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玉提梁》欣赏宜兴紫砂的独特魅力

2020-10-31 09:26闵华萍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文人墨客宜兴匠人

闵华萍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诞生于明朝,而明代开始,就流行品茶、论茶之风,这正好为紫砂壶的崛起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一壶一茶自从相遇开始,就这样结下了这千古奇缘。在历史长河中,茶寻寻觅觅,历经千年,随着饮茶风气的盛行,茶器不断地演变,明朝正德年间,第一把紫砂壶在一次偶然间诞生了,也正式开启了紫砂壶辉煌的艺术历程。自此人们一改唐煮宋点的品茶之法,在之后的几百年中,紫砂壶与茶,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而紫砂,一度成为茶桌上独领风骚的客者。

不知何时起,文人墨客与紫砂的相遇,造就了紫砂内在的涵养。一壶、一茶、两三文人,亭中相约,咏之、赞之、赏之,脉脉不语的紫砂壶,在温润的茶汤中吸收着文人墨客的温养,就这样悄悄滋长了气韵,涵养了一方。若说文人与紫砂结缘过于偶然,我却觉着在历史推进的长河中这是一种必然!文人身上的儒雅是紫砂壶源远流长得以传承的汲取点,而紫砂壶所特有的修身养性的特质也是文人墨客汲汲而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山乐水。文人与紫砂的情愫总是这么道不清而又说不明。

自从第一把紫砂壶诞生以后,文人和紫砂艺人都投入到设计紫砂造型的事业中,紫砂壶的成型、装饰、烧制工艺都开始完善起来。在此特别要提到一位紫砂名家时大彬,在紫砂行业,时大彬的大名如雷贯耳,他对紫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其中最杰出的一项就是确立了紫砂泥片镶接成型的技术体系,现在大家制壶还是沿用这一套体系。紫砂壶正是在一批又一批坚持不懈的紫砂艺人手中传承下来,并且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优秀。

作为民间艺术中的佼佼者,紫砂壶不断发展与进步,在一代代紫砂艺人的创作与传承中,融合时代的元素,与文化结合,与时俱进,时至今日,已经发展为全民的生活艺术。紫砂的传承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匠人的独具匠心。何为匠心?那是紫砂匠人独坐一隅,低头垂腰,专心致志下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也是匠人指间流转,从一抔泥到一把壶,精工细作的不分昼夜。从器胚到烧制,每一步的小心翼翼中无不是融合了匠人之心,也唯有如此,才可精准把握每一个节奏,完美呈现一把优质的美器,悦人心目而又动人心弦!

《紫玉提梁》是以提梁为造型的一款紫砂器,作者精选清水泥制成,此泥质地细腻柔和,色泽红而不艳,基调复古。提梁壶的造型众多,《紫玉提梁》的造型和大彬提梁类似,但是壶身部分作者做了创新与修改,于是《紫玉提梁》就应运而生。纵观此壶,简单精炼,没有复杂的装饰,但是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到位、得体。线条圆融有张力,在壶身上游走,使得器表的弧线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一般。壶身呈扁圆形状,饱满立体,简洁大器,壶口比较大,大开大阖之间流露出一股爽朗之气。壶嘴呈直流桩,从根部到嘴头渐渐变细,嘴口平整而小巧,甚是好看。壶盖微凸,壶钮是桥型,一切设计得都是恰到好处,无一处不细致,无一处不赏心悦目。提梁呈圆环状,形成的虚空间和壶身的实体空间差不多,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两个相通的扁圆。身筒形成的实空间和提梁形成的虚空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称的两个圆,从而达成了视觉上的一种平衡。整体上给人一种舒适和谐的感觉。壶身正面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位老叟拄着拐杖行走在山川之间。虽然内容简单,刻绘简洁,但是意境都凸显了出来,给人以惬意。

紫砂壶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成为一门难以超越的艺术形式,虽然有很多地方都相继出土砂泥,但是没有一种可以称之为紫砂壶。这个神圣的称谓是宜兴紫砂壶的专有名词,而它的实力却是有目共睹,名副其实的。紫砂壶有着独特的泥料,绝美的造型和深邃迷人的气质,而且功能强大,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独特的魅力使得紫砂壶成为公认的茶具之首,深受人们的喜爱。

宜兴紫砂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每一个细节处都散发出无言的魅力。它简简单单,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鲜艳的色彩,只有一抔泥土的故事,需要你沏上一壶香茶,静下心来,慢慢聆听。时间久了,你会爱上那一抹独特的紫韵,也会欣赏它静默不言的气质。

猜你喜欢
文人墨客宜兴匠人
流动的壁画 匠人的传承
宜兴釉陶
停驻在我生命中的文人墨客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青年匠人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浅谈《长物志卷十二香茗》香文化与文人生活的情状
汽车匠人
浅析紫砂壶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