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D《旧时光》看美国民间音乐的身份认同
——一种非本源的融合体

2020-10-27 10:55张一禾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布鲁斯音乐风格专辑

张一禾

(中央音乐学院,北京 100000)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美国民间音乐专辑《旧时光》(Old Time)。此专辑中的作品由具有欧洲和非洲音乐风格的美国民间歌曲或器乐曲改编而来。从器乐化的程度来看,这些作品织体较为简单,具有很强的民间音乐风格,但却引发了本人思考一个问题,即来自欧洲或非洲的民间音乐,到了美国以后却成了美国民间音乐。这种音乐身份认同的转变是怎样发生的呢?

一、《旧时光》(Old Time)专辑及作曲家简介

《老时光》(Old time)CD于2017年发布,乐队成员分别为艾蒂·邦德(Eddie Bond)、勃尼·邦德(Bonnie Bond)、埃里克·黑尔(Eric Hill)、卡尔·琼斯(Carl Jones)和埃琳·玛歇尔(Erynn Marshall)五人。其中卡尔·琼斯(Carl Jones)和埃琳·马歇尔(Erynn Marsh)是两位非常著名的美国民间音乐家,在本专辑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人涉足的音乐领域广泛,在创作中善于借鉴不同的音乐元素和手法,既包括二重唱歌曲,也有动感十足的小提琴、班卓琴和吉他乐曲。二人近几年共发行过14张唱片。

二、曲目的多元风格分析

在《旧时光》 CD中所包含的15首作品,他们与欧洲和非洲等音乐风格有着微妙的联系。虽然它们的风格有差异,但是也有一些共性特征。例如,器乐曲的织体用旋律乐器呈示主题(小提琴、曼陀林),节奏乐器(吉他、班卓琴等)充当固定低音伴奏;旋律展开方式以主体材料的变化重复为主,在重复中有细微的节拍和音色的差异。声乐曲与纯器乐曲结构相似,在节奏布局方面声乐曲比器乐曲简洁,多为方整型结构。本文将挑选其中两首乐曲进行音乐文本分析。

(一)爱尔兰音乐风格曲目

欧洲民间音乐没有非常复杂的织体结构,也没有十分长大的篇幅。不同乐器之间相互交错和乐句间的不断反复是欧洲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该专辑中《南方女子回复朱奥》(Southern Girl’s Reply-Year Of Jubio)为爱尔兰风格乐曲,其旋律与《美丽的蓝旗》(Bonnie Blue Flag)的旋律相同。《美丽的蓝旗》也被称为《我们是一群兄弟》,是1861年的一首与南北战争有关的爱尔兰歌曲。歌词由北爱尔兰的表演者哈里·麦卡(Harry McCarthy)所作。

谱例2-1:《南方女子回复朱奥》

《南方女子回复朱奥》为A大调,4/4拍。从谱例2-1中可以看出,同音重复和旋律线条的级进进行体现着欧洲音乐的风格。乐曲以使用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为主,同时符点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以及符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切分节奏型,与符点节奏型穿插其中形成了简单的节奏交替。旋律在最高音la至最低音dol这样相差十三度的音域范围内展开,并且音符间的重复、级进与三度跳进表现出爱尔兰歌曲在宽音域中平稳进行的特征。同时它叙事般的演唱方式和平稳的音乐情绪变化也进一步体现了爱尔兰音乐的风格。

(二)布鲁斯音乐风格曲目

布鲁斯的音乐风格是南北战争之前便出现的美国黑人民间音乐风格,也叫蓝调音乐。布鲁斯音乐节奏上多出现附点音符与切分音符的连续使用,同时临时变化音的频繁出现和以模进乐句构成的乐曲尾声也是布鲁斯音乐的特点。在《旧时光》专辑中,《醉汉的蓝调》(DRUNK MAN’S BLUES/LITTLE BROWN HAND)极具布鲁斯音乐风格。这首曲目的原创曲调可追溯到1895年,创作者是阿尔贝特·哈什(Albert Hash),一位来自弗吉尼亚州西南部的小提琴手。①该作品以阿尔贝特·哈什创作的原曲为骨架,通过填充外音和加入更多色彩音的方式进行了改编,也正是因为大量外音和装饰音的使用使得该作品更加充满布鲁斯风格。

全曲为24拍,G大调。其中音乐材料的重复、切分节奏的使用和旋律中色彩音的加入是这首作品与布鲁斯音乐的相似之处。音乐材料的反复可在1-12小节中看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型、切分节奏型和跨小节连线带来的切分节奏型(如7-8小节)是整首作品在节奏方面的主要特点。在色彩音使用方面最突出的就是降si音,在实际的音频资料中笔者发现,si音常常会使用介乎于si和降si之间的中立音,致使旋律线条的不稳定性更加明显。相较之下,阿尔贝特·哈什创作的原曲中布鲁斯音乐摇摆的特点则更加鲜明,其中dol、fa、si在演奏中经常会出现滑音和中立音,音乐听起来更加曲折,见谱例2-2。

谱例2-2:《醉汉的蓝调》(1--12小节)

阿尔贝特·哈什创作原曲:

三、美国民间音乐身份认同的形成

在民族音乐学领域对笔者该文章影响较大的文献分别为以下3篇。中国学者杨民康认为音乐文化认同具有多样性、多层性和符号性的特点,同时他以跨界族群音乐为例提出文化可分为原生、次生和再生三部分。[2]黄婉以上海的韩国离散族群为例提出离散群体在进入“飞地”时其文化认同定会受到文化的洗礼,在个体与群体认同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文化认同。[3]威廉姆·G.罗伊在《审美认同、种族和美国民间音乐》中探究了音乐类型、社会运动和种族认同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民间音乐是在声称代表了特定的社会民众的利益的基础上建构的。[4]

美国是世界上接纳移民人数最多、民族成分最复杂的国家,其移民历史可追溯到1820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族裔为爱尔兰人、英国人、非洲人和德国人。移民现象所带来的不仅是人口问题,它也伴随着文化交流间产生的身份认同。无论是爱尔兰的难民、非洲的奴隶还是欧洲的移民者,当他们进入美国社会之时一方面会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对母体文化恋恋不舍,保持着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自己传统的文化认知。在母体文化和异国文化碰撞中,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成为各民族文化在美国的存在方式。音乐作品《旧时光》便是这一情况在音乐文化中的体现。欧洲的民间音乐和非洲的民间音乐都非美国所固有,当这些音乐随移民来到美国后开始发生融合和变异,逐渐形成了一种带有原本风格、又融入新因素的音乐品种,甚至这些新因素成为日后辨识该音乐品种的重要标志。随着移民人群“美国公民”概念的加强,这种音乐便赋予了“美国民间音乐”的标签。非洲音乐、凯尔特音乐、欧洲音乐等多种音乐文化的融合成了塑造美国民间音乐文化的源泉,美国民间音乐在美国承认文化异质性的社会特征中得以形成。正如美国社会一样,其公民成分是一个混合体,在多元的血缘关系中也势必使得美国社会形成较为自由开放和宽容的社会态度,多样性成了其社会建构的基本特征。而文化上的典型体现是文化交流中虽有潜在的同化或互斥现象,但认同将其转化为文化群体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即多元文化主义的追求。

同时,美国民间音乐的受众群体均可从该音乐现象中建构自身。当爱尔兰人、英国人与非洲人带来的非美洲音乐元素融入美国大陆后,少数族裔通过其音乐传统体现他们的存在,并用一种缓和的方式实现他们与美国社会和本土居民间的沟通。虽然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喜爱这种新音乐类型,也许部分听众与外来民族有着宗教信仰冲突,但在美国民间音乐面前他们的冲突被暂且弱化。爱尔兰裔美洲人在美国民间音乐中采用了欧洲独特的小提琴和爱尔兰风笛,非洲裔美洲人将黑人创造的布鲁斯音乐在美洲发展到了极致,这些音乐兼具本族裔音乐特征与美国传统音乐特征的音乐品种成为美国民间音乐的一部分。其中少数族裔认同这样的音乐风格为自己民族的标志,美洲人认同这是带有非本民族色彩的自己本土的美国民间音乐,两群体之间的认同便开始出现。

四、结语

历史上因宗教矛盾、自然灾害和黑奴贸易带来的移民浪潮为美国民间音乐初步形成提供了时代背景,移民者与美国本土人民之间的接纳与共存成为美国民间音乐得以发展的前提与媒介,不同音乐文化与审美的融合又成为建构当今美国民间音乐的内部推动力量。就美国民间音乐的产生来看,文化认同促使新的音乐种类孕育而生的同时也为民族音乐学研究提供了更多音乐样本,世界音乐分类体系也因此更加丰富与完善。

注释:

①文字资料来源于笔者对《老时光》专辑简介的翻译。

猜你喜欢
布鲁斯音乐风格专辑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外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弹奏之剖析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请给我一幅画
10美元的纸
傻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