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2020-10-27 10:24李巍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创新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网更加便捷,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多,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显得至关重要。为了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必须重新认识“互联网+”这一概念,促进大学生们思维水平的提升,视野范围的开阔,综合能力的发展,培育出更多全能型的优秀人才,期待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分析;对策研究;思考

引言:网络是各种思想的争夺阵地,思政教育工作者把控着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等,积极推进“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于大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而言非常有利,机不可失,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重构意义重大。我们凭借创新思维,大胆做出创新改变,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创造新的奇迹,更多难题也将得到妥善解决。笔者关于“互联网+”助推高校思想教育的创新简单进行了一些对策的总结。

1、“互联网+”助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影响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它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1“互联网+”使思政教育环境发生改变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是由教师做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多数参考教师意见,不给学生提出不同看法的机会。素质教育理念的融合价值并未展现,思政教育教学创新之路走得异常艰难[1]。而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灌输指导”,教师尊重学生们的主体意愿,想方设法突出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学生突破自我、个性发展的动力十足,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顺利。利用教材资料,教师完成讲学,并在网络空间上选择新的信息交互方式,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自愿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他们对于新媒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尝试融入不一样的文化氛围里,积累下丰富的知识经验,未来发展机会更多、选择更多,也证明了思政教育的存在相当有意义。文化知识的传递平台发生了变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推进顺利,这样一来,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环境十分多变,学生们即使面临各种挑战也能做到自信成长,未来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1.2“互联网+”便捷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利用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和渗透性强的优势,在高校育人体系的建设、思政教育模式的革新、教学工作手段的创新等方面下足功夫,想在扩大“互联网+”传播广度的同时真正加大“互联网+”的传播深度。各种思想的碰撞可能产生负面影响,要将社会经济建设失误率降到最低,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目标,“互联网+”新思想,“互联网+”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应该引起更多人的高度关注[2]。不良信息极易侵蚀高校学生的思想,并且冲击他们原本的人生观、世界观等,此时通过思政教育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进一步提升思想水平,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自然变得异常顺利且高效。

1.3“互联网+”促进高校学生突破性发展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结合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的广泛推广,大学生获取知识变得高效,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十分方便,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们了解新的媒体形态,做到知识技能学以致用,师生互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创设其他类型的传播场景,高校思政教育打破传统格局,课堂互动有效性的提升令人万分期待。“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播要高效,思政教育多样化,教师们努力为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取、学习经验的积累、视野范围的开阔提供帮助,高校育人计划的具体执行奠定下坚实基础,突破性发展目标的实现成为必然。

1.4“互联网+”提供思政教育创新的机会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活动不仅能在封闭式、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中开展起来,而且沟通交流方式日益增多,将他们从自我封闭的状态里解救出来,人际情感不再淡化,人际关系不再疏远。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们学习态度的改变,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刺激、启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中搜集有用的学习资料,一边丰富知识体系,一边体会社会百态,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是他们重新认识思想政治课程的最佳机会,等到发现思政课程的魅力所在,相信,高校学生积极主动的挑战自我,愿意借助网络解决学习的问题和生活的困难,会把一种喜好变成一种习惯,他们的人才价值便有更大程度的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可见成效,生生互动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评价,做到有的放矢、环环紧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阻力变小,未来发展的形势大片大好。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特点的分析

在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不妨利用“互联网+”手段帮助他们进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鼓励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大胆的表现自己,争取克服一切困难,顺利走向新的成功,最终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他们实际的发展情况,融入动态管理理念后做好思政教育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首先,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互联网+”模式中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媒体资源整合平台的出现,便于学生打破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在不同的领域中大胆探索新事物,不断深挖新知识,他们熟练掌握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规则,得以形成“互联网+”新思维,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只要带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就有不一样的收获。“互联网+”助推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接受新的事物,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学习发展观,一边做好心理准备,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很大贡献。其次,各种各样的移动设备,多媒体因素已经渗透到了高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他们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快乐学习、感悟乐趣生活,因此,“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应该考虑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多种类型教学方法的精心选择[2]。或者说,教师可以组织教学活动,按照相关标准执行规定计划,促使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均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发生巨大的变化,启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提升道德素质,大胆加入团结协作,借此增强交际能力[3]。高校学生在“互联网+思政工作”的结合模式里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整体创新的成果愈发丰硕,才好继续走改革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部分学生渴望汲取思想动力,但是享乐主义比较严重,高校的思政教育重在相关理论的引导,也常出现教学形式化的现象。我们教师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高校学生克服个性较强、乐于享受的心理,鼓励他们在互联网上搜集学习资料,大胆探索未知,再举例说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使得大学生接触互联网时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以免在各种情感因素、不良信息的诱惑下失去本心。传统观念影响下的思政教育很难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牢牢把握“互联网+”时代机遇,大胆创新不同的思政工作新方法,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全心全意為了高校学生们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发展需要,放心交由大批栋梁之才努力地完成社会建设。

3、“互联网+”助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对策研究

3.1做好各环节的创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指导工作,提前建设好“优质资源文库”,为大学生们学习思政理论、参与综合实践、协作解决问题等提供有利的条件;可以选择“互联网+”手段实现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的补充,使大学生们更加信赖互联网络,自觉参与各项活动,养成大胆探索“互联网+”新元素的好习惯;还可以植入“互联网+”新形式,确保学校组织的思政教育活动传播更多正能量,尝试以“互联网+”舆论为起点,鼓励学生提出新的看法、不同意见等,思政教育工作彻底打破传统局面,大学生们动态化发展的热情足够高涨,更努力地挖掘网络资源,进一步提升着社会人才的竞争优势。

3.2加大教师们的培训力度

高校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在职教师的媒介素养,更利于大学生互联网资源处理能力的提高;确保每一位在职教师都能具备思政教育革新的意识,努力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改进,学生们形成了网络媒介素养后,更容易实现“走出去”目标,在激烈的社会竞争活动中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顺势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思政教育光有理论的支撑远远不够,必须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多为大学生提供综合实践的机会,也让他们自由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得以在“互联网+”时代中成为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

3.3应用好有效的监管措施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一系列的监管措施,防止互联网络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并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方便学生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规范上网行为,始终坚持“不搜索”“不打开”“不浏览”三项原则,真正地做到文明上网。学校方面应该把控校园网的接入点,专门组建校园网络的监管队伍,使大学生使用校园网时受到相关制度的“制约”,一直遵守健康上网的“规则”。高校互联网监管工作负责人,可在校园网中开设心理咨询模块,进行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各项心理咨询服务既安全又健康,学生将平时学习与生活中的一切烦恼诉说出来,多途径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4]。借助多媒体功能、网络化技术,能够实现线上教学、线上互动,高校学生十分期待思政知识的学习,学会抵制不良诱惑,无形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创新机会增多,创新形势大好。在此基础上,借助社会新闻热点的宣传,大力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引导高校学生们讨论更有价值的网络话题,端正他们的思想行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举多得。还要筑起透明的、健康的、和谐的互联网舆论屏障,更大范围内推广及应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等,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迎来创新发展的新格局,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合“互联网+”新思想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改变思政教育教学方式,进入到思政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阶段,学生们在“互联网+”时代中尝试运用新思维,充分发挥主体优势,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互联网+”助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努力清除一切障碍,促使高校大学生真正在互聯网时代中发现快乐,在个性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

个人简介:李巍,女,1981.3,山东烟台,研究生:青岛大学,工业工程设计专业,中级,辅导员学生管理,思政教育,美术类。

参考文献:

[1]沈晓琪.关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对策的研究[J].现代教育,2019(21)170-171.

[2]江明明,严立坤.“互联网+”时代中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思考[J].网络与信息工程,2019(35)89-90.

[3]欧子叶.“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融合的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8(08)335-336.

[4]赵盼盼,刘红梅,许乐.如何加快高校思政教育及互联网新技术的推广[J].教育与职业,2018(01)62-63.

猜你喜欢
创新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对策研究
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创新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油田采油技术的创新分析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育的创新分析
试谈中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