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的方法探析

2020-11-02 02:26李青飞
考试周刊 2020年85期
关键词:节奏感小学音乐

摘 要: 随着社会大形势的变革,基础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新的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强调:为迎合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小学教育不应再是单一地指向对文化知识的讲解,而是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培养五育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最关键的。因此,音乐作为美育教学的一部分,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节奏感

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一般是以歌唱为主。教师以教材为参考,带领学生演唱其中的重点曲目。这种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激活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但在总体素质培养上的效果还是不太理想的。事实上,音乐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存在,它是由音色、和声、节奏、旋律所构成的一个有机体,是具有一定综合性的。其中,节奏是最为关键的核心组成,是音乐的动力源泉。因此,想要真正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首先应培养他们的节奏感。文章便以湘教版的教材为参考,对培养学生节奏感的具体策略展开了探讨。

一、 培养语言节奏

音乐的节奏主要是在日常的语言节奏影响下形成的。换而言之,人类的语言本就丰富多彩、变幻无穷。进而,在对语言的需求越来越大时,音乐开始形成。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可以从培养语言节奏入手。

(一)游戏化的练习

人们在生活中的简单交流都是有着一定的语言节奏的。以读电话号码为例,有些人习惯以“三、四、四”的形式读出,有的人习惯以“三、五、三”的形式读出。这种将十一位数字分成不同“组合”再读出的语言模式,就是在不同节奏的影响下行程的。因此,教师就可以观察平时学生的交流方式,并引导他们互相观察。进而,在学生发现自己与其他人说话方式不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告诉他们:“这是因为你们都有着自己的语言节奏”。

紧接着,教师可以说明:“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它也有自己的节奏”。进而,列举不同的歌词引导学生练习哼唱。在一开始,教师可以让他们读出歌词。紧接着,随着他们读得越来越熟练,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读的时候增添一些趣味化的读法,如“快读”“慢读”“连读”等。如此,以游戏化的方式激活他们的兴趣。进而,学生便能在趣味的“读歌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读法的语言节奏变化。紧接着,教师便可以趁热打铁,让他们选择自己觉得最舒服的读法,引导他们将“读”变为“哼唱”,将歌词哼唱出来。如此,学生对语言和音乐的节奏理解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综合语感也会随之增强。

(二)儿歌化的阅读

再者,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就有一些儿歌化的文章。此时,音乐教师可以适当借助知识迁移的力量,带领学生阅读、哼唱语文教材中的儿歌。为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些儿歌往往平仄十分工整,比较押韵,节奏感极强。对此,音乐教师可以带领他们读文章。在学生的朗读有韵有节之后,便可以引入哼唱训练,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节奏感,使其感受到语言和音乐的双重魅力。再者,语文教材中的儿歌化文章都是有一些背景画面的,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乐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直接带领学生哼唱节奏感比较强的歌曲,引导他们自行探究其中的节奏变化。但是,这一方法更适合有一定音乐知识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对认知能力不足的低年级学生意义不大。

二、 融合现实生活

人们都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是听的艺术。因此,在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他们带出课堂,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听大自然的声音,去感悟大自然的节奏之美。如此,加强学生对音乐和节奏切身实际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听的艺术素养。在无法将学生带到自然生活中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将自然生活带到课堂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暴雨的瓢泼声,火车前进的轰鸣声和鸣笛、喷气时发出的声音,清晨的鸟鸣声和夜晚的虫鸣声、雷电的轰隆声等,让学生闭眼、静心聆听,并引导他们挖掘其中的节奏变化规律。如此,在感受大自然发出声音的轻重缓急等特征的同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进而,在其积极性与好奇心被充分调动之后,告知他们:“这种声音的变化就是节奏的变化”,彻底拉近学生与音乐节奏之间的距离,促进他们对相应概念的理解。进而,教师便可以设计“组合声音、表演自然”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模拟自然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应用节奏。例如,教师可以布置“被窗外的鸟鸣声叫醒→在公交车的鸣笛声中来到学校→上课时外面在下雨→课间玩捉人游戏→晚上安静入睡”的主题场景任务,在每一个场景中播放不同的节奏聲音,以不同的参与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达成调动兴趣任务目标的同时完成节奏教学任务,培养他们学音乐的兴趣和节奏感。

三、 借助肢体动作

(一)声势

所谓“声势”,即“发声”“造势”。将其与肢体动作相结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发出声音,以肢体动作的组合表现节奏,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十分常见的训练方式。其中,最为基本的肢体动作有以下几种:捻指、拍手、拍腿、跺脚。在这些动作的变换中,学生的反应能力能够得到提高,敏捷度也会增强。同时,想要跟随音乐变换动作,就必须集中注意力去听。如此,学生听的准确度也会提高,对所听内容的感知也会更加深刻。

以一年级的教学任务为例,学生应学会辨别不同节拍的特征。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从理论出发来讲解,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便可以适当引入肢体动作,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节拍的变化,促进他们对节奏变化的理解。

例如,让学生在听到强拍时跺脚、听到弱拍时击掌。在弱拍休止符出现时,以握拳表示。如此,以简单的、可以发出声音的肢体动作深化学生对节拍变化的感知。进而,在学生对节拍的把握基本熟练之后,引入歌曲带领他们进行系统化的练习,提高他们的音准和感知能力,进一步深化节奏感的培养。

(二)律动

顾名思义,所谓“律动”,就是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让身体呈现出一定规律的摆动,它对学生的节奏感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对音乐教学来说,教师便可以应用此法,让学生在简单的肢体动作变化中感受节奏的不同,以此实现培养节奏感的任务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肢体运动空间,为他们跟随音乐做出相关肢体动作做铺垫。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亟待发展,如果教师只是用语言去讲解节奏关系,很难达成理想的效果,反而是应用肢体的律动做引导更显成效。

对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调动自己的肢体,让他们跟随音乐的曲调和旋律变化轻轻晃动身体,激活他们的节奏学习兴趣。进而,在学生对音乐的陌生感逐渐减弱的同时,适当提供一些动感特征更强的歌曲让他们欣赏。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设计简单的肢体动作。

例如,在带领一年级学生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就可以引导他们模仿军人们踢正步,在倾听《狮子舞绣球》时,就可以引导他们模仿舞狮的动作。如此,给予他们活动空间,活跃课堂氛围,保证他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的集中,在满足其情感需要的同时促进其表现力的发挥。除此之外,复杂的律动还包括指挥、舞蹈等。教师可以鼓励有一定舞蹈功底的学生带领其他同学跟随音乐舞动身体。如此,让同龄人帮助同龄人,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并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

四、 利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即能够在敲击下发出声音的乐器,一般以金属制成,具有响亮、清脆等声音特色。小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尚不完善,他们对陌生的、新鲜的事物往往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也更容易被有趣的声音吸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打击乐器的声音特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打击乐器推进节奏训练的音乐课程。

在湘教版的教材中,分课时介绍了不同的打击乐器。以一年级为例,《我爱家乡,我爱祖国》一部分介绍了“碰铃”和“响板”,《我们都是好朋友》一部分介绍了“三角铁”“双响筒”和“铃鼓”。对此,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相应的乐器,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组成、发声过程和声音、节奏特色。进而,引导他们敲击打击乐器,进行深入的节奏训练。

此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都在提升。教师可以寻找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自行制作打击乐器。例如,在饼干盒周围贴上铃铛,制成“铃鼓”;将不锈钢筷子围成三角形并固定起来,代替“三角铁”。如此,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加以应用,制成有趣的打击乐器,将玩耍与音乐学习合二为一,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节奏感知效果也会随着提高。同时,这一过程也是自主创造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有极大帮助,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 结语

总而言之,是节奏赋予了音乐作品鲜活的生命。教师在向小学生传递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时,首先应从节奏感的培养入手,进而向旋律等方向延伸。简单来说,教师应形成一个意识,即:“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进行”以此为基础,明确节奏感培养的优先地位,勇敢创新、不断实践。转变刻板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态度面对音乐教学工作,将节奏感的训练作为最基本的任务目标,不断挖掘多种节奏教学的方式方法。如此,在不断的节奏感知中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感受力,促进他们艺术素养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焦金浈.如何使小学音乐课堂有序化的实践研究[D].大連:辽宁师范大学,2019.

[2]杨玉婷.趣味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9.

[3]韩晓雪.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探索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魏思源.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5]许梦薇.情美合一:基于情感体验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6]王婧.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8.

[7]谢小青.体态律动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1):84-85.

作者简介:

李青飞,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景泰县草窝滩镇西和明德小学。

猜你喜欢
节奏感小学音乐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