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一种美食 更是一张名片

2020-10-30 03:30谭振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6期
关键词:丽水香菇

谭振华

摘  要:对于浙南处州而言,鲜醇甜美的处州香菇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张文化名片,还是世代相承的记忆。救死扶伤的菇山秘方、耐人回味的菇山谚语、悠悠动听的菇民歌谣、美味可口的香菇烹饪,在当今盛世中仍散发着浓浓的菇香。

关键词:丽水;处州;香菇;文化名片

浙江丽水古称处州,乃“六江之源”,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福安江水系,山岭交错,溪涧纵横,耕地极少。处州山脉属武夷山系,主要有仙霞岭、洞宫山、括苍山,呈西南向东北走向,分别延伸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处州山岭多,气候适宜,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因而境内生态环境优越,为这里的渔业生产、农业生产以及中药材生产和食用菌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处州,山珍土味随处可见,而名气最大的当属香菇。香菇,又名香蕈,是食用菌的一个主要品种,是我国传统的“山珍”之一。香菇被人们誉为“菇中皇后”,其“肌理玉洁,芳香韵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诸菌之冠,蔬菜之魁”美称。香菇不但是席上之珍,还有独特的药用价值,是药中之宝。

处州洞宫山脉的腹地,有一块由龙泉、庆元、景宁三县连成一片达1300平方公里的香菇产区,它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的发源地。菇区三县中,庆元有“中国香菇之乡”“中国香菇城”的美誉。

香菇探源,不能不提庆元县百山祖的龙岩村,“香菇之祖”吴三公就出生在这个群山环抱、潺潺流水村中流过的深山村落里。吳三公又名吴昱,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因兄弟排行第三。吴三公常入深山密林狩猎和采集野生菌蕈,在日积月累的观察中发现伐倒的阔叶木表皮被砍伤后,伤处常长出香菇,此法屡试屡验,这便是人工栽培香菇“砍花法”的由来。在生产实践中,吴三公还发现一些树木虽经砍花却多年不出菇,不知何故,无奈之下不禁仰天长叹,以斧猛敲,这一敲不要紧,却惊动了菌丝的萌发,数日后菇出如涌,此便是后世菇民不传之秘“惊蕈术”。他创制出古老砍花法和惊蕈术,为贫穷的山区菇民开辟出一条良好的生存途经,深受人民爱戴和尊敬。古代菇民感念他的功德,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在后广盖竹兴建起“灵显庙”祀奉吴三公为“菇神”。

除了吴三公,对处州香菇业影响重大的另外一位人物就是刘伯温。相传,明太祖朱元璋登基金陵之初,遇到严重干旱,为祈雨而食素。吃惯鸡鸭鱼肉的洪武皇帝对青菜豆腐毫无胃口,宫廷内外为此发愁。刘伯温进献处州香菇供皇上食用,皇上闻香菇之味顿觉心旷神怡,醇香甜美的香菇让朱元璋龙颜大悦,赞不绝口。刘伯温便趁机对皇上说明龙景庆三地山多田少,民贫甚瘠,当地百姓只有种香菇这门技艺可以维生。皇上不仅同意了三县的专利权,还将处州香菇列为宫廷的贡品。从此,龙泉、庆元、景宁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传统菇民区。所以有了“朱皇亲封龙景庆,国师讨来种香菇”这样的歌谣,而国师刘伯温也因此被三县菇民奉为菇神。

处州菇民在深山菇场的生活是简单而寂寞,在这种隔绝的山野社会里,他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中创造了独特的“香菇文化”。古代菇民把生活规矩、生产手段、交易方法等编为山歌来唱记,形成了迥异于当地方言的“山寮白”。菇民们还独创了一门在武林中独树一帜的“香菇功夫”,其中“扁担功”流传至今。处州菇民千百年来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香菇文化,如香菇歌谣、菇民戏曲、祭祀习俗等,不仅是处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饮食文化的重要非物质文化。

菇神庙会是香菇文化的集中表现。每年农历七月份,香菇丰收的季节,庙会如期举行,菇民暂时放下沉重的劳动,聚集在一起,杂耍、演戏、放焰火,习武练拳,交流技艺,尽情狂欢。菇神庙庙里供奉的菇神主要有:传授香菇栽培法的五显大帝、发明香菇砍花法的吴三公、取得香菇栽培专利权的刘伯温。菇神庙会是菇民们最盛大的节日,而“菇民戏”是庙会上最受欢迎的节目。菇民戏起源于明朝,是菇民借鉴婺剧词曲,吸取赣南乱弹唱腔的特点,在劳动空闲时表演、传唱的民间戏曲。菇民戏丰富了菇民孤寂乏味的深山生活,给他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庙会期间,菇神庙成为三县菇民膜拜之地,菇民社会重大事件均在庙中进行协商。

菇民以种菇为业,向来过着秋去春回的“候鸟式”生活,因此他们有自己的特殊食俗,尤其是节日食俗。如春节,“礼神及祖,插柏枝,盛柿橘,举家食素”。由于男人在外地种菇,不能回家过年,家中只有留守老幼及妇女,照常祭祖,举家食素以示对神及祖先的虔诚,希望神及祖先保佑男人能菇业兴旺、平平安安。而外出种菇的男人在只能在深山老林里过春节,他们会准备酒肉祭祀天地神灵及吴三公。

八百年来,数万处州菇民为了养家糊口,秋去春归,深居大山,辛勤劳动。村口那一座座廊桥,见证了菇村风风雨雨,承载着菇民千百年来的历史记忆。进山的菇民在廊桥上和家人依依惜别,廊桥也成了他们上山种香菇前的集合点,更是菇民们返乡时日夜期盼的灯塔。廊桥上设有神龛,供人们祈福,寄托菇民的美好愿望。菇民们带着致富梦,唱着山歌走进菇山:

菇山谣

快打谷,快进山,多办柴火去菇山。

去菇山,有银担,明年三月转回乡。

半担银两买田山,半担银两买布衫。

若要良田千百畈,多铸馍糍去菇山。

香菇,这种自朽木之中孕育出神奇的植物,没有艳丽夺目的颜色,也没有妖娆妩媚的身躯,却周身都飘散着缕缕醇香的气息,她那独有的沁心之香撩起了舌尖上的激情,是王的珍馐美馔,更是平民的佳肴美味。处州菇民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香菇,香菇也哺育了处州菇民千百年,“声弥遐迩惊华夏,不上瑶台富穷乡”。香菇文化融入了瓯江子女的血脉,瓯江水中流淌着的是永不干涸的带着多少辛酸泪水的香菇情,救死扶伤的菇山秘方、耐人回味的菇山谚语、悠悠动听的菇民歌谣、美味可口的香菇烹饪,在当今盛世中仍散发着浓浓的菇香。

猜你喜欢
丽水香菇
做丽水青山的“运营商”
丽水发现新物种
香菇
丽水古堰画乡
香菇
瓯江丽水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