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应用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效果对比

2020-10-28 01:32潘国玲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胺碘酮疗效

潘国玲

【摘 要】目的:对比观察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窦性心律失常改善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结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中均可发挥积极作用,普罗帕酮起效快,但安全性相对较低,而胺碘酮起效慢,但安全性高,临床上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关键词】胺碘酮;普罗帕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心律失常表现,若未及时治疗和复律,可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肌耗氧增加,并导致心功能恶化和心绞痛。现阶段,临床有多种方式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如药物治疗、刺激迷走神经及机械治疗等,其在改善患者病情中均可发挥一定积极作用。而药物治疗因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费用低等特点而得到患者广泛认可[1]。本研究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病情符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经心电图检查得到确;于发病后6h内入院接受治疗;近期内未应用过抗心律失常药。排除标准:合并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有脑出血或脑栓塞;合并有其他的心脏疾病;合并有甲状腺疾病;合并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普罗帕酮或胺碘酮过敏;对普罗帕酮或胺碘酮不敏感。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53.86±3.0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5±0.7)h。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3.55±3.1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2.4±0.6)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胺碘酮(生产企业:山东方明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4923)治疗。行常规就诊抢救治疗,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将150mg胺碘酮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15min内静注完成,注射20min后心律仍未转复窦性心律,再次注射。觀察组给予普罗帕酮注射液(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1208)治疗,常规抢救同对照组,将70mg普罗帕酮溶于2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15min注射完成,20min后若未转复窦性心律,可再次注射。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①窦性心律失常改善的时间。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③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心悸、眩晕等症状完全消失,心率恢复至80-100次/min;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心悸、眩晕等症状明显改善,心率有所降低;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心悸、眩晕等症状未改善,心率未降低。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窦性心律失常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窦性心律失常改善时间为(8.0±0.9)min,对照组为(17.5±1.2)min。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中有2例恶心呕吐,1例轻度低血压,2例窦性停搏,1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动过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中有1例轻度低血压,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因心脏自律性增高、触发激动、折返激动而诱发,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减低,起源于心房、室交界部与房室间,心率最高时可高达220次/min。患者可见胸闷痛、心悸、头晕、多尿、出汗等表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会直接形成器质性心脏疾病,但如发病时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可导致患者心、脑供血不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休克等危重症[3]。

普罗帕酮是高效广谱抑制性强的一种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竞争性β受体阻滞、膜稳定作用,通过抑制钙离子、钠离子内流而降低收缩除极速度,使传导速度减慢,能使心肌兴奋性下降,可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及有效不应期,主要对心肌和心房传导纤维起作用,延长心肌细胞传导时间,降低电位上升速度,能明显抑制房室内、房室结、显性房室旁道、窦房结传导作用。此外,普罗帕酮半衰期约4h,主要经肾脏排泄,经过微泵静脉给药起效迅速,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可达92%,转复律较高,随着剂量增加,生物利用度也会上升。胺碘酮是Ⅲ型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非竞争性β及α受体阻滞剂,有Ⅰ类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特性,电生理效应为能延长心肌组织各部分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有助于去除折返激动,能抑制心肌与心房传导纤维细胞钠离子内流,心电图T波改变和Q-T间期延长,药物过量可有负性肌力作用,但一般不抑制左室功能,能直接舒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胺碘酮经过静脉注射后,血药浓度可快速降低而渗透组织,约15min作用最强,且4h内可消失。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窦性心律失常改善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综上所述,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中均可发挥积极作用,普罗帕酮起效快,但安全性相对较低,而胺碘酮起效慢,但安全性高,临床上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梅迎丽.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8,11(6C):56-57.

卢海玉.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77.

钱碧云,陈良川,王明伟,等.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与安全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2):221-224.

猜你喜欢
胺碘酮疗效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研究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