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挑战与出路探究

2020-10-26 02:28马松赵建娅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局面新挑战新特点

马松?赵建娅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迅猛发展,在承载信息与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与传统环境下育人模式相比较,新媒体表现出互动性、共享性、个性化、即时性与形式多样性等新特点。“三全育人”的高校思政育人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为“三全育人”课程设置和活动开展都有了新启示,新思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新挑战;新特点;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高度,从意识形态工作全局高度,深刻揭示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指出了抓好新媒体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习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网络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根本遵循。高校应积极创新探索新媒体在“三全育人”机制重要性,强化探索新方法新模式,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队伍、网络平台建设、舆情把关机制等形式建立健全机制,构建“网上教育引导+网上实践落地”的“三全育人”体系,形成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联动实效性。

一、新媒体在“三全育人”中对传统教育环境的新挑战

1、平等化成为改变了传统教育需求。传统教育是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古语“圣人”,传道受业解惑,教师是知识的化身,书本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学生以教师为中心,观点想法与老师探讨给予解答。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样一个现状问题,现如今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知识日渐更新,知识获取渠道更广,覆盖面广。学生有更多的解答问题的信息来源。

2.课堂育人模式提出新挑战。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和资源共享性,为课堂教学良性互动提供有利条件。传统教学是课上老师对学生,老师在三尺讲台讲授学生知识,学生的评价无法及时反馈。与传统教学相比,新媒体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更加紧密,在新媒体双向交流模式的作用下,受教育者通过反馈机制对教育者进行评价和讨论,使得教育者可以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而受教育者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而使教育双方实现良性互动,增进双方情感联系,拉进双方距离。

3、新媒体时代暴露出传统课堂育人功能缺失以及“优质内容”课堂缺位。(2)传统课堂下,授课时间固化,而受教育者精力有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远远低于授课时间,导致教育资源流逝,教育效果低下,而“网生代”一族在课堂上都变成了“低头族”,授课内容没有吸引力,学生沉迷于碎片化信息无法自拔。如何提高课堂内容趣味性?如何让“低头族”抬起头?如何建立有机的师生互动模式?这其中包含课堂教育的思考,又包含学风建设的问题。除此之外,传统模式下50分钟的课堂教育往往聚焦于“育才”,却忽视了课堂“育人”的理念。“三全育人”应该做到“育人”“育才”相统一,把“育人”理念融入到传统课堂教育中,不做填鸭式说教式的教育者。

二、新媒体在“三全育人”过程中呈现的新特点

1.新媒体个性化突出,利于教学中实现一对一精准教育,实现教学的个性化订制。传统媒体环境中,是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而新媒体从面向大众转变为面向细分受众,甚至是个人。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受众选择具有多样性,这就意味着教育中“内容为王”,教育者生产出高质量的内容,才可以使得受教育者在多选择时毫不犹豫选择自己。而新媒体作用下的订制化教育,因其受众细分,定位准确,所以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2.新媒体信息发布及时,表现形式多样化,为活动开展提供宣传动员渠道以及成果展示平台。传统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活动开展活动拖沓,动员困难,成果展示耗时耗力等弊端在新媒体环境下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具有即时性,且信息承载形式多样,受众反馈方便且及时。而活动进程中,双向沟通的持续跟进使得活动可以不断完善改进。在活动结束时,可依托新媒体平台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评奖。

3.新媒市场化,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宏观把控显得尤为重要。新媒体环境下新媒体市场化,这种错误导向很大程度上使得教育偏离主流价值观。一些新媒体平台利用算法推荐,谋取一己私利,故意迎合低级趣味,宣传低俗文化,散播虚假新闻,这严重污染了网络信息环境。而被称为“网生代”的受教育者媒介素养较低,对信息的辨识度低,好奇心理强,性格冲动,极易被煽动性的语言刺激,从而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思想动态。“网生代”媒介素养较低,而高校又缺乏媒介素养教育,这就形成一个极大的教育漏洞,也深深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因此高校做好思想引领工作,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势在必行。

三、依托新媒体功能性,筑牢高校“三全育人”新局面

(一)依托新媒体,建立有机互动性网络教育平台

网络化学习,移动化学习务必会成为思政教育中的必然趋势。高校加强新媒体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分别从课程内容研发到课程内容发布宣传以及后台的监督管控建立科学化运营机制。该队伍利用新媒体这一信息载体,将教育信息以趣味性、即时性、易检索性的形式发布出来,依托从校到院到班的三级下达机制,对平台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网络化语言以及后台参与讨论赢学分的奖励等督促机制,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从而逐步消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边界,增加两者的平等性。另外打破传统教育课堂的时限性,从50分钟的固定教育到“即时性”教育,当热点事件爆发,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时,教师可以在线解答学生疑惑,对网络舆论进行实时监督。教师不仅仅“传道受业解惑”而且发展为一支深谙“网生代”心理且掌握社交平台表达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这种模式将建立一个良性互动的反馈机制,让受教育者可以及时反馈,无论是对于热点事件的看法,还是对于课程设置、授课形式等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高校教师接收反馈信息以后去做出解答和改變,加强思想引领并完善课堂教学。

(二)坚持“内容为王”,打造精准高质教育模式

新媒体进入了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之中,只有优质内容的不断持续输出,才可以收获流量获取关注。而高校“三全育人”面对新媒体内容信息纷繁复杂,必然要从自身内容抓起。高校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优质的线上线下思政育人的内容,坚持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向其它新媒体资源辐射,结合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时事信息,对传统教育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挖掘生活教育资源,从而唤起广大学生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警惕不良价值取向扭曲的文化渗透。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紧跟时代潮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状况,洞察“网生代”学生心理,打造深入学生心灵的课程内容,符合他们的信息接触习惯,又不偏离高校思政育人理念,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效果。

(三)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三全育人”活动,丰富形式拓宽渠道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新媒体阵地对于“三全育人”的重要性,应该建立趣味生动且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的新媒体平台红色主题板块,利用高校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青年大学习“主题团课”类型的思想引领短视频等,积极宣传主流价值观思想。利用QQ以及微信公众号发布每周话题讨论,就当下某热点事件发表评论感想,辅之以奖励办法增加话题的参与度,在互动中加强高校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利用新媒体平台为线下活动提供报名、签到、宣传、展示等渠道,将线下的实体活动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的内容进行发布宣传,活动进行中可以进行线上舆论监督,观察学生对于活动的评价信息,便于对活动进行及时调整;利用线上媒体签到,节省活动成本,节约活动时间,避免了传统模式下活动拖沓,人力物力资源浪费的问题。最后将其实践成果进行线上展示,增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形成线上线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合力。

(四)多渠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增强对不良意识形态的免疫力(3)

“新媒介素养主要指公众接触、解读和使用新媒介以及新媒介信息时所表现出的素质与修养”(4),当下“网生代”自身媒介素养低,性格冲动易被煽动,而高校又缺少对于学生媒介素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因此高校应该大力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第一开展媒介素养主题活动,对新媒体的基本知识进行普及宣传,可以主题报告会以及主题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展开。第二新媒体运营队伍专业化,新媒体平台运营部门成员加强新媒体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基于新媒体的采编写能力。第三构建大学生新媒体诉求表达平台,主动去接收学生的内心诉求,从而减少他们因不理性而做出的冲动举措。

(五)发挥把关人作用,做好高校思想舆论监督和引领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建立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思想舆论引导必不可少,高校应该多角度净化网络环境。第一,加强信息源队伍建设,由专员负责对高校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调控,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把符合实际情况,符合高校育人理念的内容输入进去。第二,对新媒体平台建立监督管理机制,设置关键词筛选功能,当出现不良意识形态关键词时精准定位,便于及时发现网络舆情后采取措施,提高对新媒体下“拟态环境”的管控能力,防止舆情的蔓延,从而引发思想波动。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既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更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而新媒体环境下,新特点新挑战新机遇,这对“三全育人”工作又有了新的启示,基于传统育人模式,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打造线上线下教育的新合力,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注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新媒体时代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的“双阵地十进”模式探索》北京教育·高教,第78-82页;

王朋朋 刘健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4月第16卷第2期,第22-25页;

余秀才,《全媒体时代的新媒介素养教育》 《现代传播》2012年第2期,第93页

作者简介:马松,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分团委书记;

赵建娅,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广告學专业2016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新局面新挑战新特点
聚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开辟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