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心理干预效果

2020-10-28 01:32周春艳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心理发展干预

周春艳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应用到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干预作用与效果。方法:由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择我院就诊的44例脑血管疾病病例,没有对其施予心理干预,把其作为实施前组,由2018年4月-2019年4月,对以上患者施予心理干预,把其作为实施后组,对其最终的结果观察并比较。结果:在干预后,对于心理问题的总发生率,实施后组较实施前组更低(P<0.05)。结论:心理干预应用到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干预;心理发展;效果;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30--02

对于脑血管疾病来说,其有关的并发症较多,且患者较易出现死亡,这一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中。部分患者在出现脑血管疾病后,因为对病情、死亡等具有惧怕感,加上对疾病本身认知较少,所以,较易引发许多心理问题,无法保障治疗最终的效果。为此,临床中在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期间,联合心理干预,能够促进其心理问题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并保障预后[1]。文章由2017年3月-2019年4月,选择我院就诊的44例脑血管病例,现在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2017年3月-2018年3月,选择我院就诊的44例脑血管疾病病例,没有对其施予心理干预,把其作为实施前组,由2018年4月-2019年4月,对以上患者施予心理干预,把其作为实施后组。男:女=31例:13例;年龄:46岁-78岁,均值(62.13±8.77)岁。

1.2 方式

1.2.1 调查

对全部患者施予自制型心理状态调查表,主要包括了精神病性、焦虑、强迫、抑郁、躯体化。在实施以前、实施后,分发表格共两次,单次44份,全部收回,总收回率100.00%。

1.2.2 护理

实施前组:没有施予心理干预。

实施后组:施予心理干预:

一般心理开导:告诉患者病情,对其所给予的各类问题,应细致进行答复,参照患者自身的情况,给其给予更为科学的提议、意见,同时,多多地对患者施予激励、抚慰,让患者更为信赖护理人员。

个别心理开导:借助诉说,患者自身的心理负担能够获得相应的缓解,为此,应倾听并给患者给予更具针对性的提议、意见,辅助其处理各类问题。同时,激励患者多多地与其他人进行沟通,表述出自己的困难、忧虑,以得到更多的支持、辅助。另外,还应告诉患者应应用主动向上的心态以应对疾病,准确认知到自己的疾病、由于疾病所发生的变化等,清除出思想方面的忧虑,构建自信心。告诉患者各类负性情绪对身心所带来的影响,借助开导、支持等,清除出这类负性影响。

放松身心锻炼:辅助患者对呼吸、肌肉开展放松锻炼,每一天在早间、晚间开展一次,让患者更为稳定、平和。告诉患者平时可以多多地读部分杂志、听轻音乐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从而减少身心负担。

提升支持系统的作用:更为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保障患者维持平和的心态,患者在住院后,大多会由于自己情绪发生了改变、经济压力有所提升、家庭角色逐步改变等,对家庭支持系统总体的稳定性带来了影响,使得部分家庭成员不够支持、理解。对此,借助调查,掌握患者有关的人际关系,对患者的各类关系实施调节,尽力让亲朋、邻里、同事等有关的人员均能够加入至患者的各项心理干预中,给患者给予更多的关爱、温暖,辅助这类人员处于亲属的角度下借助相应的方式减少患者所出现的抑郁、焦虑。

专业性指导:先对患者分发“告知书”,主要包括了服药所需注重的各项事项、活动方法、防控对策、疾病有关的知识等,并对患者所出现的疑虑进行答复。同时,还应告诉患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极有可能对疾病带来影响的各类疾病有关的知识。不定时地给患者就防控、治疗、健康保健等方面实施指导。

1.3 指标观察

评估并记录下全部患者在干预以前、干预后心理问题的总发生率,而其中,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了精神病性、焦虑、强迫、抑郁、躯体化。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研究涉及的数据一律用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n]表示本次心理问题的总发生率,χ2检验组间的差异性,P<0.05表明具有意义。

2 结果

在干预后,对于心理问题的总发生率,实施后组较实施前组更低(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中,脑血管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这类患者自身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有所降低、加之心肌功能出现了十分严重地退化,且平时的生活方式、习惯不够健康且良好,使得脑血管疾病的总发生率逐步提升[2]。对于脑血管疾病来说,其病情十分复杂,病程较久,较易多次出现发作,所以,患者由此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不但无法保障治疗最终的效果,还会对患者的身心状态带来许多影响,所以,临床中对此应更为关注。

有研究人员指出了,长时间被各类负性因素所刺激,会对人的心理健康带来许多影响。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除疾病有关的因素以外,心理状态也会对治疗最终的效果带来影响,若没有对其给予更多的关注,极有可能使得病情有所加重,引发恶性循环。

现阶段,在社会出现显著性的改变后,必定会使得人出现各类心理变化,对其健康带来相应的影响。为此,临床中应增强医师对精神卫生所具有的观念、意识,更为关注心理处方对促进脑血管疾病尽早得到恢复的关键性,避免精神方面的因素对这类患者给予十分严重的伤害。为此,在本次研究中,对脑血管疾病患者施予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了一般心理开导、个别心理开导、放松身心锻炼、提升支持系统作用、专业性指导;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都会出现强迫、精神病性、焦虑、躯体化、抑郁有关的心理问题,在施予心理干预后,這类心理问题均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改善。

综上,心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发挥出更为良好的干预作用,在临床中具有十分广泛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邱涛,熊瑛,赵学彬.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水平相关性[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9):852-854.

韩秀丽,胡雪玲.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评估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7,30(4):116-118.

猜你喜欢
脑血管疾病心理发展干预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脑血管疾病多层CTA与DSA影像诊断的对照分析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特点及治疗分析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MR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