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0-10-28 01:32陈九一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0期

陈九一

【摘 要】目的:为咯血介入患者寻求一种安全、高效、咯血责任血管漏栓低的介入治疗方式。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3月咯血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知情同意后直接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加栓塞术,观察组介入术前行主动脉血管造影(CTA),根据影像明确咯血责任血管,并逐一栓塞。术后统计责任血管的栓塞效率、介入手術时间、咯血责任血管漏栓、二次介入治疗例数。总结咯血介入术前主动脉CTA对介入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在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准确率较高;在对治疗结果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值范围在0.05以内)。结论: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CTA;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1

在肺结核病患中,咯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随着病患病情的不断发展,部分病情严重的病患会出现大咯血的现象[1]。在临床上大咯血是指病患每次咯血的量在100毫升到500毫升之间,会因为失血过多或者是窒息而对病患的生命造成威胁。对于出现大咯血现象的病患需要进行尽早的治疗,如果病患年龄较大还需要长期卧床,在治疗期间如果稍加不注意病患也会出现窒息的现象,对病患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2]。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对大咯血进行治疗的方式不断增多,从治疗效果的角度出发,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对病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的优点为采用微创技术,对病患身体所造成的伤害比较小,并且止血的速度比较快,能够较好的对病患患侧的肺部功能进行保留。在进行栓塞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支气管动脉CTA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文对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3月咯血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知情同意后直接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加栓塞术,观察组介入术前行主动脉血管造影(CTA),根据影像明确咯血责任血管,并逐一栓塞。对照组中男性病患所占比例为46,女性病患所占比例为44,年龄最小为49岁,年龄最大为68岁,年龄段的平均数值为(58.5±2.6)岁;观察组中男性病患所占比例为47,女性病患所占比例为43,年龄最小为49岁,年龄最大为69岁,年龄段的平均数值为(59±2.8)岁。两组数据对比P值范围大于0.05,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纳入标准:(1)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在临床诊断上都符合大咯血的相关诊断标准;(2)病患的咯血量都达到了对生命起到威胁的程度,每次的咯血量在100毫升以上或者是一天的咯血量达到了600毫升以上,并且会伴随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发生;(3)在对病患进行内科止血治疗之后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4)病患没有合并其他严重的肝肾疾病;(5)所选取的病患对本次研究表示支持的态度,并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合并有其他严重肝肾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患进行排除;(2)对本次研究持反对的态度,不愿意配合的病患进行排除。

1.2 方法

对两组病患使用的检测扫描仪器为对应型号的64排螺旋CT机对患病部位进行扫描和检查,从病患的肺尖部位开始一直扫描到肺部的底端。在进行扫描的过程中将扫描的参数设置为:层厚数值为1.25毫米,重建层厚的数值为0.625毫米,并使用对比剂通过高压注射器从病患右肘的静脉进行注射,注射的速度控制在每秒钟3毫升,注射的总量为70毫升到90毫升之间。在完成造影扫描之后将得到的影像资料传送到相关的工作站当中,然后通过最大密度的投影以及容积再现的方法来对病患发生病变的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处理。

对照组知情同意后直接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加栓塞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病患则介入术前行主动脉血管造影(CTA),根据影像明确咯血责任血管,并逐一栓塞,具体为:让病患采取平躺的体位躺在手术台上,护理人员对病患的心电数值、血压血氧的数值以及心率的数值进行监护,对病患进行面罩吸氧,帮助病患保持呼吸的畅通。对病患双侧腹股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铺好手术巾,以病患右侧腹股沟作为穿刺的部位进行局部的麻醉,然后使用改良的穿刺技术对病患右侧的股动脉进行穿刺处理,在成功完成穿刺处理之后将型号为4F或者是5F的动脉鞘放入病患体内。在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将PIG导管放置在病患第四胸椎的水平位置进行胸主动脉的造影处理,让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能够显示,然后根据显示的支气管动脉的走行和内径的具体情况来对导管进行选择,使用MIK导管在病患病变部位的支气管动脉、锁骨下的动脉、膈下的动脉以及肋骨间的动脉进行造影处理,对这些动脉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在对出血的部位进行明确之后,使用微导管进行插管,插在病患出现出血现象的动脉当中,然后根据出血动脉的造影结果和表现使用聚乙烯醇颗粒和弹簧圈等相关的栓塞剂对病患进行栓塞治疗,指导病患出血的动脉血管血流现象完全消失,然后再次对病患进行造影的复查,确认患病部位栓塞结果良好之后结束手术,将导管从病患体内拔出,对穿刺点采用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

支气管动脉CTA的图像分析过程:从病患的主动脉开始,通过肺门沿着支气管所行走的方向一直到达病患肺内标记为的支气管动脉的位置,而没有通过肺门不沿着支气管壁行走而达到肺部内的标记为肺外体循环动脉。根基CTA图像的显示结果,对病患支气管动脉的数量以及类型进行记录,对病患肺外体循环动脉的来源以及数量进行记录;病患有支气管动脉主干的直径数值在2毫米以上,而左支气管动脉主干的直径数值则在1.5毫米以上,这种情况被纳入支气管动脉增粗扩张的范围当中。对病患肺实质内中的病变部位进行观察,主要的观察内容为病患有没有合并出现支气管扩张的现象,是否感染曲菌球以及有无出现胸膜增厚的现象,对病患病灶以及异常支气管动脉之间的解剖关系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主要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为(),计数资料为%,两组数据对比P值范围在0.05以内。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例数为48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例数为40,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病患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例数为42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例数为34例,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4.4%。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治疗的效果相对较好(P值范围在0.05以内),具体内容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中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为3例,发生的概率为3.3%;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为10例,发生的概率为11.1%。两组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病患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P值范围在0.05以内),具体见表2。

2.3 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对比

观察组中造影诊断的准确例数为81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0%;对照组中造影诊断的准确例数为71例,诊断的准确率为78.8%。两组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病患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数值相对较高(P值范围在0.05以内),具体内容见表3。

2.4 对治疗的满意度

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病患中对治疗表示非常满意的例数为46例,表示满意的例数为36例,总体的满意度为91.1%;对照组病患中对治疗表示非常满意的例数为41例,表示满意的例数为31例,总体的满意度为80%。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病患对治疗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值范围在0.05以内),具体内容见下表。

3 讨论

大咯血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类型,导致该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为支气管发生扩张的现象、肺结核、医源性的损伤、外伤[3]。肺脓肿以及肺癌等,病患通常会合并有肺功能不全以及慢性肺疾病等现象,因此在发病的过程中大部分病患没有办法进行急诊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对大咯血病患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为经导管动脉栓塞手术,该种手术方法的主要优点为属于微创手术,对病患身体所造成的伤害比较小,止血效果迅速并且能够对病患的肺功能进行保留,在目前已经成为临床上对大咯血病患采用内科治疗无明显效果的后续治疗方法,并且得到了广大医学家的认可。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病患支气管动脉的行走变异现象较大,并且通常会伴随有多支血管出血和出血的动脉源头所产生的影响,在对病患采用DSA方法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的现象。为了达到更好的诊断治疗效果,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技术被广泛的应用,由于病患出现大咯血的主要原因为支气管扩张,采用支气管CTA检查技术能够有效的显示病患血管走形的迂曲情况以及动脉的开口情况,能够快速的对病患的病情原因进行确定并在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迅速对病患进行止血处理,有效提高对病患进行止血的成功概率,减少复发现象的发生概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支气管CTA对病患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由于使用对比剂之后进入病患动脉中的压力数值和数量和术中所選择的造影数量相比相对较低,因此不能采用三维重建的方法对非常小的出血动脉进行发现,这也是支气管CTA检查技术中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客服的难题。因此在对大咯血病患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临床的主治医生需要耐心的对病患可能伴有出血现象的动脉进行检查,防止遗漏现象的发生而导致止血不彻底,影响治疗的效果。

本文通过研究对比发现,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在检查诊断率的准确率对比上,观察组的准确率较高;在对治疗结果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满意度相对较高(P值范围在0.05以内)。

由此可见,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刘建军.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5):33-34.

韩俊,杨晓峰,吴凡,朱建芳.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1):2008-2011.

吴昱,王宏辉,王法,白彬,徐伟.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12):1915-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