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沼轩,溥仪时期的烂尾楼

2020-10-27 09:45崔隽
环球人物 2020年20期
关键词:溥仪紫禁城

崔隽

宣统元年(1909年),隆裕太后下旨修建灵沼轩,俗称“水晶宫”,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

1908年12月2日,宣统皇帝正式登基。多年以后,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描述这一天是“天气奇冷”。登基大典上,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扶着他坐在宝座上,在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的朝贺。漫长的仪式对一个快3岁的孩子来说太过难熬,溥仪很快失去耐性,开始放声大哭:“我不挨(待)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载沣急得满头大汗,连声哄他:“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这句“快完了”引发了文武百官的私议。“王爷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可是什么意思啊?”对此,溥仪写道:“一切的议论,都是垂头丧气的,好像人人都发现了不祥之兆。”

大臣们的忌讳不是没有由头的。溥仪后来翻看这一时期的清政府档案,发现里面出现最多的词就是“败退”。直到3年后,败无可败,退无可退时,大清终于亡了。末代皇帝溥仪糊里糊涂地退了位,继续生活在紫禁城里,但已不再是它的主人。

“水晶宫”象征中西融合和王朝颓败

溥仪登基时,紫禁城已经很久没有大兴土木了。

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照片。(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网站)

左上图:溥仪剪掉的辫子。左下图:溥仪穿西装的照片。右图:溥仪坐在文明棍上休息。

“原因很简单,没有钱。”故宫出版社宫廷历史编辑室主任王志伟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清末内外交困,国库空虚,除了咸丰、光绪年间对内廷东西六宫的部分建筑进行改造,修缮宁寿宫一组建筑和重建武英殿以外,几乎就没有大的工程了。

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续行慈禧“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慈禧的侄女)下旨,要在紫禁城修建一座水殿,地址选在延禧宫。延禧宫位于紫禁城东北角,历史上这里频发火灾,最终因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的一场大火化为灰烬。

据史料记载,隆裕太后为这座水殿亲题匾额,名曰“灵沼轩”,俗称“水晶宫”。这是一栋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的钢结构建筑,整体风格是中西合璧。灵沼轩四周建有条石垒砌的水池,原计划引金水河水环绕。主楼每层9间,殿中为4根盘龙铁柱,最上一层面积缩减,平面呈八棱形。殿内计划以玻璃为墙,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就像今天的水族馆一样。当年那些爱赶时髦的太妃太后们对这座水殿有着美好的期待:“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

然而,直到清朝灭亡,灵沼轩也尚未完工,最终成为紫禁城里唯一的烂尾楼。1917年,张勋上演复辟闹剧时,灵沼轩宫殿北部还遭到直系军队飞机投弹轰炸,伤痕累累。

2020年,在“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中,“1909年·探秘灵沼轩”是其中一个历史节点。灵沼轩被视作宣统时期紫禁城内的代表建筑,象征着中西融合,也象征着王朝颓败。

而对于溥仪来说,在紫禁城生活的16年里,他与灵沼轩几乎没有交集。但是作为一个丧失了权力的少年逊帝,在这座偌大的宫城里,他和灵沼轩相互映照,都有些不合时宜,都显得不伦不类。

紫禁城16年,溥仪骑自行车、装电话、拍照片

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这是天安门城楼上最后一次“金凤颁诏”。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民国政府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元,逊帝溥仪退居紫禁城的内廷(乾清门以北)区域内,外朝区域则归北洋政府使用。

对于童年,溥仪最初的印象就是一片黄色。“琉璃瓦顶是黄的,轿子是黄的,椅垫子是黄的,衣服帽子的里面、腰上系的带子、吃饭喝茶的瓷制碗碟、包盖稀饭锅子的棉套、裹书的包袱皮、窗帘、马缰……无一不是黄的。这种独家占有的明黄色,从小把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埋进我的心底,给了我与众不同的人性。”在人类进入20世纪时,溥仪仍然过着一种帝王生活,呼吸着19世纪遗下的灰尘。他说这是人世间最荒谬的少年时代。

溥仪与庄士敦(右三)合影。

末代皇后婉容在紫禁城里学骑自行车。

從1912年9月10日起,溥仪每天会前往毓庆宫读书。他读《孝经》《尔雅》等经书,也读《朱子家训》《大清开国方略》等辅助教材。14岁时溥仪开始上英文课,还读过一本《爱丽思漫游奇境记》。读书期间,陪伴溥仪时间最久的是曾在慈禧时代任内阁学士和礼部侍郎的陈宝琛,对溥仪一生影响最大的是教英文的英国师傅庄士敦。

受庄士敦的影响,溥仪逐渐“开眼看世界”,见识到了画报上的飞机大炮、化学糖果和茶会上的西洋礼节。他们一起谈论英国王室的生活、各国的政体国情、大战后的列强实力、世界各地风光、中国的内战局势和白话文运动……“庄士敦对溥仪的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他说辫子像是猪尾巴,溥仪立刻毫不犹疑地把它剪掉了,和谁也没商量,剪完还特意给这辫子拍照存证。这件事对逊清朝廷震动极大。”王志伟说。

这一时期,溥仪开始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越来越多的近现代元素。“他像是一个失去国家权力的‘大家公子,虽然规格不如历代皇帝,但所用所需仍然超出常人标准。”王志伟说。溥仪穿西装、吃西餐,让内务府买洋式家具,在养心殿装设地板,给储秀宫安上了漂亮的电灯,把紫檀木装铜活的炕几换成了抹着洋漆、装着白瓷把手的款式。他还模仿中英文夹杂的说话方式:“威廉姆(弟弟溥杰的名字),快给我把pencil(铅笔)削好,放在desk(桌子)上!”

在紫禁城里,溥仪行使为数不多的权力,发动了几场“小革命”。为了骑自行车,他命令太监锯掉内廷重要门座的门槛,唯独当时居住的养心殿、储秀宫、长春宫等西路各宫幸免,储秀宫东门至今还保留着被锯开半截的门槛。1921年,溥仪还不顾内务府和师傅们的反对,坚持在养心殿里安上了一部电话。在宫殿里时不时打出几个电话,开始成为他即兴的消遣。

刚拿到电话本时,溥仪想起庄士敦提到的胡适,想听听这位《匹克尼克来江边》的作者用什么腔调说话,于是叫了他的号码。电话接通后,溥仪说:“你是胡博士吗?好极了,你猜我是谁?”“您是谁呵?怎么我听不出来呢……”“哈哈,甭猜啦,我说吧,我是宣统呀!”胡适愣住了:“宣统……是皇上?”“对啦,我是皇上。你说话我听见了,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样儿。你有空到宫里来叫我瞅瞅吧。”

类似这些溥仪在紫禁城的生活片段,都被他自己用照相机记录下来。王志伟曾编写《故宫藏影——西洋镜里的皇家建筑》一书,接触过大量的紫禁城老照片,其中溥仪留下的照片有几百张,记录了他在养心殿打太极拳、在景山上登高远眺、和婉容骑自行车、在文明棍上坐着休息等生活细节,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纸质照片的一大重要来源。“溥仪摄影的高峰在1922年,他16岁大婚那一年。结婚当天,还有人为他拍照留念,留下了他大婚时的乾清宫、坤宁宫洞房等原状影像。”王志伟说。

在这些老照片里,王志伟注意到当时的紫禁城与现在有一些不同之处。“溥仪时期无法对紫禁城做大规模改建,但他对御花园还是做了一些改造的。比如建了一些小亭子,并给绛雪轩和养性斋搭建了特别漂亮的西洋天棚,但很可惜现在看不到了,只留下了棚架柱础的痕迹。”

2020年10月,王志伟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墙外是中华民国,墙内是“小朝廷”

1915年,溥仪在紫禁城里听到了中南海演奏军乐的声音。“袁世凯吃饭了。”总管太监张谦和告诉他,“袁世凯吃饭的时候还奏乐,简直是‘钟鸣鼎食,比皇上还神气!”

此时,紫禁城三大殿正进行油缮工程,溥仪站在养心殿的台阶上,可以清楚地看见脚手架上油工们的活动,那是为袁世凯登基做的准备。9岁的溥仪已经懂得什么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些消息让本就是惊弓之鸟的他更加悲愤和恐惧。

1917年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5000人辫子军入京,把黎元洪赶下了台。7月1日,张勋拥戴12岁的溥仪“重登大宝”。然而,逊清“小朝廷”和旗人贵族们刚高兴没几天,7月3日,段祺瑞出兵讨伐,落进紫禁城的炸弹让局面急转直下。12日,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当溥仪看到脸色发灰的载沣和陈宝琛拟好第二次退位诏书时,又害怕又悲伤,不由得放声大哭。

复辟,即恢复祖业、还政于清,这是“小朝廷”长期以来的幻想,也是溥仪身上注定的压力和使命。对于大权旁落、经济支绌的状况,“小朝廷”一直非常不满。载沣曾说: “清朝现在是完了,过去英国并吞印度,印度王公在社会上还有地位,可我们现在怎样呢?”

于是“小朝廷”成员和散居各地的遗老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民国政府的抗拒。虽然已是中华民国,但“小朝廷”内部仍然使用宣统年号。陈宝琛还给溥仪反复讲授康乾盛世、同治中兴,希望溥仪能重演夏朝“少康复国”的故事。在提到八旬臣靡向有鬲氏求助,协助少康复兴夏朝时,他意味深长地对溥仪说: “臣就是皇上的臣靡。”

结婚后的溥仪也曾下定决心:“如果不是革命,我就开始亲政了……我自己亲手要恢复我的祖业!”但是以溥仪的能力和权限,恢复紫禁城外的祖业实在艰难,于是他从整顿紫禁城内部财产开始。

此时的紫禁城,表面上一片平静,内里的秩序却是混乱不堪。宫人赌博、抽大烟,还发生过行凶事件,宫里常有盗案、火警,甚至溥仪婚礼刚结束,皇后凤冠上的全部珍宝就被换成了赝品。

1922年,溥仪决定对建福宫里的珍玩宝物进行一次全面清点。蹊跷的是,清点刚刚开始,6月27日夜里,建福宫就燃起大火,烧了整整一夜。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黄昏》里回忆,第二天早上,他在火光中来到建福宫德日新殿,第一眼就看见皇上和皇后站在一堆烧成焦炭的木头上,沮丧地注视着眼前的惨景。当时京中一家金店以五十万元买下灰烬处理权,据说后来从废墟中熔炼出的黄金,多达一万七千多两。这场大火让溥仪下定决心遣散宫中太监,也让他变得更加多疑。

“溥仪就像一只困在紫禁城的蜗牛,他要在多方势力的夹缝中游走,想要借助外部力量,完成恢复祖业的使命,这是他坚硬的一面。但是特殊的成长环境、特殊的时代也促使他变得多疑、不安、反复无常,这是他软弱的一面。”王志偉说。

溥仪自己在《我的前半生》里也承认:“我一会儿想励精图治,要整顿宫廷内部,要清查财务,一会儿我又扬言要离开紫禁城,出洋留学。在我结婚后三个月,我竟然企图不告而别,溜出紫禁城。这些举动简直把王公大臣们闹得整天心惊肉跳,辫子全变成白的了。”

荒唐的紫禁城生活结束于1924年11月5日。

这天上午,先前发动“北京政变”的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进入紫禁城,驱逐溥仪出宫。当内务府大臣绍英拿着《修正清室优待条款》慌慌张张跑进储秀宫禀告时,溥仪一下子跳了起来,刚咬了一口的苹果立马滚到了地上。

经过协商和交涉,下午3时,溥仪和婉容、文绣、绍英等人依次上了5辆汽车,从神武门驶离紫禁城。末代皇帝的命运从此漂泊无常,而他身后的紫禁城将获得新生。

猜你喜欢
溥仪紫禁城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在1918
紫禁城600年
2020年《故宫日历》发布
老照片·溥仪的犯皮瞬间
上元之夜
紫禁城的建筑屋顶艺术在现代服装上的运用
你所不知道的末代皇帝溥仪
未代皇帝的平民恋
末代皇帝的平民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