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鸣远松桩”的花器造型和文人雅韵

2020-10-31 09:2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雅韵花器宜兴

周 旭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翻阅紫砂壶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浓郁的文化氛围。紫砂的发源地宜兴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我们最为熟悉的紫砂“供春壶”就是明代文人吴颐山在金沙寺中读书学习的时候,他的书僮龚春在寺内僧人的指点之下,根据千年银杏树的树瘿形态设计制作而成,后来在文人阶层的广泛宣传和推波助澜之下逐渐普及开来,特别是喜爱饮茶之人在慢慢的实践过程之中发现紫砂良好的透气性和不夺茶香的特质,同时就是长期的茶叶隔夜也不会发馊,在经过长期的泡养和把玩之后,紫砂壶会饱吸茶汁,形成油润的包浆,焕发出幽幽的暗光,让许多的紫砂爱好者沉迷其中、爱不释手。宜兴的紫砂艺人们在世世代代的传承过程之中,充分地利用了紫砂泥料良好的可塑性,把紫砂的形态演绎而成圆器、方器、仿生器等等不同的品类,让我们在欣赏紫砂艺术的同时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审美观念和爱好来挑选适合自己的玩器。在这其中,特别是紫砂仿生器的存在,使得紫砂艺术和其它的陶瓷器具有了完全的不同,通过全手工的成型方式,紫砂艺人们把自己对于自然和生活的观察演绎出来,同时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1、紫砂壶“鸣远松桩”的花器造型

图1

紫砂作品“鸣远松桩壶”(见图1)在延续了传统的紫砂仿生器经典之作,加入了个人的思考和理念,在师古而不泥古的基础之上,为我们带来紫砂艺术无穷的魅力。众所周知,作为明末清初的紫砂巨匠,陈鸣远作品主要的特点就是特别善于观察自然,制作仿生的器型,其代表作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等等,均极具自然生趣,同时融入文人气息,把自然型壶在明代紫砂艺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此壶壶身采用了松桩的形态,古朴自然,上面的纹理形态凸显出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之感,让人观之不禁地啧啧称赞,尤其是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颇见功力,在端庄稳重之中流露出自然野趣;壶嘴昂扬向上,出水非常爽利,上面的树结形态生动逼真;与之相呼应的壶把圈卷挺括、端握舒适,营造出良好的空间感,壶嘴、壶把、壶口齐平,工整有序;嵌盖的设计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通转流畅;上面点缀的桥型壶钮也是松段的形态,既符合艺术审美,又充满了江南的小桥流水的元素。从整体上来看此壶“鸣远松桩”,一层一层的装饰非常耗费精力和考验创作者的实力,在一气呵成之中还要特别重视细节的捏塑,采用特制的工具一点一滴地细细处理,才能够形成粗糙的纹理和逼真的松针效果,再搭配此壶段泥土黄色的色泽,非常完美地彰显出紫砂艺术古朴自然的味道和山野闲趣的意境,同时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2 紫砂壶“鸣远松桩”的文人雅韵

在紫砂艺术造型之中,以松树为题材的作品屡见不鲜,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许多诗人对于松树的描述。“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代诗人杜荀鹤在《小松》之中这样写道,把松树的高耸入云描写得绘声绘色,“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李太白更是直白地表达了作为树木松树就是最好的,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不改容颜,四季常绿始终如一。还有许多赞美松树傲立冰雪、坚韧不拔品格的诗句,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松树美好品德的赞美和向往,这件紫砂作品“鸣远松桩壶”就是在临摹大师经典之作的基础之上,把对于松树平时的观察和历代佳作之中松树的形态融合起来,让我们在感受到紫砂花器艺术之美的同时,更加能够体会到几千年来中国文人心中的那份铮铮风骨和文人雅韵。

3 结语

正是在紫砂艺术造型的无穷变幻之中,我们可以充分地领略到江南的秀美山川和无边风月,更能够体会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包罗万象和博大精深。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在汲取传统的基础之上开拓创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热爱的紫砂事业,在成就了自我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把这一宝贵的传统手工技艺很好地传承了下来,让我们在忙忙碌碌的今天,机械化千篇一律的产品之中,还能够找到像艺术品一样的紫砂茶器,来慰藉心中的那份久久的感动与期待。

猜你喜欢
雅韵花器宜兴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宜兴釉陶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雅韵新声
游考,我们来啦
雅韵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