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2020-10-28 01:32邰敏戴黎敏张转运张偌翠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并发症护理

邰敏 戴黎敏 张转运 张偌翠

【摘 要】目的:对恢复室全麻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积极对症处理,确保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方法:2019年7—12月在我科行全麻择期手术5439台入麻醉恢复室进行复苏的病人,留室时间45—165分钟,平均85分钟.期间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并积极对症处理。结果:全麻病人复苏期主要并发症有:血压异常478例、恶心呕吐54例、躁动135例、寒战87例、呼吸异常20例、苏醒延长8例、低体温185例。所有患者均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安返病房。结论:术后并发症轻者影响患者手术效果,重者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加强麻醉恢复期的监护,早期发现各种术后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确保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控制在最低限,使患者安返病房。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并发症;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1

麻醉恢復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简称PACU)是对全麻病人及非全身麻醉后病人情况尚未稳定者,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患者术后苏醒恢复的场所。手术结束后,麻醉药、肌松药和神经阻滞药的残留作用尚未消失,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特别是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易发生血压异常、恶心呕吐、躁动、寒战、呼吸异常、苏醒延长、低体温等并发症。轻者影响患者手术效果,重者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国外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2.1%[1]。因此,加强麻醉恢复期的监护,确保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2019年7—12月在我科行全麻择期手术5439台,手术范围:普外科、妇产科、骨科、泌尿科、五官科、烧整科、甲乳科、神经外科、脊柱科。年龄:1—85岁,所有患者入麻醉恢复室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主要并发症有:血压异常478例、恶心呕吐54例、躁动135例、寒战87例、呼吸异常20例、苏醒延长8例、低体温185例。所有患者均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安返病房,留室时间45—165分钟,平均85分钟.

2 主要并发症及发生原因

2.1 血压异常 低血压则多半因为心脏前负荷下降(容量不足):循环血容量不足,如补液不足,术中出血;全身血管阻力(SRV)下降,其中椎管内阻滞麻醉,血制品过敏,严重酸中毒及麻醉药的残余作用均可造成SRV的下降;心肌收缩力减弱:可能跟麻醉药直接对心肌的抑制,容量负荷过多,导致肺水肿、低氧血症、心肌缺血、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有关。麻醉恢复期高血压的标准:收缩压>190mmHg、舒张压>110mmHg或超过术前基础血压的25%。高血压多数是因为疼痛,膀胱膨胀、液体过量所致,或者血管收缩药应用不当,少部分患者是因为术前血压控制不理想。

2.2 恶心呕吐 吸入麻醉药在苏醒阶段的低浓度对气道及呕吐中枢的刺激引起咳嗽和恶心呕吐;静脉镇痛药(Ketamine、曲马多)对大脑边缘系统的刺激引起中枢恶心呕吐,而阿片类药物(芬太尼、吗啡、度冷丁)对大脑极后区的阿片受体作用引起恶心呕吐;疼痛和内脏牵拉反射,胃肠道机械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呕吐;体位改变导致前庭系统的刺激诱发呕吐;低血压、低血糖、肠梗阻、缺氧、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是术后造成恶心呕吐的重要诱因;术后吸痰等物理刺激;颅内压增高直接刺激延髓的呕吐中枢;其他:包括患者因素(肥胖,有晕动病史)、椎管内麻醉平面>T5;由于手术方式如腔镜气腹引起。多数出现在女性患者。

2.3 躁动 疼痛是术后患者躁动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气管导管和尿管的刺激。疼痛主要是术中镇痛不足,术毕麻醉药物浓度降低引起的手术切口疼痛。

2.4 寒战 麻醉后寒颤是指麻醉后病人苏醒期间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一般先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和中心体温下降。寒颤不仅可增加眼内压,颅内压,还可使氧耗及CO2的产量增加2-3倍,这种代谢的增加对肺内分流、心排出量固定,呼吸贮备降低的病人极其不利。术前用药:术前使用抗胆碱药与苯二氮卓类药的病人可减少寒颤的出现,而术前给镇痛药的病人寒颤的发生率高于不给镇痛药的病人。麻醉及手术因素:挥发性麻醉药易产生寒颤,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可发生寒颤,手术时间越长寒颤的发生率越高。低温。病人的因素:寒颤的发生男性病人高于女性病人,择期手术病人高于急诊病人,青壮年高于小儿和老年人。

2.5 呼吸功能异常 通气不足、拔管过早、吸痰不彻底有关,少数患者因为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导致呼吸抑制;疼痛可产生屏气,引起肺泡萎缩;胃内容物误吸,呼吸道堵塞。其它:包括高龄、肥胖、术后寒战、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长均可增加术后呼吸功能异常的发生率。

2.6 苏醒延长 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加上高龄、肝肾功能低下,药物在肝内降解和排泄能力低下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麻醉中低氧;术中低血压(血压<50mmHg);呼吸抑制、呼吸道部分梗阻(SpO2<75%)及贫血(急性血红蛋白<50g/L时)均可出现意识障碍。其他:低血糖(<2.8mmol/L);糖尿病酮性昏迷;高渗性昏迷;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脑疾患;低温;损伤意识的手术。

2.7 低体温 人体正常的体温介于36℃~38℃之间,而核心体温低于36℃定为低体温。患者发生围手术期低体温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原因为:术中室温过低、大量输入低温的液体(血液)、体腔开放内脏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年龄因素高龄患者体温调节功能减退,对冷的耐受能力差,易发生低体温。麻醉因素、手术时间冗长手、手术创伤大及出血量大、补液量大,增加热量的丧失。全麻药物不同程度地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术中肌松剂的应用、阻滞了肌肉的收缩、抑制机体对低温的应激反应使机体产热减少等。

3 主要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体会

3.1 血压异常是指超过或低于基础血压的20%。高血压患者术前不能停服降压药。术后血压过高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对症处理,如疼痛给予止痛:注射镇痛药;病人自控镇痛(PCA);局部区域感觉神经阻滞。尿管刺激给予解释及心理辅导。降压药物的应用:硝酸甘油、乌拉地尔、尼卡地平等。低血压是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引起时可加快输入晶体、胶体或血制品。老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者需谨慎。密切观察手术切口及引流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升压药物如a、β受体激动药的应用: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等。所有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者使用。严密观察患者在使用药物以后的血压变化和心率变化并且详细记录。监测血压、观察引流量、尿量、计算出入量。

3.2 恶心呕吐 未插胃管的患者可预防性的在麻醉未清醒时吸引胃液,可大大减少术后呕吐的发生。术后如果一旦发生呕吐,立即采取头偏向一侧,让胃内容物从口角流出并迅速用吸引器清除口咽部胃内容物以防止误吸。发生误吸时安置患者侧卧位,头偏向一侧,用负压吸引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钟,并给予翻身扣背,以利于分泌物排出,同时嘱患者深呼吸,以防止或减轻肺不张。呕吐严重者可适当使用药物处理,小剂量氟派利多或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止吐药选择:欧贝。

3.3 躁动 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及术中所给镇痛药的总量追加药物,一般以静脉给药为主,小剂量应用麻醉性镇痛药,并强调个体化原则。常用的镇痛药:凯芬、特耐、芬太尼、瑞芬、曲马多。也可采用PCA技术和应用区域神经阻滞。尿管刺激产生躁动的患者,麻醉前護士应向患者解释这种症状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原因,以取得其术后的配合。在进行导尿前在尿管上涂上利多卡因软膏,可以减轻刺激症状。如果无效,则可以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考虑拔出导尿管,以减轻刺激症状。重度躁动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无痛、无虑和安眠。在处理患者重度躁动问题上,镇痛药的给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3.4 寒战 调节适宜的环境温湿度,做好患者入室保暖工作,加强体温监测,注意保温,防止体温下降。病人术后入PACU时,及时给病人覆盖棉被,减少身体暴露面积,防止体热散失,更换潮湿的衣服,做好肢体的保暖,体温低可以给病人使用保温毯、暖风机、人工鼻。输入的液体及血液给予加温处理。药物治疗:以哌替啶为主的阿片类药物能有效的治疗麻醉后寒战,复苏室常用曲马多静脉注射。

3.5 呼吸异常 寻找原因对症处理,氧治疗:对于带管者,可根据低氧血症严重程度给予呼气末正压通气及提高氧浓度,神志肌力完全恢复,未吸氧状态下血氧达95%方可拔管。拔管前充分供氧给予氧储备,彻底吸尽气管导管和口腔里的痰液及分泌物。拔管后嘱患者咳嗽并吐出痰液。如血氧低于95%应给予储氧面罩吸氧。少数患者因为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导致呼吸抑制,经加大氧流量,唤醒,或者给予拮抗剂可缓解,有哮喘的患者禁用新斯的明拮抗。另外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气管的高反应性。拔管后如发生舌后坠,应托起下颌加压面罩给氧,也可使用口咽通气道。发生喉痉挛,应立即托起下颌加压面罩给氧,并用万托林喷剂喷患者口咽部,氢化可的松100mg静滴,极少数患者需要重新插管。

3.6 苏醒延迟 寻找原因:检查体温、血糖、电解质和血气,针对原因进行处理。拮抗剂的应用:分别应用拮抗麻醉性镇痛药(纳洛酮)、镇静药(氟马西尼)和肌松剂(新斯的明)的残余作用。以上处理仍不醒要考虑一些特殊原因如颅内压升高、脑栓塞等。

3.7 低体温 监测体温,注意保温,盖好被子,补充能量。静脉补充加温的液体或血液。如暖风机,加温输液,人工鼻。

4 小结

麻醉恢复期的观察和处理是防治麻醉后并发症,保证麻醉苏醒期患者安全的主要措施,也是确保大手术和危重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2-3〕。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麻醉恢复期是围手术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各种术后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将苏醒期并发症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加强医疗安全防范意识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质量,分析常见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在工作中加以防范,将有助我们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参考文献

Ronald  Dmiller.米勒麻醉学[M].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711

廖清香.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4,27( 7) : 346-346.

雷鸿华.儿童鼾症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前气道干预的临床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35 ( 3) :243-245.

猜你喜欢
并发症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