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新“看重”国际空间站

2020-10-30 01:56杨震
世界博览 2020年20期
关键词:载人空间站太空

杨震

从国际空间站的冲天炉中观看到的太空景象。

空间站内宇航员的活动休息空间。

国际空间站由多国参与建设与使用,其特点是体积较大,在轨运行时间很长。

自从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在太空领域就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态势。最近,这种态势又一次得到了体现——9月24日,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汀在美国参议院接受质询时表示,美国必须要设法保持自己在低地球轨道的载人航天设施存在,这样就能阻止中国获得战略优势。布里登斯汀甚至说:“不能把低轨道交给那些不把美国利益放在心上的人!”这段话的背景,是中国天和空间站即将进入正式部署阶段,而美国牵头建立的国际空间站,却面临着即将没有钱维持的窘境。问题来了:美国如此看重的项目,为啥缺钱了呢?

美国与国际空间站——从宠儿到鸡肋

人类的未来是星辰大海。然而,走向星辰大海,进行复杂而大量的太空实验必不可少。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太空实验来说,仅仅依靠这些卫星和航天器是远远不够的。科学家们需要大型的、可重复使用的、能在近地轨道上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在其中生活并承担多种复杂任务的航天器。但这种大型的航天器并不是一个国家的财力、物力和科技水平所能完成的,对于这种投资大、风险高而一个国家又无力承担的大型科学研究项目而言,进行国际合作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于是,国际空间站便应运而生了。

所谓“国际空间站”,一般是指以探测、研究和开发空间为目的的永久性载人或不载人的空间物体群或系统。它是人类历史上在太空领域的最大规模的科技合作项目,其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利用外空特殊的低重力环境进行科学探索、发展新的技术、为遥感地球提供平台以及对宇宙进行探索。早在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就提出了建立国际空间站的设想。目前,通常所说的国际空间站是指1993年开始实施的空间站计划,目前参加该项目的有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和欧空局的 11 个成员国,总共16个国家。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其各种部件是由合作各国分别研制。国际空间站由多国参与建设与使用,其特点是体积较大,在轨运行时间很长,功能齐全,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为人类提供了一个长期在太空轨道上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

在太空站建立伊始,美国对其曾经寄予厚望,不仅将俄罗斯拉入,还起草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为了显示美国在空间探索中的领先实力,布什总统曾于2004年提出其“空間探索愿景”,以载人火星探测为目标,以载人探月为中间步骤。在此愿景指导下,美国空间局进行了大改组,对空间任务进行了大调整。首先是发展新的火箭和载人飞船系统,以取代航天飞机;其次是2016年终止国际空间站计划,2020年载人重返月球。然后,在2030年前后载人探测火星。载人火星探测无疑是当今最前沿的科技探索项目,具有极大的震憾力;而人类长驻月球也是极具吸引力的科技项目。各国学术界对这两项任务从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都进行过许多论证。

但事与愿违。2008年美国新总统奥巴马上任,同时美国引爆了国际金融危机;另一方面,“空间愿景”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许多技术难题和财政困难。2009年6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了以奥古斯丁为主席的10人“评估美国载人空间飞行计划委员会”,委员会于2009年10月向美国政府呈送了报告。报告共九章,问题的核心大概是美国“不可能”在目前财政预算水平上同时进行国际空间站和载人重返月球这两个各千亿美元投资的重大空间项目,必须对计划进行重大调整。从此以后,国际空间站在美国眼中就从“宠儿”变成了“鸡肋”,以至于不得不通过“商业化”来缓解资金困境,其窘况可想而知。

美国再次看重国际空间站

此次布利斯登汀的声明实际上是美国在对待国际空间站问题上的立场发生的又一次巨大转变——美国开始重新重视国际空间站了。那么,美国为何突然改弦更张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是军事方面的考虑。这里主要指美国筹建太空军的考虑。美国从未停止向太空空间进军的脚步。而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看重浩瀚无边的太空空间。实际上,在还没登上总统宝座的时候,这位特立独行的总统就表现出对太空空间的浓厚兴趣——在竞选期间,特朗普的搭档迈克·彭斯在佛罗里达演讲时就谈到,如果胜选就重新启动国家太空委员会,此后,特朗普在竞选时也多次明确表示恢复国家太空委员会,监管太空政策,协调军事和民事太空项目。在上台后的2017年3月,特朗普签署《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过渡授权法案》,表明恢复国家太空委员会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同年6月30日,特朗普总统正式签署重建国家太空委员会的行政令;10月5日,兼任其主席的副总统彭斯主持召开了该委员会的首次会议。

美军90%的军事通信、100%的导航定位、100%的气象信息和近90%的战略情报来自太空系统。不夸张地讲,没有可靠的太空支援,美军的精确制导弹药、远程无人侦察机、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等信息化武器装备都将失灵,美军将退回到机械化战争时代。然而美国在太空力量方面却面临不少困难:美国国防部内有近60家机构对太空资源拥有指挥控制权。其中,11家机构负责监管,8家机构负责采购,6家机构负责提出太空系统建设需求,3家机构隶属于空军,这就造成了令出多头的局面。在军种层面,太空监视、太空支援、卫星发射与控制等太空战职能也没有实现统管,由空军、陆军、海军共同承担。此外,早在1982年,美军就组建了空军航天司令部。时至今日,该部门在编官兵只有2000人,远远不能满足作战需求。在此背景下,美国成立了第六军种——太空军,而国际空间站因其巨大的价值,成为美国太空军事化的首要目标。

其次是大国竞争的考虑。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中美关系就开始发生微妙变化。而特朗普执政后,明确将中国定为战略竞争对手。航天工业是美国“再工业化”的抓手之一,更是带动整个工业体系的重要动力。在特朗普看来,美国必须在航天工业上始终保持对中国的优势。而中国近年来在“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嫦娥”探月工程、“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让美国开始认识到中国在该领域的能力与潜力。为了保持住其优势,美国开始重新重视太空站。布里登斯汀的那句话充分说明了这种心态的强烈。

衛星图片显示的乍得北部Aorounga陨石坑。

印度恒河三角洲的红外照片。

科学家们利用卫星观测,为整个大堡礁绘制了一套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图,这是识别、管理和保护水下生物的关键一步。

这是一张在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地球自转长曝光照片。

最后是产业竞争方面的考虑。太空并非只是兵家用武之地,神秘的太空对人类来说,又是上苍留下的福祉。冷战结束后,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经济力量是未来决定国家力量的关键因素,以经济科技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将取代传统的军备竞赛,成为国力的消长之源。每年美国对航天局的投资可以在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新技术发明方面给国民经济带来大约6-10倍的回报,很少有其他商业活动能拥有如此高的回报率。游弋于外太空的诸多航天器不仅可成为军事力量的倍增器,而且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同时,一切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为人与社会服务的。空间的开发、深空的探测、载人航天的发展最终将扩大人类知识领域,在不远的将来这种贡献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突出。航天科技和航天工业的发展使人类得以脱离地球逍遥漫步于茫茫宇宙空间,有利于各个国家解决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爆炸等问题。从现今科技水平和可预见的未来来看,这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巨大的空间站将成为移动的太空城,月球和火星将成为另一个“地球村”。有鉴于此,美国在空间站重新投入巨大资源将会成为可能。

趋势与影响

美国此举将会在几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是中美在太空领域竞争的一面将会更加凸显。如前所述,此次美国重新重视太空站计划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美国的大国竞争理念的,而美国大国竞争的核心就是要遏制中国。现如今,美国将针对性很强的太空站计划提上议事日程,在美国冷战思维的背景下,中美太空外交关系中竞争甚至对抗的一面不可避免地会被扩大并影响双边关系。

其次是美国可能追加对国际空间站的投资。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是目前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太空设施,它大约有两个足球场的大小,人类依靠其在太空中站稳了脚跟。美国为此耗费了近20年的时间和超过1300亿美元。本来美国不想对此继续投资,但是现如今既然已经决定搞大国竞争、获取对中国的优势,那么对国际空间站的投资还必须追加,否则美国的既定目标无法实现。

最后是美国的相关产业将会因此受益。空间站有利于人类长期生活在太空轨道,可以提供更为直观的观测机会,它的综合性能要超过遥感卫星。空间站还可以进行人体生命与重力生物学两方面的重要实验,而地球实验室只能尽可能地模拟太空环境,但空间站可以直接利用这一天然条件,进而促进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的发展。而空间站本身,对于促进太空发电站、太空旅游甚至后续的太空永久性居住区都有积极作用。在美国“再工业化”的计划推进不力的当下,国际太空站计划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够拿出这笔钱的话。当然,该计划最后的实施将会不可避免地遭受资金以及疫情等多方面的阻力,能否达到其最终目标还需要拭目以待。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世界航天格局将会因此受到影响。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载人空间站太空
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
自制空间站模型
空间站日记
上太空,安个“家”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