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10-28 01:32杨富辉罗家滨吴晶晶王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杨富辉 罗家滨 吴晶晶 王梅

【摘 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10例为观察组,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者1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受检者经DWIBS序列、STIR/长TE序列中可明显发现20侧臂丛神经;观察组患者中,经DWIBS序列的臂丛神经根和臂丛神经节显示率明显较STIR长TE序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重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理想检查手段,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臂丛神经损伤;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1

臂丛神经是人体重要的外周神经,主要支配机体上肢、肩周、胸上部与外侧部骨骼肌的运动与感觉,但是该神经相对复杂,空间走行不共线、不全面,应用X线、CT等方法严重受限,无法有效诊断出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1】。随着研究的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凭借较高的分辨率和众多的成像参数已然成为当前临床首选的臂丛神经损伤检查方式。本文尝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给予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并与健康者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其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间在我院治疗的1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包括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分布在20—57岁,平均(38.96±3.24)岁。另纳入同一时期在我院检查的1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分布在22—58岁,平均(38.90±3.20)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在统计学软件中差异并不明显(P>0.05)。本次试验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準,且全部患者知情,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诊断方法

选择GE750-3.0T磁共振扫描仪对两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头颈部放置于仪器线圈,把颈部正中矢状部位与床面长轴中线保持在同一线上,指导患者双肩后伸,以患者颈6椎体作为定位中心。告知患者腹式呼吸,避免吞咽引起伪影,饱和技术处理所获得的图像,包括上下范围扫描与冠状位扫描两种,其中以颈4椎体上缘到胸2椎体下缘作为上下范围扫描,而冠状位扫描包括腋窝、椎体前缘到椎管后缘的整个区域。首先给予常规T2WI轴位、T2WI、T1WI和STIR/长TE序列冠状位扫描,密切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存在节前神经损伤,则给予斜冠状位扫描,最后给予DWIBS序列横轴扫描。扫描完成后,借助DWIBS序列、STIR/长TE序列扫描初始图像,并加以图像处理,详细掌握患者臂丛神经情况。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阅片,观察对照组患者DWIBS序列、STIR/长TE序列重建图像中臂丛神经部位清晰例数,计算显示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百分比(%)描述计数资料,x2加以验证;α=0.05作为试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中,对照组受检者经DWIBS序列、STIR/长TE序列中可明显发现20侧臂丛神经。观察组患者中,经DWIBS序列的臂丛神经根和臂丛神经节显示率明显较STIR/长TE序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磁共振成像技术是基于磁共振原理,按照外加梯度磁场来检测电磁波,以此绘制物体内部结构图像的一种技术,在当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被临床用于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

磁共振技术序列较多,可在T1WI序列下清晰扫描出机体臂丛组织的出血和损失程度,观察到机体神经干的走向与粗细【2】;T2WI序列下可明显观察到机体臂丛组织内部病理状况,帮助临床医师及时掌握脊髓状态变化,这两个序列作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础扫描序列,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3】。除此之外,STIR/长TE序列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运动伪影,联合DWIBS序列可进一步清晰观察机体臂丛神经的走行和构成状况,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对比度,但是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即特异性差【4】。基于此,在临床实际检查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序列相互结合,以此方可获得最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5】。

本试验中,对照组受检者经DWIBS序列、STIR/长TE序列中可明显发现20侧臂丛神经。观察组患者中,经DWIBS序列的臂丛神经根和臂丛神经节显示率明显较STIR/长TE序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以说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损伤中占据重要地位,安全性与可行性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重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理想的诊断方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高忠博,苏丽梅,吴小玲.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意义[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04):923-924.

金明花,李乐义.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3-4.

朱少群,钟美花.磁共振成像技术在18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04):115+117.

陈春妙,程淑芳,胡祥华,等.三维MRI在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01):189-191.

张华麟,汤奉琼.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20,6(06):3-4.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