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轻中度儿童近视的临床观察

2020-10-30 09:11任丽娟闫慧珍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7期
关键词:轻中度屈光度压豆

任丽娟,闫慧珍,王 斗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030001)

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多数眼科学者认为,近视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较为公认的有调节学说。调节学说认为,患儿近距离看书时,眼睛一直处于调节紧张状态,持续的调节紧张状态使睫状肌持续痉挛,在看远方时得不到放松,所以看远成像模糊而形成假性近视或调节超前性近视,日久则睫状肌功能下降而出现调节滞后的状态[1]。为了与这种调节状态保持一致,眼会通过加倍的辐辏反射以弥补调节的滞后状态,眼外肌紧张加倍压迫眼球,致眼压上升,眼轴增长,形成轴性近视[2]。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眼的屈光状态不稳定,因此各种功能眼镜和屈光手术并非患儿的最佳选择。耳穴贴压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易被患儿接受。视功能训练可改善和调节眼的紧张状态,控制近视进一步加重。本研究探讨耳穴压豆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轻中度儿童近视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60例轻中度近视患儿,年龄6~13岁,均为双眼患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女19例,男11例;平均年龄(9.98±1.02)岁;平均病程(3.24±0.26)个月。治疗组女17例,男13例;平均年龄(10.10±1.09)岁;平均病程(3.12±0.19)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眼科学》拟定:散光度按等效球镜度计算公式换算成球镜度,-0.75~-3.00 DS为轻度近视,-3.25~-6.00 DS为中度近视[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儿家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儿眼前、眼底及眼压均未见明显异常,视力均能矫正至1.0。

1.4 排除标准 斜视、弱视、外伤、有手术史及角膜接触镜佩戴史或过敏性体质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传统戴镜干预,须坚持戴镜,注意眼卫生。

2.2 治疗组 在传统戴镜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①耳穴压豆:主穴取眼、目1、目2,配穴取肝、肾、脾、神门、交感。用75%酒精棉球消毒上述耳穴,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相应耳穴(双耳均贴压),每日按压2次,每次3 min,每周更换2次。②视功能训练:采用Flipper训练,嘱患儿注视40 cm视标卡(20/30),快速翻转±2.00 D反转拍,每日2次,每次15 min。2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两组患儿在治疗半年后评价临床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显效:裸眼视力不变,单眼屈光度无变化,调节力增加;有效:裸眼视力不变,单眼屈光度变化在-0.50 D以内,调节力不变;无效:裸眼视力下降两行,单眼屈光度变化≥-0.50 D,调节力下降[4]。②屈光度及裸眼视力。两组患儿均在睫状肌充分麻痹后,在电脑验光、插片矫正视力的基础上,记录其治疗前后的视力。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25/30),高于对照组的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轻中度近视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例)

(2)屈光度及裸眼视力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轻中度近视患儿治疗前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比较(±s)

表2 两组轻中度近视患儿治疗前后屈光度及裸眼视力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裸眼视力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35±0.54 -1.43±0.25 -0.30±0.04 -0.30±0.15对照组 30 -1.28±0.48 -1.86±0.40△ -0.30±0.08 -0.15±0.06△组别 例数屈光度(D)治疗前 治疗后

4 讨论

西医认为,近视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近视后若控制不佳,可能会进展为病理性高度近视,不仅使视力下降,还会引起黄斑出血、黄斑裂孔等,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目前,近视的防控措施包括戴镜、西药治疗、视功能训练、屈光手术及控制影响因素等,这些方法对近视的防治均有帮助,但由于儿童眼的屈光系统尚不稳定,上述方案的治疗效果有限。

中医对近视的记载可追溯到《史记》,书中将“看远不清”叙述为“视如望羊”,至清·黄庭镜《目经大成》首见“近视”病名。耳穴压豆属于中医微针治疗方法,有操作简单、痛感不明显、作用时间长的优势,患儿容易接受。耳穴压豆治疗时,主穴选取眼、目1、目2。由于肝主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肝经上连目系;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脾为先天之本,脾输精气,上贯于目,故取肝、肾、脾为配穴。神门能养心安神,调畅经络气血;交感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诸穴合用,使经络畅达,目得所养。

视觉训练是针对患儿调节功能异常(超前或滞后)而采用的训练方法,可以纠正其假性近视和控制真性近视进一步发展。视觉训练通过让患儿的眼睛进行“跑步”“打球”的锻炼方式,改善调节的反应、力度、范围,提升调节幅度和灵敏度,从而控制近视病情进展。目前,国内外眼科学者已逐步认识到调节异常可影响近视的发生发展,并采用视功能训练方法治疗近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视功能异常的顺序、变化方面,仍须进一步研究[5]。

本研究将耳穴压豆和视功能训练有效结合起来,在儿童轻中度近视防治中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治疗组患儿在半年的临床观察中,裸眼视力、屈光度基本稳定,无明显进展。但由于患儿屈光系统不稳定,学业负担重,自控能力差,影响近视的因素较多且复杂,且本研究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故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须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观察多因素交互作用对轻中度近视患儿视力的影响。

猜你喜欢
轻中度屈光度压豆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调整切削屈光度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疗效的影响研究
1565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超分子水杨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微种植体支抗整体后移上牙列矫治成人轻中度前突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