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2020-10-26 06:46魏振英
教师·下 2020年8期
关键词:一课一得

魏振英

摘 要:传统的作文教学重过程指导,轻评改;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写;重主题契合,轻思维训练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文章以统编教材为载体改变课堂学习方式,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课堂。聚焦单元目标,一课一得;从学情出发,分解单元目标,搭建习作支架;自主评改,培养读者意识,二次写作,落实习作训练目标,让成长“看得见”。

关键词:单元目标;一课一得;习作支架;自主评改;二次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3-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4-0019-02

下面以統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二“小小‘动物园”为例,谈谈习作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聚焦目标,一课一得

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中,即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单元目标。

(1)研读教材,明确目标。语文要素体现年段目标,同一个内容被分成不同程度的知识能力训练点,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中。“小小‘动物园”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二的内容,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每本中年级统编教材中都有一篇写人的习作。三年级上册习作一“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下册习作六“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四年级上册习作二“小小‘动物园”,四年级下册习作七“我的‘自画像”。从篇幅角度来看,是从三年级上册写一段话到四年级上册写几段话;从内容角度来看,是从三年级上册写出人物的特点,到三年级下册写清楚人物的特点,再到四年级下册通过具体事例来凸显人物的特点。故本次习作的定位是让学生为每个家人写一段话,展开想象,用具体事例体现家人的特点。教师读懂了教材、明确了单元目标后,再围绕单元目标进行教学,力求一课一得。

(2)围绕目标,简化要求。习作课“小小‘动物园”就从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出人物令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出发,把体现人与动物相似的特点写清楚,即在写出体现人物特点的语言、行为这一点上下功夫,对其他的构段成篇、描写手法等都不做要求。

(3)精简内容,有的放矢。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对习作中学生感觉最困难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从而落实单元习作训练目标。

单元作文要求学生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话。在课堂上,学生如果按此要求全部写,则内容过多,从而无法突破“写清楚人物的特点”这一难点。因此教师在课上只要指导学生写好一个最想向别人介绍的家人即可,再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练习写其他的家人就很容易了!

二、分解目标,搭建支架

统编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注重语文要素训练的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载体,从学情出发,分解单元目标,分步实施教学,以实现由易到难、步步推进的目标。搭建习作支架,可有效地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是落实习作训练目标的有效途径。

“小小‘动物园”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二的内容,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重点是让学生抓住特点(印象最深的地方)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难点是尝试自主进行作文评改,把家人的特点(印象最深的地方)写清楚。把一个人令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如何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步步推进,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善于分解目标,搭建支架,分化本次习作重难点。

本次习作教学可从以下三个层次来搭建助学支架:

(一)创设情境,搭建表达支架

绘本故事《我家是动物园》契合本次习作主题,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在习作教学中,使用绘本视频资源,创设课堂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供了很好的语言表达支架:“这是我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呢……”它能帮助学生清楚地说出家人的特点;更让学生有了把自己的家想象成“动物园”的创作期待。

(二)提供“学习单”,搭建思维训练支架

家人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你能举个事例来讲讲吗?这样的“学习单”,能让学生对家人的特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为后面的习作搭设一个很好的思维支架。

(三)提供范文,搭建评改支架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片段习作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优秀的习作范例,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文的妙招,再对比自己的习作,在课堂上尝试自主修改。

有了“说、写、改”三个不同层面、不同梯度的助学支架来分化本单元的习作重难点,就可以让教学层层推进,教师教有层次、有的放矢,学生学得踏实、有效。

三、自主评改,二次习作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自主“改出来”的才算!教师应进行精简、有效的指导,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初写作,让学生写出最本真的语言;根据单元习作目标,搭建习作评价支架,让学生看得懂、看得清、做得到。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即训练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的能力。本环节根据教材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写、评、改(再写)、再评,使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共同进步。

如何让学生学会评赏、修改自己的习作?

(1)学会评赏,即根据习作评价支架,向课文、例文学方法。这次习作“注意把一个人令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印象最深”是指什么?如何写出来?怎样才算是写出来……如果只是说“具体”“具体事例”,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笼统的词。于是,在课堂上笔者出示了“具体事例”的范例,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应该向这篇文章学点儿什么。”学生在读范文的过程中明白了:就是把体现人物特点的语言、行为清楚地写出来,让大家看得见、“听得到”……这样,学生就明白了什么叫“写清楚”,从而写出印象最深的地方。学生在课堂上写出一个最想向别人介绍的家人之后,根据此习作评价支架,对习作进行自我诊断、评价。

(2)自主评改,即学生根据具体可感的评价目标对初习作进行认真的修改,教师给予其足够的修改时间。二次习作指学生以例文为参照,修改、瓦解甚至重构原来的习作脉络、结构、言语表达形式,实现自我挑战与超越,难度更大。所以,充足的时间、教师适时的指导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自主的“修改”,是习作成长的重要里程碑。

(3)共读互评。为探究二次习作的效果如何,需要充分发挥同学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共读互评——再次对照例文、评价标准进行同桌分享、评改,然后进行全班分享、评改。

这样,经过两个轮回的写作、评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掌握了习作、评改的方法,提升了能力。通过直观比较两次习作的变化,学生可以看见自己的“成长”。

四、学会分享,培养读者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把文章读给同学听,看看有没有不通顺的句子;回家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1)授学生分享之法。统编教材构建了語用能力目标序列,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掌握适当的学习策略呢?在课堂上,教师让同桌进行习作分享,并提出了具体的步骤与方法:①读,即自己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交换读习作;②画,即用红笔画出自认为写得最有意思的句子,用红笔画出同桌作文中令你印象最深的句子;③评,即根据评价范例进行具体评价——自我评价、同桌评价。

(2)共享分享之喜乐。习作分享是读者与作者一起进行积极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学会发现他人习作的优点、进步之处,推选同桌的习作在全班分享,寻找身边的榜样,是一件快乐的事。在互评分享环节,一个女生极力推荐同桌的习作。习作的大致内容是:妈妈像一只美丽的绵羊。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盆栽。“我”以为妈妈会骂“我”,打“我”,但妈妈不但没有打“我”,还着急地问“我”:“孩子,你刮到手了吗?”同桌被妈妈这一句朴素的话感动了,她感受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妈妈与绵羊一样又“别样”的美丽,于是将其写成作文。这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女生,她读这句话的时候很认真,且反复给全班同学读了几遍。这样的分享既让读者受到了感染,也让作者获得了习作自信。

本次习作还要跟家人分享,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与家人分享,要顾及家人听了之后的感受,明白父母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学生在第一次习作中写“我的妈妈是一只母老虎”时,用语言、行为描写与展现妈妈的“凶”。但分享时,学生发现了把妈妈的“凶”比作老虎“穷凶极恶”的不妥,嬉笑之后能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经过修改,有的学生特别写到了这只“母老虎”与真正的老虎不同的“可爱”一面,让人物形象更形象、更丰满,这就关注到了读者的感受。

课后,很多学生都拿着修改得一片“红”的习作跑来给笔者看,请笔者评赏。此时笔者感到特别快乐与幸福!不管学生原先写得怎么样,在课堂上有收获、有成长,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这就是有效的习作教学,这就是幸福的课堂。

在这样有效的习作分享中,学生掌握了分享之法,获得了分享之喜乐,培养了读者意识,从而激发了习作的自信心。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深度研读教材,聚焦目标,化繁为简,搭建助学支架,步步推进,力求一课一得。更重要的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主体(即课堂要有学生专注、活跃的思维训练与安静的思考、写作、自主评改,学生直观、有变化的习作呈现、赏析……)促进学生课堂习作的成长,从而真正落实单元习作训练目标。

学生的成长“看得见”,就是有效的习作教学。愿每一次的课堂,都能收获师生的共同成长,做幸福的彼此!

参考文献:

[1]叶黎明.支架:走向专业的写作知识教学[J].语文学习,2018(4):56-61.

[2]张雪莲.浅议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2017(20):70.

猜你喜欢
一课一得
浅谈习作讲评课中的一课一得
论三维目标的系统实现
浅析“一课一得”
取舍有道,凸显有效
打造一课一得的学思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