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护理措施

2020-10-28 01:32王琰珠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狂犬病不良反应护理

王琰珠

【摘 要】:目的:探析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中心300例接种狂犬病疫苗患者,均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分布状况及出现不良反应人群的年齡、性别分布情况。结果: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300例患者中36例出现不良反应,占比12.00%;在所有不良反应中,发热、乏力与头晕、头痛症状所占百分较高,分别为33.33%、27.77%(P<0.05);在不良反应人群中,小于10岁的儿童与60岁以上的老人发生不良反应较高,分别为44.44%、19.44%(P<0.05)。注射第1针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7%,明显高于第2、3、4、5针的19.44%、22.22%、5.56%、11.11%,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体质存在一定关系,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不良反应。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1

狂犬病即指一种猫、狗等温血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带有狂犬病毒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其致死率为100%。因此,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对于该病最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该病的危害性。现阶段临床上常通过接种狂犬疫苗来预防该病的发生,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该种治疗方式效果较为理想。但部分患者于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头晕、发热、局部红肿等,严重时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所以,为确保狂犬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需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对我中心狂犬疫苗接种后的36例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300例接种狂犬病疫苗患者,其中,男性162例,女性138例,年龄3~57岁,平均(32.25±18.64)岁。

1.2 方法

(1)注射前护理干预:接种护士细致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及既往病史,避免因疫苗质量问题而致使不良反应的出现。(2)心理护理: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慌、紧张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会因此而拒绝治疗,对此,我们会告知患者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意义、目的及作用,增强其接种配合度[1]。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在接种之后的观察时间段里,患者出现任何不适反应,护士先安抚患者,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到场处理。(3)不良反应护理: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一些患者接种位置会出现硬块、瘙痒、疼痛、红肿等症状,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不用特殊处理;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可应用50%硫酸镁贴敷0.5h,每天2次,以起到消肿、消炎之效。(4)全身不良反应护理:部分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发热症状通常在疫苗注射1d内发生,如发热小于38.5℃,一般可于接种后1~3d自行恢复。对于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者,应及时实施抗过敏治疗,并做好皮肤护理;对于头晕、头痛者,应告诉其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体温超过38.5℃者,可予以物理降温,并叮嘱其及时就医;对于呕吐、恶心者,可予以高能量、高蛋白、清淡食物,以改善其临床症状[2]。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分布状况。(2)观察不良反应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3)观察不良反应和针次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于统计学SPSS21.0系统中录入36例狂犬疫苗接种后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通过X2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则可判定数据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分布状况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共有3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在不良反应分布中,发热、乏力与头晕、头痛及肌肉痛、肠胃功能异常症状所占比例较大,与其他不良反应症状相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

2.2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人群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在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人群中,60岁以上与10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较高,与其他年龄阶段人群相比,差异较为显著,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

2.3 不良反应和针次之间的关系

注射第1、2、3、4、5针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15例(41.67%)、7例(19.44%)、8例(22.22%)、2例(5.56%)、4例(11.11%),注射第1针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大于第2、3、4、5针,数据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狂犬病不止被家犬咬伤后才会出现感染现象,但臭鼬、猫、蝙蝠、狐狸等动物皆可能传染治病。[3]

在接种狂犬病疫苗过程中,我们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加强护理干预,以保证接种的安全性,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避免因心理因素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接种后,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应积极寻找相关诱发因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根据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在接种狂犬病疫苗时,应尽量采用交替注射方法,于手臂三角肌的不同位置进针,以降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章,以防止感染情况的发生。

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较多,但受个人体质因素影响较大。在不良反应发生群体中,老人与儿童所占百分比较高,因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应强化对该类人群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张晓蕊,武治国,张文生.中国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6):821-827.

王传林.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8,32(3):323-327.

闫玉英,杜晓亚,刘军青等.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安全性观察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8,34(5):636-641.

猜你喜欢
狂犬病不良反应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狂犬病疫苗该如何打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科学看待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