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运用

2020-10-26 02:15曾海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5期
关键词:养成体验微课

曾海燕

【摘要】在这个教育信息化、生活多元化的“微”时代,借助微课这个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引入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时适度穿插微课,不但能提高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转化效果,还能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交往等养成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微课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运用作了探讨。

【关键词】教育;微课;养成;体验;管理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手段”不断撞入我们的生活视野。在这个教育信息化、生活多元化、科技高速发展的“微”时代,微课是教师培养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很好辅助手段。它在教育中,通过视频中实景或模拟仿真情景,以及针对性较强的引导、惩戒、警醒、示范等进行讲解,对小学生的感性认知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在教育学生行为习惯中,把微课引入养成教育,把班风班纪、课堂纪律要求、是非对错、日常行为习惯、人生目标等养成教育,制作成微视频,在主题班会、阶段小结、学生自主学习中进行播放讲解,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微课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在担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深入细致的管理工作。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巨大的教育作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它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在学生养成教育中能有效地刺激他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通过观看、听取其中的视频信息,形成及时“看看他人,比比自己”的一种无形鞭策,也能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形成一种“自觉”“自律”的行为,并在老师的强调及自我对比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自我控制能力表现较为薄弱。针对这个情况,可以运用微课技术,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把班上的一些具体要求用视频方式进行规范讲解。如要求学生上学不能迟到,可以采用动漫形式的视频进行展示:正在认真早读、听课的全班学生被破门而入的迟到学生干扰;老师正在讲课停下来;家长不断询问其子女到校没有……配上旁白讲解,学生在这些情景中能更好地感受,一次小小的“迟到过错”居然能引发那么多的负面影响。这对学生自觉养成时间观念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期间还穿插为了不迟到而撞红灯的反面例子,教育学生早起、早出门、早准备才是不迟到的根本。

二、微课在课堂“维纪”中的运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关系,课堂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他们模仿能力强、表现欲迫切。在同学中突出表现出“我也能这样做”“我能做得更好”等行为特点,并且,当他们效仿做出“样子”之后,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班主任可以因势利导,创设在上课时专心听讲与喜欢打闹、讲话、搞小动作的同学之间的对比,明确对错,明确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在什么时候该做好笔记、什么时候应划出重点标记、标识等。同时,违反了课堂纪律,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等等,利用视频的形式进行表演讲述,对学生们有着很好的诫勉作用,对维护纪律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生在课堂中七嘴八舌的现象往往是比较常见的,解决学生专心听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我利用小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蜡笔小新、妮妮”动漫角色,分别创设他们课堂上认真听、仔细动笔、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等充满正能量的情景,指明在课堂上学生应该如何做的方向。学生们被这些喜欢的动漫人物和发音吸引住了,也明白了自己应如何做。制作这些微课视频,虽然花点时间,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微课在行为教育中的运用

小學时期的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古代教育家孔子指明学生的习惯养成应从“少”开始。这其中的“少”更大程度上指的是小学阶段。这种习惯养成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终生伴随学习、生活、做人做事。因此,养成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要求的规范与否。尽管小学低年级老师早就进行了要求,如“站、立、坐、行”,大多数小学生都做得较好,但时常组织学生“温故知新”还是很有必要的。用微课进行适时展示,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参照体系,能不断鞭策学生自觉养成习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实操中,我根据自己所授班级学生年龄段特点,制作一个健康向上的小学生小明形象,小明从早上准时闹钟叫醒起床、正确的刷牙、洗脸;到整理着装,在出门检查红领巾、校签、书包文具等;再到在学校、家庭、社会应如何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等,把“小明的一天”做成微课视频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自我检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步形成一个自觉、自律的意识,有利于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良好行为素养的新时代小学生。

四、微课在专题教育中的运用

专题教育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不同时期,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开学初的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案例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班队主题教育等,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些理论性太强的专题教育往往会使他们难于接受,难于收到预期效果。借助微课,把一些可见的、感性的视频、音频信息贯穿其中,能有效地诠释其中的某些方面,进行辅助性的示范、警示讲解,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比如,进行“如何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专题教育课。一直以来,学生由于对游泳的危险性认识不够深,特别是我们学校,处在城郊,学校四周、学生家庭附近,都有山塘、河流、湖泊,学生总认为自己从小在这长大的地方,没有那么多的“注意”和危险。更有一些同学自以为熟悉水性,时而瞒着家长老师,在假期间偷偷跑着去游泳……他们对这些危险性的行为认识不够,一旦类似这样的行为习惯在脑子里形成,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在讲述过程中,利用亲自制作的小视频,适时穿插溺水的典型事例,特别是连熟悉水性的“大人”在面对突发事件都无法正确处置的案例,对学生们的触动很大。案例真真实实,后果触目惊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养成教育是一辈子的教育,好的习惯如大脑中的“资本”,会享有一辈子的“利息”;坏习惯则如一辈子偿还不清的债务,还会留下一辈子的烙印。小学阶段是养成行为教育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只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及时根据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思维、行为等习惯,以学生为本,从细节抓起,做细做实抓好各项工作,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就能为学生形成一个良好习惯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建红.以“养成教育”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基于一个特殊群体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 陈志刚.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思考与实践[M].中国传媒大学,2007.

[3] 李学农.班级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养成体验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