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伟大事业实践中

2020-10-29 05:44安华杨中军
共产党员·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伟大事业学术论文学术研究

安华 杨中军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绝不是纸上谈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学术创新的支撑,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各类人才要胸怀爱国之心,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学术研究成果奉献回报祖国,把论文写在伟大事业实践中。

论文应是学术研究成果的体现,它的价值在于应用,而不是为了发表而发表,更不是评选“名头”、晉升职务的“门槛”和“敲门砖”。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我国学术论文的产量已经超越各国,位居全球第一,但论文引用率至今未进前一百名,“量多质差”成为学术论文膨胀的显著特点。以严谨态度对发表的论文负责,像爱惜自己的羽毛一样爱惜学术声誉,应是每一名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也应成为考核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

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学术研究领域急功近利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所谓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不是安心做学问、搞研究,而是热衷于到处发表论文,甚至学术造假,欺世盗名。一些“论文事件”频出,折射出我国教育、科研机制和治理体系中的一些问题,其根本是评价标准这个指挥棒出了问题。名目繁多的职称评定、学术评价、人才认定中的“唯论文”现象,导致了论文虚假,代写论文有了专业机构和个人职业,从幼儿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实用技术到尖端科技,只要出价合理,就有人愿意“代工”。一些科研工作者把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作为目的,至于提出的观点、论据、模型是否准确合理,是否抄袭篡改,是否有指导实践作用,却似乎并不关心。对此类问题如不加以重视,认真研究解决,势必会影响学术创新导向、人才培养发现方向、科技进步、社会伦理建设乃至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我们不是不要论文,而是要改变各行各业不问论文有多大的实用价值,简单把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考核评价标准,甚至是硬条件的做法。当务之急,一方面要把学界、科技界和社会的注意力引导到崇尚实干实践实用上。将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最大限度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尊重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推动学术研究步入“理论、创新、实践”的良性轨道。在基础研究领域,瞄准顶级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而在应用和开发研究领域,着力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关键难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再则,要改变人才评价标准,改革现有论文考核机制。建立与人才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论文评价标准,引导人才评价由“唯论文”向“重应用”转变,重用那些干得好、学术研究成果用得好,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严格实行学术论文“同行评议”制度,把包括论文作者、刊物、监管部门在内的各种不端行为记录在案,并将学术诚信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最大限度压缩学术造假空间。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时代是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面对大局大势大考,每一名科研工作者都要发扬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大局,把高质量论文写在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上,在伟大实践中贡献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伟大事业学术论文学术研究
时代使命
时代使命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四个伟大”是一个顶层设计
新的中国时空到来了
“四个伟大”:治国理政的大逻辑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2015年“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一等奖获奖名单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