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2020-10-30 10:01吴雯
看世界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生活节奏电脑新冠

吴雯

科技早已浸润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次新冠疫情暴发之际,科技更是解决了人们远程上學、工作等各类需求。当我们如此习惯地使用科技时,是否思考过科技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说过,科技是人的延伸。例如,自行车、火车、飞机是运输工具和双脚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而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则是我们身体全方位的延伸。人以科技代步、代工,科技让人类的生活变得便利,人理应从科技中解放出更多时间。

然而,人类并没有变得更悠闲,反而感到越来越忙碌,时间仿佛成了一种稀缺资源。

阿多诺奖获得者Norbert Elias 认为,时间并非独立于人而存在,人们体验时间的方式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早期的人类按照自己的动物本能“进行时间动作”;工业革命后,为了适应标准化生产,时间本身也变得标准化,并内化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不过,与工业社会有所不同的是,现代性的时间流不仅仅是被切割为上班、下班这种“僵化”的结构;科技松动了时间结构,使之更具弹性,同时也让“工作”和“休闲”的界线变得模糊。试着回忆一下,在休假或下班的时候,有没有用微信查看过工作信息或邮件?有没有随时准备拿出笔记本电脑回应上司或客户的需求?

然而,时间结构的“松动”还不足以导致人们愈发地“忙碌”, “忙碌”产生于时间的“加速”。德国社会学家Hartmut Rosa 提出了三种加速:技术加速(包括运输、通讯、生产加速)、社会变化加速(社会各方面不再有稳固的联系)和生活节奏加速(每个时间单位里的行为时间和体验事件在数量上增加)。

技术加速导致社会变化加速,社会变化加速又导致生活节奏加速,生活节奏加速又迫使技术加速,这三种加速产生了一个“加速的循环”,使“社会加速”变成一个自我推动的过程。

举个例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从办公室解放出来,可以随时随地工作;这种“随时随地工作”的状态松动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形式,甚至增加了临时工作、不同形式的兼职、责任制和远距离工作等新型工作形态;新形态的产生,使得每个事件所需的时间被压缩了,人们追求“更迅速”的同时,主观时间体验也变得“越来越有压力”。

当人类进入“加速的循环”,便很难再停下来。即使是在新冠疫情仍旧持续肆虐的当下,病毒虽然暂时阻断了人们在空间上的流动,却无法阻止人们在时间上的加速。人们虽然被关在家里,但只要有电脑、手机和网络,人们仍旧得以远程学习、工作、休闲—甚至这在未来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国庆长假结束,朋友圈纷纷哀叹“时光匆匆,又要上班”。当我们疑惑着“时间都去哪儿了”时,也许可以从电脑、平板、手机、游戏机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猜你喜欢
生活节奏电脑新冠
透气感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可爱的黏土小蜗牛
谐图趣语
电脑子变学霸
逻辑
快生活呼唤慢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