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机理的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0-10-30 01:51印伟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摘 要 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机理,以课程要素耦合为核心,构建面向课程推进模式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新课程体系,是旅游高职院校增强创业教育实效、提升创业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根本要求和实现路径。在旅游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过程中,关键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设计课程体系。通过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促使创业教育在旅游专业教育中明确自己的位置,并且反哺专业教学,从而实现旅游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基于专业、融入旅游行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业教育目标。

关键词 耦合机理;旅游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6-0062-06

创业是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强大动力,鼓励创业是世界各国创新政策的核心内容,而高校是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作出了重要部署,为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向。与此同时,高校對创业教育相继作出了积极回应。但是,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业教育理念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部分高校在探索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认知偏颇与实践误区,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创业教育孤立于专业教育之外,没有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教育教学目标,两者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1]。

一、课程体系: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首要指向

以旅游高职院校为例,创业教育和旅游类、餐饮类、会展类等旅游大类的专业教育一样,都属于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教育,同时创业型高素质旅游人才的特质决定了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尤应注重旅游行业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深度习得,在旅游职业情境中不断培育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然而,旅游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现象非常严重,往往是另起炉灶进行有限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始终游离在专业教育之外。在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下,旅游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根本无法识别并利用专业知识习得的旅游创业机会,也无法探知旅游行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点和创业生长点。

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课程始终是实施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体系的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成败,因此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旅游高职院校增强创业教育实效、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和培养旅游创业人才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2]。据此,将创业教育融入和渗透到旅游专业教育之中,高效地读取与复制旅游专业教育中的创业基因,并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耦合机理构建面向旅游专业教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当前旅游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误区和面临困境的破解之道。通过把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融入到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建立与专业课程相耦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旅游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专业教育,挖掘学生创业素质的专业支撑,促使创业教育在旅游学科专业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反哺专业教学,挖掘专业性的创新成果,帮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调适和更新自己的职业意向,最后选出逐渐趋向真实的创业或其他职业发展意向,从而达到耦合状态下的创业教育和旅游高职专业教育的共赢[3]。

二、耦合机理: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根基

(一)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机理模型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从而融合一体产生增力的一种物理学现象[4]。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作为两个开放性系统,在逻辑关系上,专业教育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运用和检验,因此创业教育可以依据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特征融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拓宽专业的发展口径,优化原本基于单一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学以课程为依据和体现,而课程又由各自独立并相互联系的知识模块组成,每一个知识模块传递各自范围内特定的知识。同样,创业技能和专业技能也需要通过不同的实践环节来实现,不同的实践环节又由各自独立并相互联系的实践模块组成,每一个实践模块训练各自范围内特定的技能[5]。可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在概念上体现为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式,如图1所示。

由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都拥有各自相应的知识模块和实践模块,因此可以进一步细化上述的耦合机理模型,借助模块结构对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耦合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如图2所示。以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为例,创业知识模块包括商法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市场营销技能等,而对应的专业知识模块便是旅游法律法规、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两种模块的耦合机理体现为创业知识模块作为通识性知识在旅游专业中的具体运用;创业技能则是将企业法律实务、企业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拓展等通识性技能与旅游专业特点相结合,在遵循专业技能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面向行业的精准技能,譬如旅游投融资法律实务、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实战、旅游产品销售技巧等。在改进后的耦合机理模型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方式并不是机械的一对一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交互式耦合的情形,耦合样态具有更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形式矩阵

相对于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在理论上已经相当成熟,专业教育的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在实践探索中也渐趋稳定。因此,下面以创业知识作为参考基准,将创业知识的整体性和创业知识的模块独立性作为两个变量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形式矩阵,并运用四象限分析法来评价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形式,如图3所示[6]。

第Ⅰ象限:松散耦合。创业知识具有高整体性特征,同时创业知识的模块呈现高独立性,这就构成了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的基础和前提。在这种耦合形式下,创业知识的整体性特征和知识模块的部分性特征共同存在,从而在结构上实现了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跨领域、跨学科融合与共生。第Ⅱ象限:离散非耦合。创业知识具有低整体性特征,但是创业知识的模块呈现高独立性,这其实是单独设置创业教育讲座,以创业教育专题的形式出现,与专业知识模块不发生交互联系。第Ⅲ象限:非耦合。创业知识具有低整体性特征,同时创业知识的模块呈现低独立性,这就意味着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没有实施创业教育。第Ⅳ象限:紧密耦合。创业知识具有高整体性特征,而创业知识的模块呈现低独立性,这其实是单独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知识模块不产生交互联系。

可见,第Ⅰ象限松散耦合的形式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的最佳形式。为了实现松散耦合的理想状态,就需要对分别呈现高独立性的创业知识模块和专业知识模块进行集成化处理,并兼顾到创业知识的整体性,同时突出创业知识模块与专业知识模块之间的匹配性。

三、模块集成: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路径

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机理的分析中,反映和体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要求,而任何一个科学的模型都必须有相对应的实现路径和运行模式,否则该模型将因缺乏实践的支撑而失去理论价值。为此,创业教育应当面向各个学科专业的学生,嵌入到专业教育的实施过程,并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深耕自己的专业特长进行创业[7]。同时,专业教育始终是学生安身立命之本,在创业教育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所有的创业意识或行为都必须依托专业,才能实现精准就业和内行创业[8]。在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课程建设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要素,要达到上述耦合形式矩阵中第Ⅰ象限的松散耦合效果,就必须将创业教育的基本思想落實到专业课程之中,将创业教育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促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在新的理论基础和目标体系中实现一体化发展[9]。对于旅游高职院校而言,为了改善当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的畸形格局,需要全面构建嵌入式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将创业教育嵌入到高职旅游大类的各类专业教育,开发多样化的围绕旅游行业发展需求的学科创业课程,从而实现旅游高职院校面向全体、基于专业、融入旅游行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业教育目标。

(一)构建理念和原则

在旅游高职院校中,无论是旅游类专业,还是餐饮类、会展类专业,都是由相对应领域或学科的专业师资进行课程讲授,在长期的专业教育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课程思维定式,因此他们往往只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来融入创业教育的意识和精神,而不会在课程标准和教学中付诸实施,这种改革在性质上仍然是传统的专业教育[10]。因此,旅游高职院校在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应当不断探索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的耦合机理,既要突出创业知识的整体性,还要将具有高模块独立性的创业知识与高职旅游大类专业知识集成耦合,实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交叉渗透和优势互补,扩展创业教育的实施平台和发力空间,从而建构一个面向课程推进模式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新课程体系。

为此,旅游高职院校应当始终围绕服务于旅游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基于高职旅游大类专业内化创新创业知识的科学逻辑,构建基于知识、能力和职业意识一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紧紧围绕旅游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义和总体目标,将创业教育贯穿于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并以此为载体,促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旅游人才培养相连贯、协调、统一[11]。二是嵌入性原则。创业教育课程既要纵向形成以创新为渐进特征的结构体系,又要在旅游专业课程中横向开发、挖掘和增强创业教育知识,从而通过纵横交互的网络结构嵌入旅游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之内。三是项目化原则。设计和开发面向旅游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在还原真实的旅游行业工作场景的同时,选择具有广泛迁移力和强劲繁殖力的同步创业知识进行融入和渗透。四是模块化原则。基于旅游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面向通识类、交叉类和融合类三个维度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的元模块,同时根据各种不同维度的特征和目标,在元模块之下配套设计若干子模块课程,并通过子模块课程的集群组合来满足面向全校旅游大类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12]。

(二)构建框架和路径

在旅游高职院校建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新课程体系,首先要维持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既不能使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替代品,也不能成为附属物。因此,在旅游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耦合过程中,关键是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依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设计课程,主要侧重于创业法律法规知识、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知识等内容在专业教育中的渗透,最终形成一个由通识课程、交叉课程和融合课程三个元模块建构的旅游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3]。

1. 通识课程

设置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基本功,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学科交叉思考问题的能力,积累不同领域的理论知识和认知方法,促使学生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在旅游业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通过通识课程的教育,可以帮助旅游高职院校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以增强旅游企业的产业创新能力、提高旅游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己任,培养自身对旅游业发展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旅游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的设计和改进重点围绕英语、计算机、法律、思想政治和创业基础课程五个子模块展开,形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创业公共课程。

英语课程:以旅游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为依托,结合旅游行业创业特点,将英语课程分解为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交流、英语礼仪等内容,重在提升基于旅游专业面向的英文素养。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课程设计应当与旅游市场尤其是在线旅游市场相衔接,以应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为基础内容,以针对旅游信息资源的检索、收集、评价和利用为补充内容,激发学生在旅游专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创业意识。法律课程:在传统法律通识课程中增加经济法、旅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涉及创业的基础法律知识,并与原课程通识性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增强学生对创业法律的基础理解认知能力,培养法律逻辑思维,提升法律人文素养。思想政治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旅游创业内容,将时事政策、职业道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与创业教育内容相衔接,释放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和社会效应,为创业教育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提供重要保障力量[14]。创业基础课程:增设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在内容上侧重创业的一般性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用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景,激活学生的创业潜能,形成初步的面向旅游行业的创业意识。

2.交叉课程

交叉课程是以行业契合度为基准,在专业课程中遴选部分契合度较高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核心课,并将这些课程的通用性知识与创业管理知识进行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课程,在性质上构成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创业专业课程[15]。旅游高职院校开发和设计交叉课程时,首先要精准分析旅游行业应用比较广泛且具有较大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依据创业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创业活动的内在机理,构建由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财务知识、市场知识等知识构成的,且在旅游行业创业所必须的具有专业依托的创业知识体系,以专业和行业为纽带,形成与旅游市场的深度对接与高频接触。

具体而言,高职旅游大类专业可以按照以下类别开设相应的交叉课程:旅游类专业宜开发创业管理、电子商务创业指南、创业法律、创业投资、创业财务、创业心理学、旅行社创业指导、酒店创业指导、景区创业指导等交叉课程;餐饮类专业宜开发开店创业指南、网上创业、创业市场调查、创新设计、创业知识产权等交叉课程;会展类专业宜开发创业经济学、创业商业计划、创业策划、创意创业等交叉课程。通过开发和设计创业交叉课程,不仅为学生呈现旅游行业创业的知识背景和行业场景,而且能够启发学生将创业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专业学习中获取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进而掌握旅游行业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融合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和积累。

3.融合课程

融合课程是指在维持专业课程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将创业知识有机地嵌入到特定的专业课程之中,从而形成的服务于具体专业领域创业活动的创业指导课程[16]。融合课程是旅游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也是最能体现旅游行业特征和生动性的创业课程,能够为传统的旅游专业课程注入创业生机和活力,提供新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情境,深化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和丰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1)基础知识模块

基础知識模块是指专业课程中基础性知识的集成,构成了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生成的深层根基。因此,基础知识模块在内容上虽然是沿袭和继承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但是需要将传统的学术化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并围绕旅游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系的基础知识体例,从而促使学生将学习过程、工作任务与创业能力的形成有机结合起来[17]。只有在典型、实用、趣味的具体工作任务中表达旅游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才能启发学生基于旅游行业工作岗位的创新创业思维,并且为专业门类中的其他课程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和无缝衔接。

(2)前沿知识模块

前沿知识模块是指专业课程在演进历程中具有前沿性、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知识,代表着专业知识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反映了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性知识、交叉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前沿性信息和相关行业与产业发展变革的前沿性成果。在专业课程中纳入前沿知识模块,重在弥补陈述性、事实性和记忆性的学科化知识的缺陷与不足,通过策略性、前景性和创新性知识的介入,能够维持专业课程发展的活跃度,引导学生探索与思考学科专业领域的创业发展空间。譬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中,随着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与崛起,以传统旅行社经营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模块知识显然难以应对旅行社业态加快创新后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因此,在线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知识应当作为前沿知识纳入到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创业生长点的敏锐洞察力,把握旅游行业未来发展的创业机遇,使其能够真正成为懂业务、明市场、会思考的具有创业素质或者具备为创业型旅游企业服务资格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3)实务操作模块

实务操作模块是指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将专业课程的实操技能环节与相关产业辐射效应的需求深度对接,对学科专业知识面向行业进行巩固、运用与验证的实践性模块。实务操作模块是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的链接器,通过将传统课堂转向创业行动或实践,为学生与外部经济社会互联互通搭建桥梁,使学生积累的创业知识在实务操作中得到尝试和检验,从而有效带动专业领域内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契合,为学生辨识商业机会、利用行业资源、把握市场趋势奠定必要的基石[18]。譬如,在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前厅服务与管理知识不仅应当面向酒店服务实践,体现专业核心课程的应用性,而且还要面向知识生成原理,突破传统的星级饭店服务格局,将前厅服务与管理知识创新运用到城市民宿和乡村客栈的前台服务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思维,挖掘学生的创业潜力,锤炼学生的创业技能,将其培养成为旅游行业创业实践活动的能动主体。

(4)市场匹配模块

市场匹配模块是指基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行业发展变化,主动调整课程模块的结构和内容,将在行业中应用频度、精度或广度比较高,但是在其他模块又未涉及到或没有充分展开的知识集成于一体的市场适应性模块。随着旅游新业态的层出不穷,旅游产品、技术、服务也在不断创新,传统的专业课程也应当适时调整、修正和补充,以应对旅游行业发展新趋势带来的知识更新要求,使得创业教育呈现得更加生动、开放,并体现出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融合课程对旅游行业的契合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市场意识、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优势不在于科学研究理论的原始创新,而在于对相关行业消费者需求、消费市场动态的精准把握,并将专业技术转化为现实产品或商品,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所在行业和市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运用专业技术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模式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19]。譬如,导游专业的“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不仅要提供导游词创作和讲解一般性知识,而且还需要围绕旅游市场的实际需求,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教师、医生等不同群体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活力的导游词,并通过不同方式的讲解技巧予以表达,从而体现职业化导向的创业思维。

綜上,融合课程通过修正传统专业课程的体例和内容,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持续学习和创新创业提供接口和条件,并使新的课程内容在未来发挥一定的迁移效果和作用,不仅使学生具备适应旅游工作世界的实践能力,而且具备构建和参与构建旅游工作世界的创新创业能力。

总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探索和实践能够为旅游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注入市场经济元素,对传统专业教育的整体转型发挥积极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在客观上也受到现行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评价机制以及经济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依靠内生发展机制变革现行的课程体系,这就需要国家和地方在顶层设计上全力引领和强力推进。当前,旅游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关键要建立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的耦合思维,以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实现培养目标耦合、师资队伍耦合、教学方法耦合、实践平台耦合为保障,力求达到面向全体、基于专业、融入旅游行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业教育目标[20]。为此,应当坚定探索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融合改革的决心,加快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传统的专业教育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促使拥有旅游专业背景且具备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大学生在旅游行业领域内将“双创”成果更多、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孙秀丽.试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衔接[J].教育发展研究,2012(7):58-62.

[2]李一枝.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9(12):58-61.

[3]理查德·韦伯.创业教育评价[M].常飒飒,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06.

[4]VefieL.The Penguin Direction ary of Phys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6:92-93.

[5]李红,等.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6):5-9.

[6]张项民.耦合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及实施路径[J].重庆高教研究,2017(5):48-49.

[7]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5.

[8]杨君.岗位创业视域下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7(32):51-54.

[9]胡业华,等.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4(34):82-84.

[10]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11]夏人青,罗志敏.论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目标——兼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J].复旦教育论坛,2010(6):56-60.

[12]安宁,王宏起.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集群化模式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32-136.

[13]纪玉超,沈文青.以融合的理念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124-125.

[14]段焱.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9(12):116-121.

[15]张项民.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27.

[16]陈寿灿,严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创业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7(8):96-100.

[17]印伟.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建设途径——基于面向工作过程的教材建设视角[J].职教论坛,2019(3):115-121.

[18]朱海燕,席燕平.面向模块组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3):48-52.

[19]康建军,等.基于大创业教育观的质量评价:理念、逻辑与维度[J].教育与职业,2019(10):56-62.

[20]仇存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江苏高教,2018(11):82-8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the coupling of curriculum elements as the core, constructing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that integrat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riented to the curriculum promotion mode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and realization path for touris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mprove the leve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the coupling process of tourism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key is to infiltra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design the curriculum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objectives and cont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y constructing an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ouris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o clarify its position in tourism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 turn shape professional teaching, so as to realize that touris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ll-oriented, professional-based, integrated into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goa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uns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coupling mechanism; touris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uthor  Yin We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PhD candidat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