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0-10-28 01:32霍秀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医针灸临床效果

霍秀娟

【摘 要】目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别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和西医药物治疗两种方式,并对比分析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实验组中医针灸疗法,给予对照组西药治疗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为(2.31±0.84)分,对照组的VAS评分为(5.45±0.98)分,实验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大于实验组11.4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使用中医针灸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的特点,值得临床退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2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在身体皮肤上沿神经分布,呈簇集性水疱状或淋巴肿大。在治疗结束后,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疼痛症状,临床表现为刀割感疼痛或灼烧感疼痛,有碍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受患者的年龄因素影响,年龄越高,其发病概率越高、发病症状越疼痛、疼痛持续时间越长[1]。因此,医院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目前的疼痛治疗可包括中医治疗和西医质量两种。本文选取我院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和西医药物治疗两种方式,并对比分析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在37-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5.7)岁,病程范围在3.7-9.4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5.2±0.6)个月;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35-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6.1)岁,病程范围在3.8-9.2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5.4±0.7)个月。纳入标准:无意识障碍;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诊断;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实验组中医针灸疗法。工具选用长度0.5-1寸的28号毫针,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消毒针灸用的毫针;其次,围绕明显疼痛部分及疼痛周围进行针灸,针灸位置为具体疼痛边缘0.5厘米,围刺角度为15°,围刺针距为5厘米,值得注意的是,针灸的围刺针距、围刺次数、围刺深度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要进行相应的调整[2];最后,针灸次数为1天1次,1次1时,持续治疗25天。

给予对照组西药治疗法。首先,服用消炎痛片,服用时间为饭后;服用方式为口服;服用次数为1天3次,1次25毫克;其次,在服用消炎痛片的同时,给予患者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的药液注射,前者注射100毫克,后者注射500微克,频率为1日1次。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本次研究的疼痛评分采用患者自评模式,使用方法为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分值在0-10分之间,分数越高,其疼痛感越强;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相关的所有数据均通过分析软件SPSS19.00进行处理,()表示疼痛评分情况,经t检验;%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经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前,实验组的VAS评分为(7.66±1.45)分,对照组为(7.53±1.62)分,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实验组的VAS评分为(2.31±0.84)分,对照组为(5.45±0.98)分,实验组的VAS評分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治疗后,实验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为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的反应率比实验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带状疱疹治疗后遗留下来的精神疼痛症状,其临床症状表现为灼烧感或刀割感疼痛,具有持续性和自发性,患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疼痛症状一般会维持三个月左右,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需要及时治疗。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既有认为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的遗留问题所致,又有认为是独立于带状疱疹的疾病,发病机制尚未统一[3]。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中医针灸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为(2.31±0.84)分,对照组的VAS评分为(5.45±0.98)分,实验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实验组所采用的中医针灸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痛症状。中医认为,神经出现疼痛的原因多为情志内伤或者经脉阻滞,进而导致因经脉阻塞和气滞血瘀而带来的疼痛感,因此,其治疗理念应是引气和发散性治疗[4]。而中医中的针灸疗法就是通过刺激脉络的方式,将患者体内的热毒引出,此外,在针灸治疗时辅之以萎红花饮,能够进一步增强清热降火、活血化瘀的效果,有利于治疗疼痛之症,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大于实验组11.4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中医针灸疗法的安全性高于服用西药。

综上所述,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使用中医针灸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的特点,值得临床退广。

参考文献

王俊霞.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8,000(002):79.

李文朋.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022(026):3731-3732.

龚玉滢.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000(008):159,161.

唐传其,洪文,成林平,等.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7(10):158-161.

猜你喜欢
中医针灸临床效果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与康复疗法在脑瘫患儿中的联合应用价值分析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莒地砭石与中医针灸的起源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