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更新中预制空心板结构相关问题探讨

2020-10-28 07:42DAIHongchaoWANGLiliZHANGYangkang
住宅科技 2020年10期
关键词:预制板楼面承载力

■ DAI Hongchao WANG Lili ZHANG Yangkang

1 概述

预制多孔板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一般在工厂预制好,然后运输到建造现场后,用起重设备吊装到在建房屋中。预制楼板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现场工作量,降低了施工难度[1]。国外早于19 世纪90 年代开始应用预制楼板,到20 世纪50 年代,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20 世纪70年代,开始在我国的房屋建筑领域广泛应用。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为了规范预制板制作、方便设计单位选用,上海陆续制订了多本预制多孔板图集。1976 年,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编制了上海市结构构件通用图集《240预应力多孔板》(沪G301),该图集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多孔板施工图,适用范围为:①跨度为6.0m、6.6m 和7.5m 且平顶要求平整的工业及民用建筑;②板表面温度≤80℃的建筑;③适用于地震设计烈度<7度的地区,当地震设计烈度≥7 度时,应按《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74)和有关抗震节点构造图集设防;④当遇有侵蚀性气体作用、潮湿度大、高温影响或有振动影响的建筑时,应由设计人根据使用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自行确定使用。1980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编制了上海市结构构件通用图集《180 预应力多孔板》(沪G302)。1987 年,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编制了上海市结构构件通用图集《120 预应力多孔板》(沪G303)。1997 年,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等单位陆续编制了上海市结构构件通用图集《180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997 沪G305)、《120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997 沪G306)。

预应力多孔板中,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主要为300 号、400 号,钢筋基本为冷拉钢筋;板宽主要有450mm、600mm、750mm、900mm、1200mm、1500mm 等,其底面宽度一般比标志宽度小10mm,顶面宽度则比标志宽度小40mm。

预应力多孔板中的冷拉钢筋通过冷拔加工,抗拉强度增大,多孔板的开裂荷载有所提高,但延性有所降低,当使用荷载增加或预制板受损时,容易产生脆性破坏。因此,在既有建筑更新过程中,考虑到房屋建造年代较久远、使用过程中多次装修改造等因素,应先调查清楚预制板楼面的恒载,查明其结构损坏,明确其承载力,对其安全性进行科学分析与评定。特别是在原始图纸缺失情况下,由于无法确定预制多孔板型号,不能查阅相关图集了解其承载力,因此,对预制多孔板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安全性分析,是既有建筑改造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

2 预制板楼、屋面的荷载调查

预制板楼、屋面恒载包括吊顶荷载、板底面层荷载、预制板自身恒载、板面荷载。一般情况下,吊顶荷载可通过吊顶种类进行快速确定;板底面层一般仅为腻子层和涂料层,荷载较容易确定。

当有原始图纸时,可通过查看预制板型号,在图集中获取预制板自身荷载。由于房屋建造久远等原因,部分房屋原始图纸缺失,此时可根据房屋的建造年代,判断其预制空心板孔洞类型,计算孔洞率,最终根据楼板厚度计算楼板恒载。如:建造于20世纪70 年代后的上海预制板房屋,预制板孔洞基本为圆形,可根据当时的图集,对孔洞率进行计算。但对于建造年代更久远的房屋,由于当时缺乏统一的图集,预制板的孔洞类型较难判断,此时,可结合预制板已损坏部位进行检测,以确定孔洞类型、尺寸,从而较准确地计算出楼面恒载。

例如,某建筑建造于20 世纪60年代,预制板楼盖,原设计为教学楼,后期拟修缮后作为其它用途使用,为确保安全,需要对其进行安全检测。现场检测时,发现在后期增设的管道井部位预制板因开洞局部受损。于是,对开洞区域进行详细检测,发现该楼盖预制板为大空腔,孔洞近似矩形,孔洞总宽300mm,高120mm,孔洞率约为52.5%,楼板自身恒载约为1.9kN/m2(图1、2)。

图1 预制板空腔照片

图2 预制板剖面示意图(沿跨度方向)

3 预制板楼、屋面的承载力分析

对于预制板楼、屋盖,当预制板型号未知时,确定楼面承载力的直接方法主要为荷载试验。荷载试验能直观确定预制板承载力,但存在以下弊端:①对于既有建筑,基本不可能采用拆除预制板、带回试验室的方式进行荷载试验;②现场荷载试验时,需要消除试验板与周边结构的约束,使其成为独立受力的简支构件,这对楼面结构有较大的损害;③预制板采用预应力钢筋或冷拉钢筋,加载到一定程度后,容易产生脆性破坏,有可能导致试验板受损失效。因此,目前很少采用上述方式确定预制板楼面承载力。

对于居住建筑,预制板结构一般应用于2000 年前的多层住宅楼中,该类房屋一般为砌体结构,竖向由纵横砌体承重,预制板楼、屋盖,预制板搁置在横墙上,对于该类建筑,在后续更新时,建议楼面荷载不超过原设计的住宅楼楼面荷载即可。对于非居住建筑,因平面布局需要,预制板楼盖或屋盖基本由预制板和混凝土梁组成。考虑到结构设计时,在后续使用荷载下,预制板和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均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当确实调阅不到原始图纸,也无法采用其它有效方法确定预制板承载力时,可把混凝土梁的承载力作为楼面荷载效应的控制指标,根据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倒推楼面承载力,进而对既有建筑更新后的使用功能进行定位。

例如,在上海市某园区既有建筑更新过程中,为便于功能定位,首先要明确园区内既有房屋的结构承载力。为此,前期由检测单位对院内1号楼进行结构安全检测。因检测初期未调阅到原始结构图纸资料,故对建筑、结构图纸进行测绘。

根据检测结果及园区房地产权证等相关资料,该幢房屋建造于1986年,原为生产用房,建筑高度为5层,其中,底层层高为5.5m,其余楼层层高均为3.6m。其建筑平面呈矩形,东西向共11 跨,跨度尺寸为5.1m;南北向共2 跨,跨度尺寸为6.0m。房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梁、柱,预制板楼、屋盖,预制板搁置在南北向花篮梁上。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主要为400mm×600mm、400mm×500mm,柱 中 纵 筋 为10φ22 螺纹钢筋;混凝土梁基本为花篮梁,主梁底宽度主要为300mm,梁总高600mm,梁底跨中部位纵筋为2φ22 和1φ20 螺纹钢筋等,箍筋为φ10@100/200 的光圆钢筋。预制板楼面从下至上由粉刷层、预制板、细石混凝土整浇层、水泥砂浆找平层及水磨石面层组成,厚度依次 约 为3mm、180mm、50mm、18mm、12mm,预制板宽度介于890~895mm。

根据楼面分层做法检测结果,楼 面 恒 载 为4.6kN/m2。按 照《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等,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研究所PKPM 系 列PMCAD、SATWE 等计算软件,对上部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经验算,在楼面活载为3.5kN/m2时(恒活载组合后的楼面荷载效应为11.2kN/m2),混凝土梁承载力基本满足要求。

检测后期,从档案室翻阅到了该幢房屋的部分图纸,发现楼面预制板编号主要为YKB-丙48-6(图3),套用《180 预应力多孔板》(沪G302),该型号预制板的板宽、板长分别为890mm、4780mm,单块板自重为1031kg,允许荷载为9.17kN/m2(按 照2.35kN/m2扣除板的自重)。根据上述预制板参数,预制板均布荷载效应允许值为11.5kN/m2,与检测最初根据楼面梁承载力倒推的楼面承载力基本相符。

4 预制板结构损坏处理

4.1 预制板裂缝的分析及处理

预制板楼、屋盖的常见损坏为沿预制板跨度方向,在预制板拼接处出现的界面裂缝。上述裂缝较为普遍,主要是由于房屋建造年代久远、预制板灌缝材料的收缩造成的,为非荷载裂缝,裂缝宽度一般较小,对正常使用略有影响,有条件时,可采取批嵌等方式进行处理。

图3 检测后期调阅到的某园区1 号楼结构平面图

因预制板采用固定模数,为便于施工,对于预制板摆放后靠近边梁的空隙,部分房屋采用与边梁一起局部现浇楼板的方式进行处理。边梁截面呈Г 形,在该种施工方式下,预制板与边缘现浇板交接处亦会形成界面裂缝,一般情况下板面开裂较为明显,可采用重新灌缝、局部翻做面层等方式进行处理。例如,上海某园区1 号楼原设计为生成用房,局部为大空间区域,楼面靠近南外墙区域存在1 条贯穿多个开间的裂缝(图4),裂缝宽度约5~8mm。经检测,该区域南北向柱距为6m,楼面由5 块890mm 宽和1 块740mm 宽的预制板组成,因混凝土柱截面高度较大(截面高度为600mm,大于连梁截面宽度240mm),两端不便于铺预制板,因此,两端区域楼面局部和连梁一起现浇,再加上面层较厚,从而产生上述裂缝。

图4 某园区1 号楼预制板与边缘现浇板交接处存在明显开裂现象

另外,预制多孔板按简支构件配筋,板顶未配置钢筋,在预制、运输或者吊装过程中,由于吊装不当等因素,可能会导致预制多孔板产生一些隐性裂缝,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因楼面荷载增加,在板底出现开裂等损坏现象。该裂缝为预制板缺陷等原因产生的荷载裂缝,应采取加固等有效方式进行处理,且条件许可时,应更换受损预制板。例如,上海某住宅小区的一幢6 层住宅楼,砌体结构,预制多孔板楼、屋盖,建造于20 世纪90年代;2010 年,业主在装修过程中,发现其中一块预制板存在开裂现象(图5、6),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凿除裂缝处板底粉刷后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裂缝为预制板本身开裂产生的结构裂缝,未见房屋存在其它结构损坏现象。由于该预制板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根据现场条件,后期进行了加固处理。

图5 某住宅楼预制板底裂缝示意图

图6 某住宅楼预制板底开裂照片

4.2 预制板开洞受损后的处理

因预制板房屋建造年代久远,随着建筑功能的提升,在修缮改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预制板开洞等损坏现象。特别是对于公共建筑,因增设卫生间、管道井等原因,个别预制板开洞受损严重,导致预制板截面削弱、预应力筋被截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对于上述预制板局部开大洞(图7),或一块预制板上开较多洞口(图8)的情况,应在洞口边另设边梁支承传力。新增支承梁可采用钢梁或钢筋混凝土梁,新增梁两端应与主体结构连接可靠。对于同一块预制板开多个洞口的情况,宜采取更换或局部重做现浇板的方式进行修复。

图7 预制板开洞受损

图8 楼面局部改为卫生间,预制板增开多个洞口

4.3 预制板改现浇板的注意事项

在既有建筑更新过程中,因预制板损坏严重或楼面荷载增加较大等因素,部分项目将预制板拆除并更换为现浇混凝土板。通过上述方式,一方面,可以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楼面承载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楼面防水效果。

因预制板为单向板,荷载主要传递至预制板两端的横墙或混凝土主梁上;改为现浇板后,可能会形成双向板,并按双向板进行设计。在上述情况下,应注意对原自承重墙或次梁的承载力进行复核。

另外,对于既有结构的更新,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现浇板有足够的搁置长度。特别是对于两端均搁置在横墙上的预制板,预制板拆除后,横墙上的凹槽深度较小,浇筑混凝土时,难以对凹槽内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因此,应采取增加混凝土和易性等措施,确保搁置端牢靠。

例如,上海市某4 层建筑,建造于20 世纪80 年代,预制板楼、屋盖,原设计为教学楼,后续修缮后作为老年服务中心使用,因此,需要把部分楼面改为卫生间。预制板楼面改卫生间后,需要对楼面开洞安装排水管,同时,考虑到预制板楼面容易产生渗漏水现象,更新设计时,把该区域的预制板更改为现浇混凝土楼板。但在施工过程中,预制板拆除后,由于未清除横墙凹槽中的残留混凝土等杂物,导致现浇混凝土板搁置长度偏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图9)。后期,采用在现浇板搁置端增设槽钢梁的方式,增加了现浇板搁置长度(图10)。

5 结语

图9 预制板改现浇板后搁置长度偏小

图10 后期采用槽钢梁增加搁置长度

综上所述,采用预制板结构的既有建筑,在更新改造时,应首先明确楼面承载力。当原始图纸缺失时,可根据房屋的建造年代、预制板厚度、宽度及跨度等尺寸信息,判断预制空心板类型,估算孔洞率,计算楼板恒载。对于预制板楼、屋盖,当预制板型号未知时,可将混凝土梁的承载力作为楼面荷载效应的控制指标,根据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倒推楼面承载力;确有必要时,可采用荷载试验等方式直接确定楼板承载力。预制板楼、屋盖的常见损坏为沿预制板跨度方向、在预制板拼接处出现的界面裂缝,当预制板出现结构开裂、开洞受损等损坏现象时,可采用增设梁加固等有效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受损严重的预制板,条件许可情况下,可采用更换或局部改现浇板等方式进行处理。另外,预制板楼面改现浇板时,应注意对原自承重墙或次梁承载力的复核,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现浇板有足够的搁置长度,确保搁置端锚固牢靠。

猜你喜欢
预制板楼面承载力
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
分析楼面裂缝的产生与防治
地下室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预制板改良技术研究
连续平板式筏板基础承台预制板施工技术研究
水生态承载力评估 引领流域结构减排
深圳地铁不同减振等级预制板轨道施工综述
240亿!30家房企争抢!广州土拍火了! 越秀75亿斩获番禺宅地,楼面价超3万/m2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桥梁设计与施工的一些问题之探讨
听说你低估了一辆车的承载力
楼面价超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