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2020-10-30 01:53崔萌赵占永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规划区森林草原塞罕坝

崔萌 赵占永

摘 要:该文介绍了塞罕坝林场现规划区的发展现状,从生态战略、生态文明品牌、保护地集群3个方面分析了规划区的优势,剖析了规划区现存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规划的长远意义,为保障塞罕坝林场森林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草原;规划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5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9-0063-02

近些年来,随着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的发展,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一面鲜明的旗帜,塞罕坝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生态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保护京津冀的环境放在首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生态文明的保障。为明确新时代发展定位和战略任务,本文对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塞罕坝林场规划区发展现状

规划区位于河北省冀北山地与蒙古高原交汇区,北与内蒙古接壞,毗邻浑善达克沙地。规划范围包括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和御道口镇、姜家店乡、宝元栈乡、哈里哈乡、大唤起乡、燕格柏乡等6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6′33″~117°46′0″,北纬42°3′19″~42°36′14″,东西长83km,南北宽63.3km,总面积270688hm2,现有总人口45804人。

规划区内土地以林地、草地为主,其中,林地面积17245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3.71%;草地面积75768hm2,占27.99%;耕地面积13554hm2,占5.01%;建设用地面积1441hm2,占0.53%;其他地类总面积7473hm2,占2.76%.规划区地处森林、草原、沙漠交错带,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主要由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丛、草甸和沼生植被组成。区内有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御道口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木兰围场片区。规划区内湿地面积15700hm2,其中,滦河水系的“小滦河”发源于塞罕坝机械林场,辽河水系的阴河源于接坝地区千茬营子,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最大的河流。规划区内主要河流有吐力根河、撅尾巳河、羊肠河、如意河、小滦河、伊逊河、阴河。规划区生现配备有森林消防人员239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人员25名。已建19座人工嘹望塔,并配有森林消防运兵车、风力灭火机等防灭火机具装备,以及烟雾机、喷雾机、杀虫灯等病虫害防治设备。

2 森林草原规划的核心优势

2.1 生态战略位置突出 规划区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防风固沙重要区边缘,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在京津冀生态协同圈中处于京北高原生态防护区,是一道横亘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绿色屏障,是浑善达克沙地南移的重要阻滞带,也是滦河和辽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对京津冀地区阻沙源、涵水源、保水土、净空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态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2.2 生态文明建设品牌价值独特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历史是一部生态文明建设史,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是中国生态建设的特色名片,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 ,在世界范围享有一定声誉。3代塞罕坝人将茫茫荒漠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不仅肩负着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窗口作用,更承担着传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历史使命。生态文明建设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塞罕坝机械林场具有世界级生态文明建设品牌独特优势。

2.3 自然保护地集群优势明显 规划区内涵盖了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北部与内蒙古乌兰布统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形成华北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对于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栖息地面积和生态廊道,形成京津绿色生态屏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规划区域内自然保护地面积28810hm2,占规划区总面积的7%。其中,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含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御道口牧场管理区(含街道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红松洼牧场(含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木兰围场片区内。

3 规划区存在的问题

3.1 生态系统功能亟待提升 规划区内森林覆盖率虽然较高,但人工林面积大,占比高达66%,且树种结构单一,成过熟林面积大、年龄结构不合理。天然次生林中低质低效林比重大、林分结构不合理,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总体偏低。部分区域草原超载严重,退化草原面积12120hm2,占草原总面积的11.41%;沙化土地面积68078hm2,占总面积的23.55%.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承载力低等生态问题依然突出,生态建设和保护压力巨大,全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森林、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仍然任重而道远。

3.2 防火形势依然严峻 规划区属于重点森林火险区,林草植被盖度高,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失控蔓延。区域内配电线路长302.34km,60%跨越林区,40%跨越草场,且导线大部分为钢芯铝绞线,一旦发生断线事故,易引发林草火灾。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程度加重,林下可燃物载量增多,火源管控难度加大,防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现有防火基础设施落后,装备较差,地处冀蒙交界区域通讯不畅,防火信息化建设和扑救能力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急霄提高预防和综合扑救能力,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减灾体系建设。

3.3 有害生物防控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转暖,适生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加,以前很少发生过的落叶松松毛虫、落叶松八齿小蠹、白毛松皮象等相继暴发成灾。区域内常发性有害生物已由过去几种增加到现在十几种,且发生危害势头十分迅猛,例如“松材线虫病”已经传至辽宁全境及天津市,对塞罕坝及周边区域松科植物资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由于监测能力有限、防治手段落后,对暴发性、突发性病虫害难以实现有效管控,灾害损失较大。因此,今后迫切需要改善防治手段,加强体系建设,提高有害生物防控的整体水平。

3.4 区域保护管理机制需创新加强 规划区内现有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分属不同单位管辖,保护能力参差不齐,保护与发展矛盾比较突出。资源(森林、草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监测平台间、不同监测体系间协同联动效果较差,一些关键监测指标的缺失与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要求仍存在一定距离,尤其是生态保护、防火以及有害生物防治等大数据融合度低。为了有效推进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亟需借鉴国家公园管理经验,进一步优化创新协调管理机制,切实改变目前管理机制不顺,职能重叠的现象,通过简约高效的协调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生态建设与自然保护职能,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提高保护能力和工作效能,协同推进区域绿色发展。

4 规划的长远意义

4.1 全面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发展全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作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其周边地区生态建设,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抓手,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

4.2 引领全国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是全球环境治理的中国榜样。推动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示范区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弘扬塞罕坝精神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推广塞罕坝机械林场成功经验,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名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3 全面性 在全面分析规划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生态保护的总体要求、布局和重点任务,全面加强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区域生态保护,构建以大面积森林为基底、自然水系为骨架、草原绿地为支撑、生态廊道为网络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快首都“两区”建设步伐,打造拱卫首都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规划区森林草原塞罕坝
雷思维调研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治理能力四川“三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获批准通过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吉林省启用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科技创新系统
山西省启动“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
城市规划区内涵的演进及其多元化解构
塞罕坝之歌
塞罕坝
塞罕坝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