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作品“风卷葵”的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2020-10-31 09:2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风卷意趣花器

郁 霞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为茶而生,因饮茶方式的改变而诞生,最初只是简单的实用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造型艺术形式。紫砂壶创作题材丰富,或来源于生活,或来源于自然,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巧思,紫砂艺人们利用紫砂的可塑性,融合运用多种工艺形式,使其在不失实用性的前提下表现出极大的艺术价值。如今,紫砂壶制作已经不仅是对传统的简单复制,更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生活的记录,是心中诗情的喷发,紫砂壶是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其中,花器作品最能体现紫砂艺术创作题材的多样化,也最能体现紫砂艺人们的细腻情感,大自然是紫砂花器创作者最好的老师,紫砂花器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创作者经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融于自然,将旁人不怎么注意的小花小草、小鸟小虫,通过自己独特的构思或联想呈现于壶上,表现出一幅幅清新自然、生动温暖的画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1、紫砂壶“风卷葵”的造型设计

紫砂花器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给人以独特的自然意趣,既营造出美好的意境,增添了人们喝茶的趣味,又给人以丰富的文化意境。紫砂壶“风卷葵”是一款经典花器作品,“风卷葵壶”最初由清代制壶艺人杨凤年所制,此壶是杨凤年模拟葵花的形态制作而成,作品工艺复杂,展现了紫砂花器艺术的巧夺天工。此壶(见图1)临摹经典并诠释经典,作品见之于对传统器型的理解,保留着鲜明的清代特征,又融入自己对现代美学的理解,别致独到。整体观之,作品以风卷葵为形,形态自然逼真,风格古朴雅致,流卷葵叶,钮饰葵干,把以葵茎枝叶扭曲延伸,与壶身、壶盖所饰,筋、纹、叶、茎协调和谐。整器以静写动,壶身被线条包围,将风声表现得淋漓尽致,线条上下有致,上部是斜纹堆叠,恰似枝叶被风吹起,下部是反向堆叠,枝叶的韧性尽显。壶身叶片翻卷有力,片片相依,轮廓肌理层层叠接,中设腰线使整器稳健如山,上下叶片反向流动,任它东西南北风。一捺底饰锦葵花纹,衔接全壶纹落,一脉相承,旋转幻化,似水涟漪,自然妙合,诠释“风卷锦葵”那一瞬的自然灵动之气。筋纹口沿、葵蒂流、把浑然一体,壶身饱满,舒展挺拔,以有形枝叶妙化无形之风。风之所动,锦葵自卷,灼灼其华,逐光向日。此壶制作难度较大,是筋纹器和花器相结合的艺术,制作此壶需要将提前准备的肩和底装上,并在筒身和其它部位提前画出筋纹线的线条,然后堆上脂泥,再理出筋囊瓣来,然后在筒身上堆砌脂泥,以修出立体感。此壶设计巧妙,精、巧、雅又不失庄重古朴、飘逸优美,将葵花的生命活力与紫砂的艺术魅力融为一体,完美呈现。

图1

2、紫砂壶“风卷葵”的自然意趣

提起葵花,浮现在大多数人脑海里的便是它金灿灿的花瓣和永远向阳的热情,总给人以愉快开朗的意趣。向日葵品性坚韧,喜温的同时又耐寒,且对土壤要求不高,向日葵在各类艺术作品中同样多以阳光面貌示人,如梵高名作《向日葵》画面采用明黄色基调,绚烂夺目、恣意繁华;又见于诗词,或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托物起兴比喻人生短暂,光阴寸金,或以“匪以花为美,有取心向日。孤忠类臣子,恒性若有德。”表达忠君思想。葵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且美好的意象,在各类艺术中受到运用,葵花意象在紫砂壶中的运用丰富了作品的意境美,给人以丰富的遐想,让人从中感受到葵花光明、美好、坚强的精神象征,“风卷葵”表现出葵花在大风中舞动的姿态,生动形象,展现出一幅美好立体的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既展现出自然美好的意趣,又表达了此心坚定、向往光明与美好的情怀,让人从“风卷葵”的身上感受到美好的精神力量,以乐观坚强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波澜,以坚定的态度不断努力。

3、结语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集金石书画等多种工艺形式于一体,融合了释、儒、道等文化,可谓艺术的集大成者。紫砂壶“风卷葵”师古而不泥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个人见解,在制作此壶前对葵花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观察,葵花静止的姿态、迎风而动的姿态都映入眼帘,记录在一幅幅写生下,有了了然如胸的把握后才开始进行创作,此壶不仅是临摹,更是脑海里对葵花的写实,是发于真心的自然流露。

猜你喜欢
风卷意趣花器
刘红霞
微光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随意赋彩,对印成像——儿童水墨表现的形式意境与内涵意趣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回 味
陈建明“意趣”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