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2020-10-29 05:46吴云柯
今传媒 2020年9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

吴云柯

摘 要:“四全媒体”论的提出为广播电视行业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揭示出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肩负的使命。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思省级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存在的问题,剖析主客观症结所在,提出推进省级内容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建议,以期增强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对内容生产的把关作用,形成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助力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关键词:“四全媒体”;广播电视;内容监管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028-03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新理念,这既是全媒体格局下对媒体生态的凝练概括,同时也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现守正创新指明前行方向。作为“把关人”之一的各省级广播电视监管机构也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突破困境,寻求创新,严守传统媒体主阵地,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当前全国各省陆续成立了广播电视内容监管部门,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工作重心由之前只重视音视频信号传输质量监测,转变为质量监测与内容监管并重,更加重视传统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力、引导力。传播技术的深刻变革引发媒介格局的重构和舆论生态的嬗变,受众从服务对象变为内容生产者、传播者,这些因素皆对广播电视内容监管提出新的挑战,只有深刻认识所处困境,全面分析弊病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助推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一、 以山西为例审视省级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的发展现状

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一直是党管媒体的重要抓手,只有严把内容制作、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的各个关口,才有利于受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推动各项事业有序发展。当前,在网络空间意见领袖的影响下,人们的认知日趋多元化,因此,各省也加大了对广播电视主阵地的内容监管力度,致力于以权威发声引导公众视听。

以山西为例,山西省广播电视局监管中心成立于2015年12月,由曾负责广播电视传输信号质量监测的“监测中心”发展而来,名称的变化不仅意味着工作职能的拓展,更意味着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2018年12月,监管中心新建的综合监管平台一期项目完成初步验收,在建设过程中,既感到身肩使命的重大,也体会到筚路褴褛的艰辛。

1.工程项目涉及领域广,施工质量要求高

节目资源在综合监管平台的汇集必须以技术传输作为保障。从拟定方案、沟通协调、工程实施、系统调试、后期维护,都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在一期项目建设中,通过采集全省11个地市的广播电视信号源,以及对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综合监管平台已实现对全省市级以上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全覆盖,并逐步实现对全省的IPTV进行实时监管。此外,为保障整个监管平台安全运行,除做好必要的系统安全保护外,还要与供电、消防等部门及时沟通,严守安全红线。

2.人员学科背景局限,工作经验不足

基于原有监测中心的人员编制,在学科背景上,监管中心在职人员以计算机专业、通讯工程专业等居多,而拥有新闻学或传播学专业背景的人员较少,即使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但因缺乏一线采编经验,在工作中也难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综合监管平台为监听、监看提供了技术保障,使节目的标记、下载、存储更加便捷,但整体业务水平受限于人才配置,存在重技术监测、轻内容监管的问题。在系统应用方面,从事内容监管者与平台系统尚处于磨合期。

3.日常业务学习较粗浅,监管模式单一

虽然在部门内部定期组织交流学习,但学习资料匮乏,涉及内容相对局限,学习效果难以巩固。在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显得捉襟见肘。山西省广播电视局监管中心尽管在内容监管具体实践中,能够严格按照总局相关规定对本省节目进行全面排查,但过多依赖上级部门的宣传管理要求,缺乏工作的能动性,问题意识不强。在对本省广播电视节目评议中,褒奖多于批评,除鼓励节目创新创优外,还需加强对违规内容的审核,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改进意见。

4.部门间各自独立,人力资源短缺

山西省广播电视局监管中心共设六个部门,负责内容监管的部门主要有广播电视内容监管部和新媒体监管部,每个部室仅有3或4人。广播电视内容监管部主要负责对全省广播电视内容的审查,新媒体监管部则负责对全省的IPTV和已备案网站、客户端进行内容审查。部室间人员配置相对固定,但海量的传播内容却存在交集,基于网上网下宣传管理标准的高度统一性,山西省广播电视局监管中心也在试图探索部室间相互协作、人员定期流动的工作机制。

山西省广播电视局监管中心成立以来,始终以谦虚的姿态努力探索,积极与先进省市交流学习,着力補足内容监管的业务短板,在服务全省宣传管理的同时,对省级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四全媒体”论的提出,既是向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敲响的一次警钟,又是向每一位监管工作者注入的一剂强心针,只有正视发展中的问题,才能破解发展之难题。

二、 省级广播电视内容监管的现存问题

1.技术支持与实践应用相脱节

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平台的建立凝结了技术人员的智慧与心血,他们在信号传输、系统升级、硬件配置等方面为内容监管工作保驾护航。然而在实践操作中,信号传输和内容存储依旧受到一定技术条件的制约,数据库建立和统计数据处理主要依靠人工完成,监管系统的稳定性、智能性有待提升,功能设置应进一步契合实际需求,简化操作流程,打破不同系统间的壁垒,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系统、广告监管系统、舆情系统、IPTV内容监管系统以及内容评议系统之间数据资源共享。

2.有限人力与海量内容相矛盾

“‘全程媒体破时空之维”[1],使信息不再局限于即时传播。跨时空传播赋予了新媒体议程设置的主动权,导致传统媒体的旧闻改头换面后变“新闻”,若在人为炒作下负面舆情热度激增,易混淆视听,误导受众认知,使传统媒体陷入被动。信息时代资源共享使受众变为用户,可随时随地转发、评论,这种传播模式极易诱发负面信息或虚假信息在网上裂变式传播。由于监管队伍人力资源的有限性,通常导致内容监管的滞后,负面话题一经形成,舆论管控将杯水车薪。

3.内容监管缺少统一参照依据

在日常内容监管过程中,监管人员因缺少统一的明文参照,而对一些内容的合规性难以做出准确判定,只能提出婉转的改进建议,仍无法杜绝类似不当内容生产。在民生类新闻和法制类新闻报道中,记者为了突出矛盾冲突,在采访过程中言论分寸把握失当,但又没违反明确的法律规定,监管人员在呈报内容评议材料时无确切依据可循,所述建议的说服力稍显薄弱,不可避免地引发争议。

4.监管人员新闻素养和政治素养不足

作为广播电视内容监管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而专业人才匮乏与人才输血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内容监管人员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以专业的视角做出精准判断。专业知识是根基,政治修养是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才能明辨是非,站稳立场,服务全局。相较于一线从业人员,内容监管者作为重要的“把关人”,必须提升综合素质,补足短板。

三、 加强省级广播电视内容监管的思考与建议

1.以技术升级对接内容监管实际需求

媒介生态日趋多样化,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也日益繁复,促进技术升级、对接实际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在资金、人力有限的条件下,监管人员要增强工作的能动性,与系统维护人员保持定期沟通,或通过远程设置等方式,及时解决操作中的技术性问题,补足完善现有功能,通过更新系统适应业务需要,最大化发挥省级监管平台的作用,借助科学技术实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各省广播电视内容监管机构也应加强技术交流,择善而从,将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让内容监管工作变得更加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有限人力与海量审核内容之间的矛盾,第一时间督促发布者删除不当内容。

2.培养全科监管人才队伍,组建学界、业界专家库

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对人才队伍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新闻专业修养,还要兼具政治修养和综合知识。监管人員要提升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度,在工作中善于察觉类似“低级红,高级黑”的现象,避免主流媒体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亦或不慎沦为国际上消极言论的传声筒。有的编辑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插入错误的中国地图导致严重的政治性错误,面对类似情况监管工作者只有具备综合知识,做全科监管人才,才能对各种负面内容准确“把脉问诊”,让党的“耳目喉舌”变得愈发“耳聪目明”,增强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力。各省内容监管部门可以加强与学界、业界的交流座谈,组建内容评议专家库,使评审意见更具专业性、权威性。

3.对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定,加强各省间交流学习

省级广播电视内容监管部门应对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相关规定,积极促进各省间人才交流学习。内容监管人员需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认真学习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台的各项规定,将广播电视内容制作的红线熟记于心,增强新闻敏感和政治敏感,经常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宣传要求对标对表,遇到把握不准的方面须多方核实,审慎对待,避免不良影响被扩大。很多省虽已开展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省份尚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期,因此加强交流学习不仅可以节约监管平台建设的资金成本,还可以促进业务交流,形成宣传合力,提升工作效率和广播电视行业整体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媒介生态环境。

4.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内容监管工作互融互通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生产上实现了相互融通,因此在内容监管方面,也应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采集、共享上的技术壁垒,实行人员轮岗交流,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在媒体融合背景之下,“全效媒体”使传播效果最大化,但不一定是最优化;“全员媒体”增强了传播的互动性,但也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不容小觑的挑战。新媒体平台在执行“三审制”和“重播重审制”时相对较弱化,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者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传统媒体,更应广泛关注网络视听节目,严格落实网上网下统一标准。打破内容采集和资源共享上的技术壁垒,搭建统一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内容监管平台,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也是媒介生态环境衍变的必然要求。

技术改变的不仅是媒体生产方式和用户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广播电视内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科人才的培养和智能系统的完善有利于推动各省广播电视内容监管工作,形成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从而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维护好国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参考文献:

[1] 方提,尹韵公.习近平的“四全媒体”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0).

[2] 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求是,2019(6).

[3] 王凤翔.对“四全媒体”论的思考[N].中国青年报,2019-03-18.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一广播电视
周一广播电视报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