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的若干思考

2020-11-01 15:25王亚琳
康颐 2020年11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医院

王亚琳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全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医疗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医院的急诊急救能力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院前急诊和院内急救不仅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的最大的生命保障。适当扩大科室面积、更新急诊设备等硬件建设是提高医院急诊急救能力的首要步骤,此外,医院还要不断提高急诊急救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1.261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急救医学的重要性正在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担负着医疗急救任务和紧急救援任务,而急救中心、急诊科室是完成这两项急救任务的主体。急救医疗中心和医院急诊作为急诊急救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1 加强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的必要性

1.1急诊急救医疗体系尚不完善。需要急救的患者大多是突发急症,应该遵循就近送医的原则。但是一个地区几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势必有一些差距,患者家属一般都会要求将患者送到大医院,这就导致大医院急诊室出现拥堵的情况,很多时候就会耽误真正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此外,部分医院的急诊室人员和设备出现不足的情况,一旦急诊患者人数较多,医护人员就无法全部顾及到,势必耽误患者的治疗。而且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急诊首先应该快速明确患者所患的疾病,然后转到院后抢救,这就给急诊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急诊医护人员无法判断或者判断失误,也会耽误患者的抢救。

1.2急诊急救信息化水平较低。现阶段,我国城镇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再加上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使得近些年医院急诊急救的患者相比往年有了很大的增长。传统的急诊急救方式以及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急诊急救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下。只有等到医护人员到来之后才能对患者采取临时的急救措施,如果救护车耽搁在路上,家属又不懂急救常识,情况严重的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这就给医院的急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可以开通远程诊断,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症状就可以指导家属对患者先行进行抢救。通常情况下,救护车的驾驶路线是根据司机的经验确定的,但是如果在司机不熟悉的地方,车辆难免会出现绕遠而延长时间的情况。加强医院急诊急救的信息化建设,可以给司机提供一个最优的路径,选择出路程最短、路况最好的线路。

2 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的问题

2.1专业能力有待规范。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的提高还需要加强对专业能力的规范,急救急诊对非急诊病人不会直接采取拒绝的态度,也不会将其送到就近医院进行诊治,这就导致院前急诊资源的浪费。因此,还需要加强病人的接收规范。

2.2信息化建设落后。医疗急诊急救系统信息化建设落后也是导致能力得不到提升的重要原因,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各种新技术的诞生,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就现阶段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来看,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院前急救不能及时传输到医院,不能进行在线诊断,只有到了急诊室医生才能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查看,在做出治疗计划。而且人口的增加,老龄化的加剧导致急诊科的工作量骤增,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

3 加强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对策

3.1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水平。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每位医护人员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医护人员急救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院整体的急救水平。因此,医院应该要重视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确定培训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挑选医生骨干组建高水平的培训团队,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培训和考核方案,将培训考核结果作为医护人员评级和工资水平的标准之一。医院应该重视急诊人才的引进工作,确保急诊医护人员的数量、综合水平满足医院的实际要求。给在职的急诊医生和护士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鼓励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年轻医护人员从事急诊工作。

3.2提高医院急诊分级诊疗能力。进行急诊分级诊疗是保证危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确保生命安全的有效方案。如果大部分急诊资源都被非危急重症患者占用,这对真正的危急重症患者来说就是非常严重的医疗安全隐患。所以,全国各大医院应该抓紧推行急诊分级诊疗方式,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确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据此安排患者治疗的顺序,让危急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治疗,实现医院急诊资源的优化配置。急诊分级诊疗应该贯穿于医院急诊工作从检查到治疗的全过程。

3.3提高医院急诊急救信息化建设。医院提高急诊急救信息化水平能够实现院前和院内急救信息的共享,将救护车上的急诊系统与医院内部的系统进行对接,能够极大缩短急诊的流程。救护车上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可以将画面和数据传输到医院急诊系统中,医院的急诊医生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给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提供远程急救指导,情况危急时还可以进行远程会诊。医院急诊室的医护人员可以提前做好急救准备,如果医院不具有接收能力,也可以及时告知救护车,让救护车将患者送到其他合适的医院,从而减少路上耽误的时间。

3.4建立急诊患者分流机制。急诊患者分流机制的建立能保证各级医院的医疗资源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也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出最合适的治疗医院,尤其要做好拥挤到三甲医院的非危急重症患者的分流工作。各大医院之间应该建立急救绿色通道,在大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酌情转诊至其他医院。

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院前与院内急救的无缝化衔接,加强院内急诊室急救救治的建设,规范化分级诊疗程序,建立标准和规范,进一步优化就诊流程,使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高效安全的救治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各自的信息化建设,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信息交互,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急救能力和水平,提高急救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艳枫,张洪侠.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2]叶欣,张静,张洪磊.院前院内急救衔接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8,14(2):91.

[3]范颖,袁秀群.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19,15(1):92-95.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医院
ВРЕМЕННАЯ БОЛЬНИЦА ЗА 10 ДНЕЙ!10天建成 火神山医院交付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