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的散文化叙事美学分析

2020-10-29 05:46莫玲玲
今传媒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

莫玲玲

摘 要:电视剧作为相对年轻的艺术形态,从诞生之日起就广泛吸纳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精华并进行巧妙建构,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叙事风格。有些电视剧借鉴戏剧的矛盾冲突律,强化情节冲突,以明确的因果关系来组织情节。有些电视剧则不追求强情节,专注于吸纳文学中的散文精华进行艺术创新,散文化叙事美学有何吸引人之处呢?笔者将以韩剧《请回答1988》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散文化叙事美学;叙事主体;人物性格;情绪细节

中图分类号:   J6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9-0117-04

《请回答1988》(以下简称《请》)在叙事形态上灵活借鉴散文的创作技巧,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市场层面,其成果同样喜人,堪称近年来“叫好又叫座”的精品韩剧之一。曾在2016年的韩国白想艺术大赏、韩国有线台颁奖典礼、TVN十周年颁奖礼中斩获多项奖项,同时该剧在中国也产生较大影响,在国内著名社区网站豆瓣网上评分高达9.6分。虽然该剧已经播出多年,但是其在豆瓣网上仍具有较高的评论度和美誉度,这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

《请》作为一部回忆类型的家庭伦理剧,该剧主要围绕1988年韩国首尔双门洞胡同里的五家人展开讲述,描绘邻里小市民间的友情、温馨的亲情和青春懵懂的爱情。这种家长里短的故事最适合通过散文化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所谓散文化叙事主要是借鉴文学中散文艺术的创作手法,靠人与人之间日常化的抵触、情感摩擦(都还不形成冲突)以及情景和细节的积累来建构剧本,促使人物的思想感情发生细微的变化来推动情节的发展[1]。下文笔者将从叙事主体、人物、情节和细节四个层面分析《请》的散文化叙事美学风格。

一、叙事主体:第一人称叙述贯穿全剧

著名电影理论家克里斯蒂安·麦茨曾说过,一个影像的存在本身表明它是经过某些叙述人理性的选择与安排的,无论那是导演的、作为语言客体的电影本身的,还是一种处于影片背后某处的“潜在语言焦点”的理性[2]。如果说电视剧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形态,那么叙事主体则是“讲故事”的人,从而可见叙事主体的确是建构电视剧具体文本形式的首要问题。“讲故事”就要牵扯到用何种人称来讲述,因为人称定位的不同使得叙事风格、叙事角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韩剧《请》运用第一人称叙事贯穿全剧,为该剧增添了一股浓浓的怀旧回忆风格。第一人称叙事是指通过第一人称“我”将故事传达给观众,故事里的内容都是叙述人“我”所听闻的,或者是“我”所亲身经历的,叙述的故事也是按照“我”的想法进行日常化、片段化的展示,这样就给观众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这种用第一人称作为叙事主体讲述过去发生事情的叙事方式,颇具韵味,更能契合“散文化叙事”的真谛。

一方面,第一人称叙事追忆往事的解说能够清晰地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介绍,并让观众迅速产生移情代入感。《请》以45岁的“我”的画外音讲述,从“我”——女主角成德善的视角出发,讲述了“我”18岁时在首尔双门洞胡同里与伙伴们经历的美好青春往事。一开始45岁的“我”成德善画外音响起,向观众娓娓道来讲述1988年流行的人和事等时代的回忆,把观众从21世纪再拉去1988年。此时,故事正式开始,画面中出现以18岁的“我”为主的五位主角围坐观看当年最流行的电影《英雄本色2》。这时,45岁“我”的画外音再次响起,开始对18岁的“我”和四位伙伴进行介绍。于是,通过现在的“我”讲述,观众被带回到1988年的韩国首尔双门洞,让观众情不自禁而又自然而然地进入“我”的回忆,参与“我”的青春成长岁月,见证“我”所经历的普通市井生活,也让观众在观看“我”的故事时,开始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及曾经的亲情、友情、爱情,从而达到观赏的最高境界——“移情”审美效果。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叙事追忆往事的解说在情绪描述方面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效果。《请》中每集都有一个要表达的主题,而“我”的声音总是适时响起,把一个个事件进行总结升华,从而把看似玄妙实则简单质朴的生活真谛揭示出来。如第一集中“我”成德善作为家里老二,总是不像姐姐和弟弟那样受到爸妈重视,“我”为此在家里大闹过,然而当“我”参加奥运会举牌半夜归家时,爸爸却在昏黄安静的胡同口等“我”,并给“我”买了期待已久的生日蛋糕。同时,爸爸因为之前对“我”的忽视道歉,并与我敞开心扉:“爸爸不是生下来就当爸爸,所以有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做个称职的爸爸”。在与爸爸的交流中,“我”原谅了爸妈,体会到爸妈也有无所适从的一面,感受到家和亲人的真谛。这时“我”的画外音在与爸爸手拉手回家的画面中适时响起,水到渠成地总结这一集的主题:可能家人是最不懂的,但是又何必都懂呢,帮助我们走出挫折伤痛的有时不是清醒的头脑,而是一家人手拉着手一起走到最后的心,面对外面世界的伤痛,各自对人生伤痕的表现,甚至家人带来的委屈,最后安慰我站在我这一边的都还是家人。

本集的主题“手拉手”就这样在第一人称“我”的叙述中缓缓道出,家人可能不是让你任何时候都满意,但当你遇到挫折困难时家人却总是会默默关心呵护你,这就像大多数观众所经历的家庭生活一样,不论好与坏、喜与悲,家人总愿意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承担痛苦,生活也总是以它应有的节奏在流淌,这种散文式的讲述风格为该剧增添了一股表面平静但内心波澜的审美韵味。虽然国籍不同,但是相似的文化环境赋予了国内观众对其内在情感表达方式的认同。

二、人物:多维人物和类型化人物共生互补  人物是影视叙事文本的基础和灵魂。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将人物分为两种: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指人物性格单一且没有发展的人物,圆形人物指性格有多个侧面并有发展的人物。罗伯特·麦基在圆形人物基础上总结出人物“维”的概念,“维”就是矛盾,“人物维”就是人物内心之中的矛盾,人物越复杂,内心矛盾越多,维度也就越多,哈姆雷特便是一个复杂的多维人物,他有时冷酷无情,有时又敏感多情;有时清醒,有时却又迷茫;有時骄傲,有时却极度自卑;时而清醒时而又疯狂。罗伯特·麦基表示多维令人痴迷,性格或行为中的矛盾会锁定观众的注意力[3]。散文化叙事不讲求强烈的情节冲突,但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却格外用力,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细节,深挖人性中的各种维度。韩剧《请》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颇费心思,对主人公注重展现其性格中的多维度,从而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丰满圆形人物;对次要人物的性格则通过某些细节来设置,塑造了一些成功的扁平化、类型化的次要人物。

从主要人物来看,女主角成德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乖女”或“学霸”类型,她既迷糊又清醒,既懒惰又勤快,既深明大义又小肚鸡肠,但看似多维矛盾的性格源于其追求青春快乐、活泼无拘束的人物特质。在学业上,成德善仿佛具有多动症似的不能集中精力,每日迷迷糊糊地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然而,在自己感兴趣的奥运会举牌小姐训练中却是头脑清醒、耐得寂寞、吃苦耐劳并且常常在家辛苦练习;在家庭中,成德善夹在强势学霸姐姐和娇贵老幺弟弟之间,处处谦让,即使得不到爸妈的平等对待,也总是默默忍受,较为深明大义,但在她不能去参与奧运会举牌心情极差的情况下,不知情的爸妈让她用姐姐用过的生日蛋糕来庆祝生日,这一刻成德善彻底爆发,把爸妈在生活中对姐姐和弟弟的偏心一一列举出来,看似极为小肚鸡肠。这种看似互相矛盾的多维性格符合人性之复杂,迷糊和清醒、懒惰和勤快的界限取决于是否喜欢,深明大义和小肚鸡肠也是特定情境下的人物性格反应。成德善的这种看似变化不定的性格却符合真实的人性,不仅不会损害她的女主形象,反而更让观众感动于她的真实,感动于她一直以来的忍让、懂事与迁就,让观众更加喜欢这个外表大条、内心细腻、真实可爱的百分百超能量女孩。

从次要人物来看,剧中的次要人物性格单一且没有发展,属于典型的扁平人物。然而由于每个次要人物都有自己的类型化标签,剧作者擅长用生动有趣的细节挖掘人物性格,使得每个类型化人物都鲜活生动,较为讨喜。例如,善良到没有“底线”的女主爸爸成东镒,给人做贷款担保而背上巨额债务,致使一家人搬到半地下室居住,自家生活已经捉襟见肘却还是经常接济别人;勤俭持家的女主妈妈李一花,她的护肤品已经用完,但仍旧舍不得把瓶子扔掉,每次都用力抠出一点抹到脸上;野蛮的女主姐姐成宝拉,对妹妹成德善和弟弟成晚霞的沟通交流方式基本都是吼叫加暴力;遇事就躲的女主弟弟成晚霞,天生一副少年老成相,见事不好总是适时地开溜大吉自求平安。

当然除了这些人物,剧中的每个角色塑造得都较为生动鲜活,如智商顶尖、情商却为零的天才围棋少年崔泽、亲切温和的成善宇、刻薄严肃的金正焕、刀子嘴豆腐心的“猎豹”大婶罗美兰、木讷不善言谈的大叔崔成武等,他们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虽不完美,却各有特色,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缺点,而正是这些小瑕疵丰满了人物性格,荡起了平静岁月的点点波澜,为观众演奏了一曲舒缓有趣的生活协奏曲。

三、 情节和细节:情绪贯穿的情节和精雕细琢的细节  相较于戏剧化叙事在情节上的疾风暴雨,散文化叙事在情节上不注重强烈的戏剧冲突效果,而是遵从生活本身的逻辑,人物生活的变迁在一粥一饭的日常生活中娓娓道来,它更像是一缕微风,淡淡地展示着生活中的情节场景,温婉而从容地揭开生活中的一个个细节,在这种具体入微的“散文化”展示中,观众体味到与自己生活相似但却经过艺术化处理的生活,并从中感悟到一种人生哲理,从而达到一种曼妙的审美体验。

一方面,细节在散文化叙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散文化叙事冲突相对平和,结构较为松散,节奏相对缓慢,这种不注重强情节的叙事方式要求创作者在细节上精雕细琢,在细微间表情达意。《请》在细节的把握上可谓恰到火候,处处是惊喜,步步见情义。例如,邻家大叔金成均喜欢开玩笑,每次出场都用独创的“金氏动作” 与人打招呼,他特别希望别人也用这个动作回应他,这个细节在剧中反复多次拿来做戏。女主角成德善每次都乐此不疲,认真标准地用“金氏动作”回应大叔,这显示了女主角活泼善良的性格。然而,金大叔的媳妇和儿子们却从不用这个动作回应金大叔,他们对金大叔神经质式的动作不屑一顾。乐观顾家的金大叔觉得家人都不喜欢他而陷入痛苦,并不再理睬家人。当小儿子金正焕理解到爸爸的痛点后,主动和爸爸用“金氏动作”打招呼,金大叔立刻开心地用同样的动作回应儿子,一场家庭危机就此化解。仅仅一个简单的动作,没有多余的话语,但是金大叔从中明白了儿子和家人的理解、示好,心病瞬间消除。剧中的这个动作细节极具生动性和独特性,对于它的不同态度不仅体现出周围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方式,而且这个动作在转变人物关系和表现人物情绪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现了散文化叙事中“以小见大”的审美境界。

另一方面,散文化叙事在情节设置上要有一种内在统一的人物情绪或精神来贯穿全剧。《请》就用温馨的亲情、和谐的邻里友情和朦胧的爱情等精神贯穿全剧。虽然散文化叙事中的情节设置不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和明晰的起承转合线索,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情节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随意罗列,相反散文化叙事在情节的编排上更为细致严谨,它是通过一系列有效场景的累积来达到性格或关系的质变,散文化叙事中的高潮戏份一般也是情绪或情感累积发展的一个释放点。例如,剧中作为家中老二的成德善经常受到爸妈的不公平对待:妈妈把仅有的两个鸡蛋分给姐姐和弟弟吃,却让成德善吃豆酱咸菜;爸妈对姐姐的要求从来都是有求必应,也常会偷偷给弟弟买冰激凌吃,但自己想要过一个属于自己生日的简单要求却总得不到满足;明明是金大叔给成德善的炸鸡,妈妈却把鸡腿分给姐姐和弟弟,只分给成德善一个小小的鸡翅。成德善心中虽有不满,但仍旧大气的谦让着,这些情节看似随意,却是在为后面的高潮戏份做铺垫。当成德善突然被告知不能参加一直以来期待重视的奥运会开幕式时,伤心的她回到家却发现自己又要用姐姐剩下的生日蛋糕过生日,所有的委屈、不满、愤怒涌上心头,成德善情绪失控大发雷霆,并大声控诉爸妈的偏心,将一直以来聚集在心底的情绪彻底释放出来,达到了情绪高潮点。这个高潮戏份不仅让成德善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也让心疼成德善的观众大呼过瘾,同时还让观众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剧中人物做比较,较好地实现了移情审美效果。此外,这个情绪爆发催生的高潮戏份为本集末尾成德善与爸爸之间的父女交流情节做了较好的铺垫,升华了电视剧温情脉脉的亲情主题。

四、结 语

散文化叙事与强调真实性和生活化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叙事样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年轻的电视剧艺术站在巨人的肩上,吸纳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精华并博采众长,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请》充分吸收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人文气息,并进行了符合电视剧特色的艺术化改造,在叙事视角的灵活运用、人物性格的生动塑造和情绪细节的多层面刻画上取得了极大成功,将人文精神巧妙地融入艺术创新中,实现了收视和口碑的双赢,也为我国同类题材电视剧的散文化叙事创作提供了有力借鉴。

参考文献:

[1] 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164.

[2] 布·F·卡文著.张学采译.思想的眼睛[J].世界电影,1990(2):14.

[3] (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445.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
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性格解析
歌剧咏叹调的艺术处理
浅析话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解读《愤怒的回顾》中吉米愤怒的原因
试述《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人物性格
论演员“内心外化”的表现
多变的人物性格和矛盾的内心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