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布僧衣

2020-10-30 01:54高凯明
神剑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功耳垂散文

高凯明

疫情宅家,日子宁静,想找件宽松衣服穿穿。打开衣柜,昔日军装与近期春秋夏服叠在一起,翻动间,一塑料小包滑落出来,打开一看,内有浅灰色夹克一件,茶褐色和尚衣一件。上面有张纸条,上写“王晓棠厂长,陈建功主席赠衣”。

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将军送我夹克的事以后再讲。先说一下建功老师送我的这件和尚衣。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应所在单位的邀请,时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的陈建功来为我们讲课。下车后,他从包里取出一件衣服送到我手里,说,我从韶关南华寺那边过来,那里的方丈送我一件僧衣,我在作协上班穿它不合适,干脆送你吧。在旁的司机大陆悄悄对我说,陈书记是北京来的领导,又是著名作家,南华寺那边得的,大吉大利哦!我也小声调侃说,这也算是得过六祖惠能加持啦。

若干年后,因为这件粗布的僧常服,我倒被一位省领导调侃了一下。那是一个春节假后第一天上班的日子,省领导前来拜年。按礼貌,我所在机关的同志们排队在电梯门口迎候。这种礼仪场合,所谓西装革履是必需的,谁知那天我搭错了哪根神经,认为既然是春节看望,或以粗布僧衣更近乎传统?果然领导走出电梯后,直奔队伍最后的我走来,他拈着我的衣角说,你这件袈裟不错呀,纯棉的。领导走后,有好几个人围上来看我的衣服。有人说我找挨骂,也有人说我特立独行,我则说,这是给领导找了与部属“同乐”的话茬儿,该记功一次呢。

睹物思情,我随即拨通了建功老师的电话,问他疫期宅家如何打发时间。他说,正对着电脑看一部长篇小说书稿。书稿是我也认识的一位朋友的小孙女写的,他已经看了好几天了。我听后有些同情老师,便说,您也是上了年纪的人啦,既然是学生习作,您随便浏览一下,谈谈看法得了,犯不上太认真。建功老师说,得鼓励为主,也得提意见,还得维护小朋友的自尊心,小心翼翼哈。

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想起了发生在1994年11月的一件事。那天上午,在东莞参加完一个文学座谈会的莫言老师要搭我的车回广州乘飞机。路上我对莫言老师说,我觉得陈建功在会上的发言内容最翔实,态度最真切。莫言说,这是他做人做事的一贯风格。建功好人呀。后来我听许多人都这么评价过建功老师。当时我们编辑部经常向各地作家约稿。王蒙、铁凝、邓友梅、唐达成、从维熙、林非、石英、牧惠、高桦等都曾为我们写过稿子,冯牧还为杂志题过词。谈到对建功老师的印象,他们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建功是好人。后来,从建功老师的一篇散文中,我知道沈从文先生去世后,他的夫人张兆和先生特意把沈先生生前坐过的一把椅子送给建功老师作留念。张兆和为此还专门写了张条子来,说是“立此为证”。我想,在老一代文人眼中,这位当时时届中年的领导,也算是个“好人”吧。

所谓“好人”,实在是一个很宽泛的评价,陈建功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待人真诚、做事认真。五年前我去北京办事,之后联系上了作家出版社原副社长潘宪立和部队的几位老战友。我告诉他们有好多年不见建功了,想请他出来一块坐坐。电话打通后,我们在路边等他。不大一会儿,建功就来了。几年不见,已是满头白发。他手里提了个纸袋,里面装了两瓶茅台。我说,是我请您出来坐坐,您带酒干吗。他笑了,说,大老远的来了,怎么好意思让你破费呢。对人诚心诚意,一辈子都在努力地顾及别人,甚至深及心理感受。这就是建功老师。

最早认识建功老师,是从他那几篇获奖小说开始的。《丹凤眼》《流水弯弯》等等,这些小说给开始步入文学写作的我以极大的启迪。20世纪80年代,我的散文《飘动的花窗帘》获得了《人民日报》征文一等奖。在绍兴领奖时,《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老师对我说,小高,你这篇散文的题目特别好,我很喜欢。他停了一下说,你看过陈建功的小说《飘逝的花头巾》吗?我赶紧说,老师英明,我这篇文章的题目正是受了它的启发呀。也就是那个八九十年代,我每年都有若干篇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上。有好几篇还获得了奖。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受过建功作品的影响。

也许是心有灵犀吧,从第一次见到建功老师,我就觉得与他特别投缘。老师也一直关注着我的成长进步。为鼓励学生,老师曾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宗仁老师一起来广州,参加广东作协为我举办的散文研讨会。在会上,他引用汤显祖的名句说,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士。他表扬我文章里有“奇士”风范,令我得意了好久。

建功老师曾问我写不写小说,我说,开始也写过两篇,后来觉得写小说太费时,就放弃了。我只能走业余创作之路,因为我是一个六根不净之人,想写东西,又想在仕途上有所进步。老师哈哈一笑,说:“辞赋小道,壮夫不为”,自古已然,理解万岁,理解萬岁。

我知道建功喜欢打乒乓球,喜欢端砚,喜欢红木家具,却又由此知道了他对“喜欢”有不一样的解读。那天下午,我的一位好朋友,也就是著名歌手常石磊的父亲常光对我说,石磊从上海回来了,他建议今晚聚一下,说不定酒酣耳热,激发了灵感,专门为你写出一首曲子来呢。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常石磊有那么大的名气,但也觉得受用不起。便对常光说,我是个俗人,就免了吧,我建议他不妨认识一下建功老师。我告诉常光,建功主席来了,今晚就请你与建功老师打一场球如何。常光经常说他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一号种子,我想让他会会建功老师。第二天我问常光战况如何。常光沮丧地说,老家伙套路太熟,打法太新,我有些摸不到边呀。当时我想这可扫了常光的兴了,作曲子的事按下也罢。

还有一次,趁建功老师来广州出差的机会,我带他去肇庆看端砚,接待我们的是市纪委书记高连生。高书记与建功老师是北大校友,老同学相见甚是亲热,午饭后,高书记把我叫到一边,说,老同学碰在一块儿不容易,我老伴要自己掏钱给陈主席买一方砚台,你先帮我掌掌眼?我赶忙说,这事要先问一下建功老师,建功老师听说后对我说,你替我转达对老同学的谢意,端砚名贵我当然知道。但是喜欢,不一定要拥有,再好的宝贝,收藏岂可穷尽?因此藏宝何如访宝?访过了、赏过了、羡叹过了,请君善藏,代我,也代天下访家藏之,岂不活得轻松?这叫不耗一文,尽得风月。

记得建功老师为我们讲课时,喜欢把复杂事情以浅显甚至直白的言说道破。比如记得他曾说,什么是小说?小说就是把你认识的、想象的一堆人凑在一起,热闹热闹。随后他又说,热闹可不是瞎热闹,是给读者“重新铸造一个世界”。我当时就想,写散文,特别是写人物散文,大约也就是把自己所历所见所感连缀一起便是。而陈建功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不是流水账,得为读者展示你的情感世界。哪怕连缀成陆放翁所爱的那种“百衲衣”也成——“朝冠挂了方无事,却爱山僧百衲衣”。“百衲衣”还是“百鸟衣”,展示一种“精气神”,是最要紧的。

杂谈如上,也不知道能否展现陈建功的一点精气神儿。看着无意中找到的20年前的馈赠,忽想,这粗布僧衣穿到建功老师身上会是怎个模样?老师南人北相,脸庞方正,剑眉下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还有一对大且厚的耳垂。建功在一篇访美游记里写过,在美国一家老人院里,一位老人曾招手唤他过来,捏着他的耳垂说:“你这耳垂儿真好看呀!”建功捏捏自己的耳垂儿,笑道:美国人也重视耳垂儿吗?我妈妈也这样夸我呢。这让我想到建功和我提过他家的祖训,叫“忠厚传家”。

猜你喜欢
建功耳垂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耳垂有什么用
耳垂有什么用
麻小红
耳垂皱纹多,当心冠心病
再送一只“肉夹馍”
从耳垂看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