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探讨

2020-10-30 01:51张大林高科李玫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26期
关键词:课证等级证书编程

张大林 高科 李玫

摘 要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作为当下比较热门的专业,应研究如何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贯彻设施“1+X”证书制度。依托近两年已出台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与相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南昌职业大学探索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课证融合新路径:明确“1”与“X”是相生相长的标准体系,将培养方案作为“1+X”试点纽带,系统思考课证融合环节,在此基础上列举课证融合需求导向、课时约束、学分银行建设等主要注意事项,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善实训教学条件、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实施课证融合。

关键词 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6-0037-04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第六条明确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把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是职教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要求各地组织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如何推进“1”和“X”的有机融合,如何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成为证书制度试点实施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现状

2018年,教育部职成司公布了《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装备制造大类所属自动化类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电工电器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运行维护、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调试、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专业核心课一般设置 6~8门,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建模、工业机器人系统离线编程与仿真、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视觉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调试运行、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等;拓展课程包括智能制造概论、并联机器人技术应用、移动机器人、C#程序开发技术、Python程序开发技术、焊接技术、数控技术、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专业课程可以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二、工业机器人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概况

2019年,北京新奥时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和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分别制定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中,包括机器人安装工作站、工业机器人系统调试、工业机器人示教器编程、工业机器人数据备份与恢复、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故障诊断及处理、常用传感器故障诊断、工业机器人校准故障处理、工业机器人校准异常判读与分析、工业机器人零点标定、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本体故障诊断及处理、工业机器人控制柜故障诊断、示教器完成工业机器人简单动作的编程、工业机器人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模块,分初、中、高共31个等级模块证书。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中,包含仿真环境搭建、参数配置、工业机器人手动操作、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示教器设置、工业机器人系统外部设备参数设置、扩展I/O应用编程、编程仿真、工业机器人的标定与测试、带外部轴的系统设置、工业机器人系统编程与优化、带外部轴工业机器人系统编程、外部设备通讯与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综合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虚拟调试、工业机器人二次开发、工业机器人产品测试等功能模块,分初、中、高共28个等级模块证书。通过这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认证,覆盖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可以实现一个专业多证书的“课证融合”。而对于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机器工程、智能制造、机械电子工程、智能控制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领域,职业能力等级证书还不能覆盖所有的专业课程。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课证融合路径与方法

(一)课证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进行课证融合时,要把握的原则是:“1” 是基础,“X”是对“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图1为以工业机器人专业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的课证融合基本思路。

1.“1+X”相生相长的标准体系

学历证书“1”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基础与拓展的关系。“1”具有基础性、主体性,要解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职业对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教育问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1]。“X”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先进性,解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或新技术新技能的強化、补充或拓展问题。从职业院校育人角度出发,“1+X”是一个整体,构成完整的教育目标,“1”与“X”作用互补、不可分离。

2.培养方案是“1+X”试点纽带

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试点工作应通过校企合作,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进行“三教改革”,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系统思考课证融合各环节

任何一个与课证融合相关的环节没有打通,该工作都不能顺利推行。制订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仅从教师端发力也是不够的。目前许多学校落实“1+X”试点的重点“眼睛向内”,这是有偏颇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都很重要。校本级的“1+X”课证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有“开发指南”。

(二)课证融合的注意事项

1.需求导向

课程体系与“X”证书等级标准进行融合要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因为课证融合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从而得到社会认可。

2.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

培训评价组织会提供X培训站点的设站标准、相关的教材和学习资源、培训师要求、培训考核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学分和学分银行的认定、积累与操作等方面的要求。

3.课时约束

教育部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指导意见有明确要求,如三年制高职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的50%以上。要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在课证融合设计时,既要保证“1”的教育教学要求,又要将“1”与“X”有机融合,但必须要有约束条件,即重组后总学时数约等于原学时总数或稍有增加,但增量不宜过多。

4.学分银行建设

在推行“1+X”证书试点过程中,还要积极响应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建设,做好证书的启动和完善工作。国家学分银行可以建立机构账户和个人账号,对课程内容按照学分计算,学习完考核合格后就可以在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的登记、认定、积累和转换。学校根据有关国家学分银行试点要求新建或完善现有校内学分银行,并与国家学分银行对接,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三)课证融合的方法

1.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教学标准整合,让这两个标准融为一体[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重点是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对原有课程进行重组,先设计学习项目,确定核心模块,然后按系统论方法设计配套内容。

以教育部2018年修订的《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选择与专业课程学习内容一致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进行整合,使培养方案中的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任务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起来。对原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可编程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建模”“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的内容进行整合,开设“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运行”两门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分别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中级标准中的工业机器人本体、工业机器人及系统两个模块培训考核项目内容相对应。同时,对“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运行”两门课程标准进行改革,将职业技能模块中的考核点对接到课程教学任务中,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对应模块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在此基础上调整课程教学课时,制订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将工业机器人专业应用编程职业技能中级证书相关模块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取得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同时,可获取相应模块对应课程的学分,从而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实现真正的“课证融合”。

2.改善实训教学条件

根据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業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结合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标准考核点要求,对应找出满足教学需要和满足证书技能培训和考核的设备差异。在采购或改造设备时,尽量让同一设备同时满足教学和考证需要,但差异的设备要单独购买,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数量和考核要求确定设备台套数。

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在教学工程中担任的是教师角色,在培训过程中担任的是培训师角色,在考核过程中担任的是考核师角色。同一教师可能会在不同场合承担多个角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和培训考核队伍结构要合理,才能相互配合,完成工作任务[3]。因此,各学校非常有必要打造培育一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高标准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可以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进行互补。

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有多种方式。通过企业生产实践、参加国培省培等,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培训水平、实操技能,适应“1+X”证书制度培训、考核认证等需要。专业教师团队是“1+X”证书培训、考核的实施者,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团队按照职业标准、教学标准完成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块的培训。

四、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1+X”课证融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X证书培训,弱化“1”的学习

学历证书“1”是基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对学历证书内容的强化、补充和拓展,绝不能把培训“X”证书考核作为专业教学的重点。学历证书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也是进入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职业教育首先是学历教育,其次才具有与其他学历教育不同的特色。学历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形式,对于培养人的认知能力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4]。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去理解,学历教育“1”与职业技能培训“X”相辅相成。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技能的提高,同时后者倒逼前者对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试点院校盲目加大考评工作站的建设

在实施“1+X”证书制度过程中,试点院校要加大配套设施投入和设备更新换代。但证书考核方式上引入第三方作为培训评价组织,培训评价组织又委托部分设备生产商对试点院校进行师资培训,培训中无形地影响着教师对设备依赖[5]。每个试点院校都想让自己的学校既是培训点又是考核点,这样必然导致对考核设备大批量采购,致使基础教学的设备资金减少。“1+X”证书制度实施中没有任何文件提到对设备的要求,所谓的考核设备均由企业自行宣传。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可以选择任何一台工业机器人进行操作,能够完成考核项目就可以,对考核设备不会过度依赖。

(三)学生考证偏向功利化

正确引导学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识,学校不能盲目地只宣传证书,不宣讲国家实施证书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职教20条”中提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宽就业面。但不是强制,也没有要求将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6]。学生应根据兴趣爱好和对自身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果学生盲目获取证书,不仅加大学生学业压力,也会增加学生的经济压力,造成相应的学习资源浪费现象。假如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社会认可度高,便会有大量跨专业的学生报考,这不利于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未来的发展。职业院校不能把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数量与教学质量硬性挂钩。

參 考 文 献

[1]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2]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1-26.

[3]王雪琴.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缘起、逻辑及其实施[J].职教论坛,2019(7):148-151.

[4]程舒通.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诉求、解析与误区的防范[J].教育与职业,2019(15):19-24.

[5]闫智勇,姜大源,吴全全.1+X证书制度的治理意蕴及误区规避[J].教育与职业,2019(15):5-12.

[6]张伟,张芳,李玲俐.“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20(1):94-97.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1+X”certificate system in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the industrial robot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popular major at the moment, should study how to combine training goals of major and implement the“1+X”certificate system. Relying on the teaching standards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vocational skill level standards that have been issu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design the“1+X”integration of course and certificate path of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Firstly, clarify the basic idea of integration course and certificate, that is, clear“1”and“X”are standard systems that reinforces each other, and training plan is the“1+X”pilot, and systematic thinking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 and certificates. Secondly, list the main points of attention for demand orientation of integration of course and certificate, course time constraints, credit bank construction, etc. Finally, integration of course and certificate is implemented in three aspects: optimizing talent training programs, improving practical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1+X”certificate system;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 major; integration of course and certificate

Author  Zhang Dali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anch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500); Gao Ke, lecturer of Nanch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Li Mei, Nanch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课证等级证书编程
课证融合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实践研究
玩游戏学编程,Blockly Games上手玩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编程屋完成数百元万天使轮融资
学编程,先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