语言习惯更为贴近。

另外,很多中国特色词汇难以从传统英语词汇中找出和其相对应的英语表达词汇,译员往往应该采用意译。模拟实践选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式上讲话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译员:“In advancing reform,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take action.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orking the work.”

这类引经据典,很难在英文中找到相应表达方式,因此,译员便能采用这种意译方法重新表述原语意义。采用意译方式将其“得意忘形”,既能达到传译效果,又可以解决交流障碍。

结论:

总之,译员在实践中能够明确口译中国特色词汇的困难之处,这就要求其能够对中国特色词汇进行深层次把握,兼顾双语训练,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外交翻译中最常用到的翻译方式。不管运用哪种策略,译员都应对听众反应和现场状况进行及时调整,最终准确、完整地把领导人传达的意思充分表示出来。

参考文献:

[1]鄂方芳,王潇潇.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2016两会王毅外长答记者问中词汇的英译策略研究[J].北方文学,2017(24):230-230.

[2]陈羽钧.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外交口译中模糊语的口译策略[D].扬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英译
《论语》英译选登
《论语》英译选登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从“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看“君子”和“小人”的英译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