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雅成双,工艺天成
——“双圈”紫砂壶艺术特征分析

2020-10-31 09:26张玲玲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红袍泥料花瓶

张玲玲

紫砂壶艺术在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当中堪称独树一帜,它不仅对中国制陶工艺多有传承与发展,也是其他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艺术形式乃至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紫砂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到民族审美、文化及精神的延续。在强大的包容性与极强的承载力之上,紫砂壶还特有一份“亲和力”,强大的实用功能使紫砂壶能够在不失高雅与高贵的基础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有了稳定和广阔的传播空间,这是相当一大部分传统艺术品所无法企及的,在深厚的传统与民间土壤培育下,紫砂壶艺术在新时代依然活力充沛。本文所聚焦的这件“双圈”就是一件能很好地说明紫砂壶艺术特点与价值的作品,我们将在分析其艺术特征的过程中具体感受紫砂壶艺术的魅力。

1、大红袍:精品成就精品

对于泥料的选择是制壶的出发点,泥料决定着作品的色彩、质感以及价格价值。紫砂泥是十分珍稀的泥料,基本分布在中国江苏宜兴地区,紫砂壶故称“宜兴紫砂”。珍稀不代表单一,紫砂泥的种类还是比较丰富的,“双圈”所采用的就是十分珍贵的“大红袍”制成。

此壶通体红润饱满,颜色极正,泥料的光泽度最引人注目,在壶表面形成水光潋滟的质感,在波光粼粼中可见泥料细致的纹路,有来自自然与泥土的气息。总体上看,此壶将大红袍这种泥料的特征表现得完整且完美,作品富于华美高贵的气息,又充满喜气洋洋,吉祥如意的美感,准确阐释了紫砂壶贯通高雅与民间的特征,除此之外,大红袍泥料成型较难,这无疑增加了作品的工艺水准,每一件用大红袍制成的壶都是极难的精品,收藏价值较高。

2、造型:御用花瓶与“双圈”的结合

此壶的基本造型来自北宋宫廷御用花瓶,体现了紫砂壶艺术对其他艺术造型的借鉴与融合。壶身为弧度适中的椭圆形,有雍容华贵之美又不会过于古拙,较一般紫砂壶突出的高度使作品较为挺拔,壶颈部与壶底部相互对称,使壶身轮廓线条具有整齐对称的变化美感,有利于突出壶身的圆润饱满。壶盖为草帽形状,与壶颈部衔接时边缘线条突出立体,作品各结构中间的特点就更加分明了。壶的整体造型有北宋宫廷的华贵端庄之美,尤其是与大红袍泥料结合,更显奢华大气。这一造型中也包含着紫砂壶线条结构的诸多特点,比如线条运行与节奏变化的平稳过渡,比如作品上下、左右之间的对称,这都是保证作品稳定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工艺要求,在对北宋宫廷花瓶元素与紫砂壶艺术创作基本理念的融会贯通中实现古典美。

作品另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是作品的主题,就是“双圈”,这或许也是紫砂壶艺术中最富音律美的一种造型设计。首先我们先看壶的各个组成部分,它的壶嘴、把手及壶钮造型均比较传统且结构清晰。壶嘴采用直线运行,把手与壶钮根据作品结构及使用需要分别形成两个圆环,这也可以看作是壶中的第一处关于“双圈”的表现。在壶钮与把手上分别套着一个小圆圈,这是表现“双圈”主题的主要部分。两个小圆环灵活地套在壶钮与把手上,在使用此壶时,它们便会随壶而动,与壶体碰撞发出清脆响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音律美。在制作上,双圈看似非常简单,实际上颇为讲究工艺细致,既要与壶钮、把手精准结合,又不能在烧制后发生粘连,需要手工艺人精准的控制才能达到,才能表现出双圈的独特效果。

3、气质:古典华美与活泼灵动相结合

作品整体那种古典大气的风格十分强烈,其中又包含着双圈所带来的活泼气息,象征紫砂壶艺术以传统为根基,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时代特点。在壶身上可见一些墨色的陶刻纹样装饰,在壶面上由右上至左下延伸,入枝干正在生长,象征紫砂壶艺术潜在的生机。陶刻纹样与泥料融合极好,保证了泥料整体效果的呈现。

“双圈”这件作品以传统为艺术根基,手工艺人对泥料、造型及双圈装饰等的选择皆来自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积淀,各种元素的完美融合恰恰说明了传统文化与紫砂壶艺术发展中的稳定性。无论是北宋的御用宫廷花瓶,还是诞生于明代的紫砂壶艺术,其中都透露出中国古典艺术对平衡、端庄与大方美感的认同。“双圈”制作工艺精良,处处彰显细致又不显过于雕琢,使大红袍泥料的美感得到了完美表现。独特的双圈设计在作品中赋予了作品深厚又活泼的旋律,这旋律来自紫砂壶艺术五百年的历史,来自手工艺人们对紫砂壶艺术创造、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

结语:中国人以成双成对为美,“双圈”这件作品在这一点上是能够反映出中国人的审美观念的。本文对“双圈”的泥料、造型及气质均进行说明,在揭示其中的古典元素基础上,以现代眼光透视,理解这一作品中所体现的紫砂壶艺术发展的潜力。“双圈”体现了紫砂壶艺术富有包容性与创造力的一面,这是中国紫砂壶艺术能够历经百年而不衰的重要精神之所在,也是未来紫砂壶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猜你喜欢
大红袍泥料花瓶
小鞭炮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大红袍
花瓶怎么碎了?
韩城大红袍花椒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女神就是不做花瓶才鲜活
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