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文学的思辨性阅读探究

2020-10-27 06:42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陆琦
家长 2020年27期
关键词:思辨性导图文本

□江苏省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 陆琦

一、思辨性阅读概述

埃尔德&保罗(Elder&Paul)在《如何进行思辨性阅读》一书中指出,思辨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是“一种积极的智力参与的过程,读者通过这种方式参与到与作者的内心对话中,从而获得所读内容的所有权”(Elder&Paul 2016)。思辨性阅读是“一种运用思辨能力来阅读文本、将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融入阅读过程、以多元的视角对文本进行解读和领悟的阅读方式”(王玉华2019:114)。因此,思辨性阅读要求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升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作者观点、写作技巧、文章主旨等形成个人的见解和评价。

二、思辨性阅读的意义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其中,思维品质指的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区分和鉴别语篇包含或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18)。思维品质在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受关注度不高、培养不到位等问题(王蔷2017)。而思辨性阅读的目的正是在于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串,循序渐进地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达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思辨性阅读策略

英语文学阅读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供了平台,而思辨性阅读不同于浅表性阅读,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能主动运用批判性思维加工信息从而构建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用哪些策略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呢?

(一)借助思维导图(mind map),化零为整

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思维导图是把同一领域的各种知识按照内部联系建立一个可视化的框架体系,是对思维进行整合和筛选的科学方法。将思维导图和阅读教学相结合,能帮助学生整合零散信息,把握整体脉络,从而推动思维品质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发展。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阅读《简·爱》(Jane Eyre)时,就尝试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与女主人公简·爱进行了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此外,鼓励学生对作者为什么使用柯勒·贝尔(Currer Bell)这一男性化署名作出探讨。

【教学片段1】T:Why did the author Charlotte created the person Jane Eyre?What did they have in common?

S1:They both had a miserable childhood.

S2:Both of them attended a charity school.

S3:…

T:Why must Charlotte Bronte use a man’s name to get her work published?

S1: In the 19th century British women could not enjoy equal rights as men did.

S2: Women were not free to do things they love except being good wives and mothers.

S3: They had to depend on men by marrying into a rich family.

S4:……

据此,笔者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让学生找出两者共同之处,从而让学生对作者及《简·爱》的创作背景有了更深的认识:《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尽管当时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女性的地位并没有得以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因此,《简·爱》这部作品也是作者借助男性化的笔名才得以出版的。

【设计意图】英语整本书的阅读,往往信息量大、内容繁多、关系错综复杂。而借助思维导图,能迅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对作者及女主人公的相似之处形成形象化的感知,并多采用思维可视化工具对零散的信息进行梳理和概括: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这本小说讲述了一名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和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海上进行了两天两夜的搏斗,最终战胜了大鱼的故事。那么,在小说中,这条大鱼到底代表了什么?它又有哪些象征意义?笔者抛出问题,并指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

【教学片段2】T: In your opinion, what does this fish stand for?What’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it?

S1:It stands for a strong competitor.

S2:It stands for one’s dream.

S3:……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把握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且通过符号、图形等方式将原先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并与自身的已有经验相整合,将知识点可视化。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也是梳理信息、判断思考的过程。

思维导图形式多样,有流程图、鱼骨图、逻辑关系图、图表等,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提取的能力、整体感知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以《夏洛的网》(Charlotte’s Web)为例,整本书以一只小猪(Wilbur)的视角展开叙述,故事以情节发展为主线,因此,通过绘制情节发展流程图,就使故事的整体脉络清晰可见。在《双城记》(Tales of Two Cities)一书中,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就可帮助学生理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在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the Last Leaf)中,以年轻的画家琼西(Johnsy)患上肺炎后因为最后的一片常青藤叶而发生的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勾勒出情感线路图,从她最初的hopeless, negative 到后来的hopeful, ambitious, 原本绝望的琼西情感变化得以清晰呈现。思维导图的图式种类繁多,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可以边阅读边思考,边概括边梳理,以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的能力。

(二)以问题为依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教师预设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品质,如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以浅表性、知识获得性为目的,而应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思考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比如:在《简·爱》(Jane Eyre)中,当女管家费尔·菲克斯太太(Mrs Fairfax)得知男主人公罗切斯特(Rochester)竟然向简·爱(Jane)求婚时,震惊不已,于是和简·爱之间展开了一段对话,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教学片段3】T:Now I’m going to ask you some questions.Please work in groups and try to figure them out.

Q1:What are Jane’s feelings about Rochester’s going to marry her?And how about Mrs Fairfax?

Q2: Why does Mrs Fairfax doubt whether Rochester really means to marry Jane?

Q3: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conversation?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大家进行小组合作,发表各自的观点。以上三个问题的设置层层递进,从浅层次的文本信息的获取逐步走向深入,教师正是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深度阅读和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认知形成自己的观点。问题1展现了简·爱和费尔·菲克斯太太在对待罗切斯特求婚这件事情上的不同态度;而问题2 则需要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和概括:①Not being his normally careful and proud self ②Inequality in position and fortune ③Age difference;问题3 则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①to“put Jane on her guard”②to warn Jane to stay away from Rochester and not to trust him ③to remind her to protect herself ④to prevent her from being hurt ⑤to convince her to give up

【设计意图】思辨性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认知过程能活跃大脑、提升思维品质。在阅读时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提取、概括、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发展学生多种思维品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可以促使学生以多元的思维方式看待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尽量选择有意义有深度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思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即对话式阅读,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故事人物对话。对话的过程其实也是彼此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树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逐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思维深度。

(三)主题探究,彰显育人导向

在《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一书中,狐狸曾对小王子说过两句十分富有哲理的话:“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s.You become responsible, forever, for what you have tamed.You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 rose...”狐狸说:“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你必须永远对自己驯服的东西负责。你要对你的玫瑰花负责。”

【教学片段4】T: So what’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tame”?

S1: Love needs time and patience to cultivate and maintain.It is the time he spends with the rose that cultivates love.He tames the rose and then h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ose.

S2:In the end,the little prince realizes that love is responsibility.The essence of responsibility is that one is totally willing to do something for someone else.So true love is caring about each other, responsible for each other and giving each other happiness.

经过小组讨论,笔者和学生一起阐释了“驯服”(tame)的象征意义,即“爱与责任”。《小王子》不仅仅是一部童话故事,字里行间更是富含哲理,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抛出了两个问题,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思考探究、发表见解:①Who do you love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②Choose the one you love and think about what you can do to be responsible for him/her?

【设计意图】英语阅读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了爱和责任的意义:爱是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的;爱就是责任。后面的两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围绕“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两大主题,最终落实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英语阅读离不开对作品人际意义的关注,学生不仅要理解作品的表层意义,更要感悟作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推断作品的主题意义、作者的写作意图,鼓励学生基于文本、联系实际、适当延伸、敢于创新,这也是思辨性阅读的目的所在。

四、结语

总之,思辨性阅读是提高阅读质量、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各类文本时,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质疑、多元解读的能力,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可以进行理性的自我评价及反思,从而加深对文本阅读的理解。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思辨性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推进英语文学阅读的深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思辨性导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维导图在历史知识复习中的应用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