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度下农业院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践

2020-11-02 02:26李修伟梁亚萍董辉吴元华韩卓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43期
关键词:双导师实践教学制度

李修伟 梁亚萍 董辉 吴元华 韩卓

[摘 要] 农业院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拓展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双导师”制度促使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缩短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农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校外基地培养卓越人才的优势,丰富“双导师”制校企合作新模式,巩固实践教学长效运行机制。

[关键词] “双导师”制度;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李修伟(1978—),男,山东鱼台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农药与农药分子毒理研究;梁亚萍(1980—),女,陕西咸阳人,博士,实验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生物农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3-0310-02    [收稿日期] 2020-03-31

一、引言

本科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农业院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农业院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确保实践教学环节,展现农业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2]。农业院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能够将理论教学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有机结合,成为提升农科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同时也是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性探索,标志着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新型人才模式的形成。

二、加强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沈阳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着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

1.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夯实专业知识

沈阳农业大学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专业实践、毕业生产实习,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内容在校内外人才培养基地完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深入到农户、田间进行参观和学习,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专题技术讲座,现场观摩与操作实践等,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强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现实践”,从而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上升到新高度,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学生与技术人员交流,了解实习基地情况,充分认识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以及在农业生产中重要性[3]。

2.加强动手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沈阳农业大学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结合“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产业发展和生产实际制定、完善相关的实践课程体系,并围绕实践教育内容匹配条件设施、教学手段、实施内容建设实践体系。在实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就业以及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做好储备[3]。

三、“双导师”制度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实践

2018年辽宁省教育厅公布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转型与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名单,沈阳农业大学—辽宁万盈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获评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基地每年接纳300人次以上学生实习实践,提供满足专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实习岗位。学校充分利用教学基地资源,吸纳辽宁万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有关专家进入实习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成专业的师资队伍。

1.“双导师”制度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必要性

高素质专业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和基地建设水平的必要条件[4]。高等农业院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师资,应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但部分老师生产實践经验不足,而基地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生产技能都相当丰富,但是这些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充足,因而,急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具的“双师型”教师。

为了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校鼓励专业教师深入校外基地实际锻炼,与技术人员进行经验交流,积极投身相关企业的科研、科技推广以及生产管理等环节。学校聘请优秀的校外专家、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鼓励有企业经历教师参与教学实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出一批具备高素质和实习实训经验的专业人才,组建具备合理的人员结构、优良的专业素质、精良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

2.校企共建“双导师”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队伍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依托基地实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度。学校具有政治思想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和奉献精神的一线专业教师作为校内导师;基地具有长期从事生产实践且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作为校外导师。沈阳农业大学-辽宁万盈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探索校内校外“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队伍由沈阳农业大学专业教师和辽宁万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派的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度。

四、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可持续发展展望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打破了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了社会教育的职能,将传统的“学以致用”观念落实到了实处。“双导师”制度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将学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教育模式进行融合,形成开放兼容的人才培养机制,缩短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周期,增大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比例。

1.坚持合作互惠原则,确保实践教学长久运作

“双导师”制度下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互惠共赢,学校成为企业优秀人才的来源,优秀人才带给企业强劲的发展动力,带动区域性农业人才培训与培养,促使企业为社会提供更优秀服务[5]。

2.探索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新模式,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技术咨询与设计,科技服务等专业特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深受欢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课程融入课程教学体系,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也向高层次人才培养发展,与学校开展全方位合作。校外人才培养基地采取严格的考核形式,如理论考试,实习报告,设计和答辩,现场操作等。

五、结语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是农业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更是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孵化场”,“双导师”制度是人才培养基地运作的重要保障,农业高校要严格落实涉农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高质量的校外基地,并积极探索发展校外基地教学的新模式,形成优质、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实践型应用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严红,张源.大学生校外实习教学基地服务效能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5):228-231.

[2]刘正远,段玉玺,吕杰,等.农业院校农科教合作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45.

[3]王瑞兰.依托校外实习基地 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144-145,172.

[4]王志芳.高等农业院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9):16-18.

[5]姚国新,卢磊,李国元.新建地方高校农科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4(7):202-204.

猜你喜欢
双导师实践教学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中双导师有效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