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禅妙莲不染尘
——“佛莲壶”的艺术表达与佛性境界

2020-10-31 09:2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佛性壶盖莲花

濮 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多元的,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优秀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大的前提,观察各种优秀的中国传统艺术品都不难发现其中的文化痕迹,紫砂壶就是中国传统陶制手工艺品中艺术水准较高,文化特征鲜明的杰出创作之一。紫砂壶与中国茶道文化息息相关,茶道文化高雅脱俗,有儒释道相结合的特点,这种文化影响同样渗透于紫砂壶创作之中。“佛莲壶”这件作品就运用莲花图腾将佛教文化与紫砂壶艺术结合起来,在工艺美感之中打造佛性境界,提升作品内涵价值,说明了紫砂壶通过文化思想丰富造型表达及艺术价值的特征。

紫砂壶的色彩是比较丰富的,有最受人们认同和喜欢的紫红色或棕红色;有淡雅明丽的鹅黄色或梨皮色;也有别具一格的绿色、灰色或黑色的作品。紫红色或棕红色的紫砂壶是因紫砂泥中铁元素的含量较高,这样的壶泡茶清香宜人,且随时间流逝越发光亮,性能极佳。在中国文化中,紫红色或棕红色是高贵、吉祥的象征,这也是人们偏爱这种色系紫砂壶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原因。

此壶整体呈现出饱满红润的棕红色,色调较为浓郁,饱和度较高,较易呈现出丰满圆润的美感,泥料的纹理比较细致,使作品表面有透亮的光泽,尤其是在作品较为突出或转折部分表现得更加明显,说明紫砂泥与作品造型之间恰当地结合起来能够产生更强的艺术效果。除了视觉上的美感体验,光滑的泥料更能提供给人舒适的手感,在触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佛莲”强调的是纯净脱俗之境界,泥料的精致美感正是这种佛性境界的表层展现,在泥料与作品意境之间构建起关联。

壶的整体造型结构是十分传统的,这样更有利于展现紫砂壶线面结构的方式与工艺特点。壶身造型与紫砂壶经典壶型“仿古壶”的结构相似,壶身微扁,上部最为宽大圆润,身型饱满玲珑,整个壶体是比较小的,有利于呈现紫砂壶的精致感。壶身的线面结构简约清晰,外部线条巧妙地包围着壶身又没有紧张感,精心设计的弧度使作品内实外虚,更加轻巧可爱。壶的肩部平整且宽阔,在与壶身两侧线条过渡时讲究自然圆融,壶颈部与壶身形成完美的线条过渡,有利于凸显壶盖处的设计。整个壶身造型所表现的是紫砂圆器珠圆玉润、隽永耐看的特征,在整个紫砂壶艺术创作中,圆器是非常重要的造型,源自于中国陶瓷制作的传统与人们的使用需要。

壶身两侧自然连接壶嘴与环形的把手,在线条上要与壶身承接顺畅,并与壶身形成合理的角度,才能保证作品结构上的美感与基本的使用要求。圆形的壶盖非常朴素,是为后期装饰作准备。壶盖中央的圆形壶钮造型标志,形似佛珠,特点在于顶端作小圆洞开口,好像茶香要从此溢出一样,这一独特的设计还要结合后期装饰来赏析。

“佛莲壶”从造型结构及做工质感上看可归类为紫砂光器中的上乘之作,全面展现了紫砂壶做工的精良,更有利于人们欣赏紫砂壶线条与面结合的特点。壶中的装饰主要呈现在壶盖上,主要表现的是莲花图腾,这一装饰是点明作品主题的重要部分,也是作品佛性的重要来源。

紫砂壶中的装饰技法是十分多样的,最常见的便是运用纹线进行形态模拟。此壶是运用纹线设计出均匀排列的莲花花瓣造型,莲花花瓣筋纹突出,花瓣边缘生动,与壶盖产生明显的层次效果,每片花瓣的大小、形态都是完全一致的,与壶钮相配合构成一朵灿烂盛开的莲花,手工艺人力图呈现莲花花瓣的柔软之态与生机之感,在艺术美之中保留莲花自然特色,只有准确地对莲花之形进行刻画才能进一步谈其中佛性,谈作品文化与艺术价值。

莲花作为一种水生观赏花卉是中国人特别喜欢的,尤其是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更奠定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在佛教文化中,莲花常作为菩萨的宝座出现,象征净土,久而久之莲花便成为佛教文化或禅意的象征。佛教文化与茶道文化之间也有关联,饮茶参禅是人生之休闲,也是提升个人品性与境界的过程,此壶选择莲花装饰的目的便很明确了,主要就是为了营造佛性境界,使作品在艺术气息之中有浓浓禅味。

除了莲花装饰所营造出的佛性境界外,壶身造型也像是一朵盛开的莲花,与莲花纹样达成统一,从作品轮廓到具体装饰皆围绕“佛莲”展开,统一于佛性境界的构建。作品做工的精良也能够体现不受外界干扰,不染凡尘,全神贯注的工艺之心,与佛性禅意构成了内涵与实践上的双重表达,使作品禅味深远,文化深厚。

结语:“佛莲壶”传统韵味浓厚,在佛性境界的营造中赋予了作品以佛教文化的特征以及哲学韵味。本文对作品的泥料、造型及具体装饰来做出说明,从各个方面揭示作品佛性境界的构成,感受到作品做工的精致与不同文化及象征意义在壶中的融合与表达,传达了紫砂壶艺术的传统性、文化性与情感性共建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佛性壶盖莲花
伪造的情书
云莲花灯
“佛性”的兔子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莲花岛再见
佛性青年不拂性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
制怒
一头扎进醋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