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王迎晖

2020-10-29 02:46张世刚
艺术品 2020年9期
关键词:西画水彩国画

文/张世刚

(本文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晓雾 45cm×68cm 纸本设色 2011年

王迎晖 岁月系列之一 水彩 2016年

王迎晖 岁月系列之三 水彩 2016年

迎晖让我对她的西方色彩画和中国的山水画,说几句感想。说实话,这两个领域里我了解得都不太深入,说起话来,难免有隔靴搔痒之弊。好在我还比较了解迎晖这个人,所以,说出几句来,也不会离谱太远。

我个人认为艺术家要有天赋,这是所有搞艺术的人取得艺术成就的前提。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家对美的把握需要灵感。没有灵感,对美的信息扑不着,无论如何,都触碰不到艺术的真谛。有了这个,再加上功夫,假以时日,艺术家才有成功的可能。

迎晖极有天赋。她生来的职业,可能就是搞艺术的。加之她也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人。自然,迎晖在艺术和学业上便取得了很大成就。我记得在三十年前,她对国画和书法就有很浓厚的兴趣,而且感觉很准。对待书画经典,瞬间她心里就能捕着作品中放出的气息是什么,真谛是在哪里。于是,下笔便能抓住其中三昧。后来,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优中择优,被选拔,保送到鲁迅美术学院。

大学期间,她开始侧重于西画的学习。对油画、水彩等色彩方面的研究和练习用心比较专注。我很少看到迎晖的油画,但她水彩画我最近看到几幅,虽然看得少,但一滴海水便知全海味。迎晖在这两个艺术领域里都有上好的发挥和表现,也是抓住了两者之间的要点。应该说,研习西画的也不妨碍探究国画,反之,也是如此。艺术之间,两者虽有区别,但就艺术的核心问题,中西方的审美观念应该是一致的。以西画的原则看,作者、作品是否入流。以中国文化的审美要求来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原则——是雅还是俗。古人尝说,“宁可失于生,不可失于熟”。指的就是这一点。说句题外话,我国近现代的大家,如潘天寿、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吴冠中……都曾在中西结合上作过努力,而且也都或多或少地取得成功。当然,这些大师取得艺术成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话又说回来,正是这些大师的艺术成就才使得迎晖有了努力方向,并且在中西绘画领域都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就。

花鸟册页 王迎晖画 张世刚题 2020年

花鸟扇面 王迎晖画 张世刚题 2020年

她创作的两幅巨幅的国画山水画得十分生动,让我对她——一个研习色彩的西派画家能如此驾轻就熟地游艺于山水画的创作中产生非常敬重之情。还有她最近的花鸟画作品,格调高雅清新,笔墨娴熟,形象生动活泼。她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转移艺术视线,若不是生来的天赋,以及后天刻苦积累,能完成这样的巨作是不可想象的。画面的空间构成,以及色彩搭配,虽然忠实于国画的基本元素,但在整体的把控上,还是体现了她在西画上的功力。在山石、树木、云水、点景等元素上,迎晖运用的完全是国画手法。但在气韵的渲染,色、墨的交融中却体现出她对水墨的把控能力。一样是色彩纯净、透明,而且清晰、自然,一样是不生搬硬套,没有造作之感。

猜你喜欢
西画水彩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国画欣赏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
与水彩对话
培养中学生对国画拥有“审美”的眼睛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中国画教学中独特的观察方法
水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