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意义

2020-10-28 01:32黄妮廖建华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满意度效果

黄妮 廖建华

【摘 要】目的:研讨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采取护理干预对其不良事件的临床防治效果。方法:研究区间2017.01~2019.01,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科室收诊的行静脉输液诊治患儿,统计80例,以简单分样法分组,可将其分为常规组(n=40)和研究组(n=40),接受一般护理者归为常规组,接受针对性护理者归为研究组,比对差异性护理下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外渗性损伤率相比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在家属满意度指标上,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强化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可进行外渗性损伤的积极防治与降低,提高新生儿静脉输液安全性,具临床推广及应用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针对性护理;满意度;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1

在临床上,静脉输液是常见性诊治措施,在实际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规范操作,掌握静脉注射要点,以免发生外渗性损伤,增加患者痛苦,特别是新生儿静脉输液中,更应格外留意[1]。因为新生儿各机能均在发育、成长阶段,其生理构造较为特殊,血管纤细、血管壁薄,在静脉输液时易引起外渗性损伤,加重病情,必须辅以有效科学干预,确保安全输液[2]。本科室对2017.01~2019.01接诊的行静脉输液患儿实施研究(80例),以一般、针对性护理分组,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2017.01~2019.01,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科室收诊的行静脉输液诊治患儿,统计80例。纳入标准:患儿及家属知情研究;患儿无精神异常。排除标准:并发先天性心脏病;静脉输液不耐受者。以简单分样法分组,可将其分为常规组(n=40)和研究组(n=40),常规组男女数量比23:17;28例足月儿、占比70.00%,12例早产儿,占比30.00%;研究组男女数量比24:16;30例足月儿、占比75.00%,10例早产儿,占比25.00%。两组相关性资料比对分析,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儿于静脉输液时均予其体征严密观察,了解并掌握输液所用药品、须知事项等内容,在此情况下,常规组施以一般护理,即对患儿肢体状况实施有效评估,同时评估静脉血管充盈度、血运状况及弹性,选取条件合适的血管,找准穿刺位置,严格按穿刺流程展开操作。另外,严格检查药物,确保药液温度合适,并限制药物静滴速度。

研究组立足于上述内容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查看其有无水肿,以第一时间发现药液外渗,停止给药。采取空注射器进行渗液的及时抽吸,轻轻按压针眼,保持5min,实现药液外渗抑制目的。与此同时,取浓度为50%硫酸镁实施冷敷操作,密切注视患儿血液循环状况,以防发生寒冷性损伤。若患儿血管通透性相对较高,考虑采取硫酸镁湿热敷配合局部紅外线照射予以诊治,需要注意,缺血患儿禁忌使用。针对行多巴胺、万古霉素等刺激性药物诊治患儿,应采取酚妥拉明进行外渗症状的改善,发挥局部封闭功效,从而纠正血氧供应,防治皮肤坏死。另外,在湿敷过程中适当涂抹多糖乳膏,且按摩肿胀位置[3]。

1.3 观察指标

①外渗性损伤率。

②家属满意度。以科室自制量表进行两组家属满意度的实时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实行百分制,分值范围90~100分、70~90分,7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通过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展开处理,其中研究涉及定量资料用t验证、平方差说明,定性资料以卡方检验,%表示,统计数据用SPSS21.0分析,研究结果以P表示。

2 结果

2.1 外渗性损伤率

临床统计数据可得,研究组外渗性损伤率2.5%(1/40)相比于常规组20.00%(8/40)具明显降低优势P<0.05,于统计学有意义(X2=6.135,P=0.013)。通过采取局部外敷及按摩等对应治疗与干预方法,患儿外渗性损伤得有大幅度改善。

2.2 家属满意度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人数为22例、16例、2例,总满意度达95.00%;常规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人数为18例、14例、8例,总满意度达80%,相比之下,研究组满意度更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X2=4.114,P=0.043)

3 讨论

新生儿是当前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易发人群,因其头皮静脉及四肢静脉较浅,血管壁薄,对静滴药物承受力差,特别是重症患儿限于其末梢循环差,使血管通透性显著加强,弱化皮肤敏感度,导致表皮无显著感觉,最终引起药液外渗。同时药物因素、穿刺技术因素等均可诱发药液外渗,因药物药理机制不同,对患儿损伤亦不同,新生儿血管纤细,在疾病状态下充盈度较差,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升;而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娴熟,对患儿血管位置不能准确辨别,使血管内膜造成损伤,再加上患儿体温调节系统未发育完善,一旦环境温度较低,保暖措施不到位,则会影响机体局部循环,致使血液回流受阻,增加药物附着率,造成炎症因子释放[4]。因此,新生儿于静脉输液中需辅以针对性护理,强化临床观察效果,将外渗性损伤降至最低。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外渗性损伤率及满意度较常规组显著优异P<0.05,说明通过湿敷、局部外敷与按摩等护理措施可进行外渗性损伤的有效降低,减轻患儿不适感,提高家属满意度[5]。

综上所述,强化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可进行外渗性损伤的积极防治与降低,提高新生儿静脉输液安全性,具临床推广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唐蜜.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性损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养生保健指南,2017,000(001):181.

许贺.儿童静脉输液血管外渗性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271-272.

孙小影.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8,026(008):P.180-182.

张云华.护理安全屏障降低儿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035(004):496.

宁新燕,刘端芬,陈莉桦.新生儿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临床防治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003(047):P.98-98.

猜你喜欢
针对性护理满意度效果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灵动耳环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伪装效果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