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硕》中体会创作理念

2020-10-31 09:2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秋收树桩宜兴

李 芳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自诞生起就深受人们的关注与喜爱。紫砂壶继承了古老的制陶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使得紫砂制壶技艺更加完善与娴熟。目前紫砂壶的种类繁多,款式不一,造型千姿百态,在长期发展中,创新的紫砂作品层出不穷,惊艳了无数爱壶之人。紫砂壶虽然形态与款式众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坚持着茶具的结构与框架,因此,紫砂壶又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种类,其中花货是最具风格和个性的,也是最能体现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思想感情的。

紫砂壶能发展得如此顺利和迅猛,这和宜兴这座城市有着莫大的关系。宜兴是一处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风水宝地。大自然造化,得天独厚,神奇的紫砂泥孕育了一方至宝。同时,这方水土也养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宜兴的秀美风景为紫砂艺人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灵感,他们将大自然的竹子、松段、梅桩,都借鉴运用到了紫砂壶的造型中。这样子的创作大大地丰富了壶艺的造型和内容,带给大家不同的视觉体验。

花货创作的源泉基本都是大自然,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给紫砂作品带来了新的创新和新的动力。《秋硕》是作者根据秋天丰收的景象有感而发进行创作的,展现了秋天别致的风景,也展现了秋收的喜悦之情。秋天在一年四季中是最特殊的一个季节,一年的劳作在这里都有了回报,它迷人的景色都点缀在金黄色中,紫砂艺人们也用手中的陶泥制成壶来表达对这一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

秋收,顾名思义,就是秋天收割稻谷的季节。饱满的水气浸润着金色的稻田,远方的云雾氤氲着高耸的山脉,风一吹过,稻浪涌动起伏,让人莫名联想到李健《风吹麦浪》里歌词所描述的那般唯美画卷。于是作者有感而发创作这一具有意义的作品《秋硕》,段泥制成的紫砂壶呈现出黄色,就像秋天绵延的金黄色稻海,让观壶者可以从心里感受蓝天、青山与大地带来的力量。向往自然,回归自我,在平淡低调中充满了对人生永无止境地探寻。

《秋硕》意为硕果累累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壶体为树桩造型,秋天果园里的一棵果树,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成长,秋天里即将收获一树的果实。作品采用段泥精制,因此壶身呈金黄色,观之砂意明显,触之温润如玉。身筒的树桩极具自然气息,模仿了自然界中树桩的形态,稍作倾斜,纹理清晰,形态逼真,树身上的疤节突出,惟妙惟肖。流、把皆为枝干弯曲而成,与整体相谐。三弯流自然优雅,出水爽利;正耳把苍劲老辣,与壶流轮廓相呼应。截盖光滑服帖,气密性佳,通转不滞;壶钮为瓜果形态,灵动而有生气。秋天瓜架下成熟的瓜果,散发出诱人的芳香。整壶色泽古朴,器型简单,线条之间流转自如,展示了创作者高超的技艺。玲珑精致的壶钮、端握拿捏的壶把、出水流香的壶嘴,都充满了自然情趣,体现了大自然的美感,同时作品在平淡低调中完成了一次壶艺的升华。

作者创作《秋硕》也是对生活的讴歌。秋天丰收的景象是一幅壮观的画面,在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之下,站在山坡上看着农民忙碌的身影,感受着他们的喜悦心情,这样的画面会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震撼与陶醉。不仅是作者看到秋收的景象震撼不已,我们也能从紫砂作品《秋硕》中感受到那一份沉甸甸的喜悦。人生就像一次秋收,春天种下了什么,秋天便收获什么。台湾作家三毛的名句:“每个人心里有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作者在泥凳上,在手中的紫砂泥上,塑造自己心中的那一亩田、一个梦。

作为一名紫砂工作从艺者,正处于一个机会与机遇并存的重要时期。紫砂行业已经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这对于从艺者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发展创新中去寻求一条适合自己壶艺的道路。这个过程是漫长枯燥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浮躁,不能在名利中丢失自己制壶的初心。只要始终如一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从生活和自然中去挖掘新的素材。只待在工作室中创作无疑是闭门造车,只有走出去,去田地里、去果园里、去乡间小路上、去竹海中、去每一个更接近大自然的地方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本质,方能创作出优秀的紫砂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带着浓厚的自然气息和深刻的生活哲理,经得起时间的推敲,经过岁月的洗礼后,可以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秋收树桩宜兴
一截“小树桩”
秋收节
秋收好时光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秋收』
树桩屋
家乡秋收记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