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0-11-02 02:29陈群林欧启忠
中文信息 2020年9期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

陈群林 欧启忠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设计理念,对课程性质与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环境等进行分析,从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与反馈系统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设计后在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进行了三轮行动,验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高专 学前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 混合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04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如何帮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是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授给学习者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与开发,选择适合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混合式教学能够实现以学生為中心,帮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开展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在“互联网+”咫尺天涯发展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利器。本文拟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相关探讨,以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发较少

高等职业院校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已经达成共识,都将其作为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修课。在分析已经发表的论文和各平台在线开放课程之后,发现国内外针对学前教育特别是高职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和开发较少。

2.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繁杂、陈旧

课程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落脚点。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高职阶段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内容很传统且很繁杂,一般都是从理论到实践,大多数课程都包含了教育技术专业的全部课程体系,是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的简化版,但没有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也没有幼儿园使用广泛的AR、VR、新媒体、家园共育系统等,培养内容的陈旧导致学生毕业后即被时代淘汰,与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要脱节。

3.教学内容与学科特点脱节

教学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基础。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开设有中学、小学等全学段的专业,所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没有为区分细化,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中学教育阶段均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团队也是同一批人,教学内容没有体现出专业特色。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所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没有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学科特点严重脱节的现象,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成了一门独立于专业发展的孤立课程[33][P30]。在市面上仅找到了7本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类的教材,内容多集中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学设计、信息检索、媒体素材获取与应用、互联网应用等,内容缺乏新意,与当前学前教育实际相脱节。

4.课程缺乏特色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特色,发挥好地方特色,为课程建设服务,是很有必要的。广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自治区,沿边沿海,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突出,在课程中需要体现地方特色。目前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没有相应的地方特色,也没有体现出课程内容的特色,课程没有多样化发展。

二、混合式教学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强调学习者自己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各项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目的在于让学习者学会学习,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指向终身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手段而完成意义建构,而不是获得系统化的知识本身[89]。因此,在设计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时,要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学生能够学到什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构建要转变以往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课程用到微课,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学生无论是在校学习期间或者是毕业走向就业岗位,都离不开学习特别是自学,在校期间的学习用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走向就业岗位时既要自己终身学习来应对世界的不断变化,也要面对幼儿园的幼儿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2.以产出为导向

课程从以往的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为中心向学生能力达成转变。STEAM教育向学前教育领域延伸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STEAM素养包含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艺术素养和数学素养,所以在设计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时,要坚持以产出为导向的原则,强调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毕业后能做什么。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问题设计,解决学生在信息化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中会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化问题。课程借鉴本科金课的“两性一度”,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职高专阶段高阶性、创新性和有挑战度的高职金课。

3.以应用为目的

本研究教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以做中学和学中做为主要学习方式,将整个课程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再将任务细化成更小的任务颗粒,每个颗粒就是一个知识点、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案例。设计从低阶认知到高阶认知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在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面对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都要坚持以应用为目的,让学生学有所值、学有所用。促进学生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化,应用教育技术促进自己专业发展。

三、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1.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学習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设计教学活动、检查学习效果和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学习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大领域,并将认知领域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前三个层次属于低阶的认知,后三个层次属于高阶的认知。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幼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为今后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信息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具备在今后的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并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和幼儿园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2.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课程内容来源于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实际,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深入的方向进行设计。第1章介绍幼儿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教育环境创设、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课程整合、信息化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第2章介绍多媒体的获取与处理,包括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检索与获取、幼儿园多媒体素材格式转换、幼儿园摄影技术与图片素材的获取与编辑、幼儿园音频素材的获取与编辑、幼儿园视频素材的获取与编辑等内容;第3章介绍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包括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新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等内容;第4章介绍幼儿园STEAM教育与创客教育,包括幼儿园STEAM教育、创客教育概述、3D打印、Scratch启蒙、幼儿教育人工智能初步等内容;第5章介绍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活动实施,包括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交互式环境下幼儿园教学活动实施、幼儿园区域信息化教学活动实施、智慧教室环境下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活动实施;第6章介绍幼儿园信息化管理,包括家园共育、幼儿电子档案袋、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内容。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主要是针对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来设计,学习者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行动研究的班级来看,以女生为主,平均年龄20-22岁,已经成年,成年学生的学习,以自我为中心,有较强的主观性。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学生的个性更容易发挥。由于需要适应网络的碎片化学习,所以知识的设计也要适合网络的传播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安排。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时[108],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美术基础(一)》、《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职业道德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学生具备从网络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对智慧教学平台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欠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也缺少幼儿园实际应用的信息技术知识。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4.教学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分析是指通过对学习过程中信息传递媒介、网络设备的调查与挖掘,分析其是否能很好的支持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在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移动网络、智慧网络教学平台、线上教学使用到学生的智能手机、平板、个人计算机等,线下教学使用到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实训基地,设计如图3-5所示的移动网络支持下的智慧网络教学环境。大环境是移动网络覆盖和智慧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线上教学用到超星学习通和A+课堂派两个平台,还用到学生的智能手机、平板、个人计算机等,也可以到学校实训室进行自主学习,线下教学用到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实训基地、计算机基础实训室、微格教室等,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综合素质。

4.1移动网络支持下的智慧网络教学环境。

移动网络支持下的智慧网络教学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智慧网络教学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广泛应用的有钉钉、微信群、腾讯课堂、ZOOM、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学堂在线、教育部云课堂、UMU、雨课堂、A+课堂派等。智慧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支持教师在线教学,记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生成一系列教学过程性数据,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和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选用了超星学习通和A+课堂派作为教学平台。

4.2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

BYOD指携带自己的智能设备参与到课堂学习。全国智能手机覆盖率在不断扩大,功能在不断扩展,内容在不断完善。在国家政策影响下,智能手机的流量费用也在不断下降,加上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给智能手机应用于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根据国家统计数据表明,“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为112.2,意味着每百人拥有112.2部移动电话,据调查,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带进课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部分学校出台各种政策限制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便携与强大的功能也给高校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特别是混合学习需要学生在课外使用智能手机完成很多学习任务。在混合学习中,智能手机用于课前预习、课堂互动和课后复习,可以说智能手机在混合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

4.3移动网络覆盖支持下的实训室环境。

在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到现代教育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实训基地、计算机基础实训室、微格教室等。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有现代教育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有六间实训室,分别是“互动式智慧教室实训室”、“交互课件制作实训室”、“微课录制虚拟演播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教学软件设计开发实训室”和“数字影音制作实训室”。还有六间计算机基础实训室、八间微格教室(其中三间是微格录播实训室),每间实训室均接通有线网络。校园全覆盖无线网络,采用认证方式进行上网。

四、课程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设计流程

学习资源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多媒体化的学习材料和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学习资源设计需要遵循视听心理学原理和规律,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富文本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这些素材最终集成成多媒体课件、微课等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课程学习内容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表现形式。但不管是什么表现形式来实现教学任务,都离不开课程富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基本元素的设计,这些元素的最终表现形式是富文本学习材料、多媒体课件、微课等。微课是一种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元素,所以选择微课这种综合各种元素的学习资源表现形式来设计。

学习资源包括内容性资源和过程性资源,内容性资源包括教学任务分解,知识点课件设计。开发好课件后,再根据课件设计教学过程性资源,教学过程性资源包括课件互动、课题互动、作业设计、试题设计和话题设计等内容。内容性资源和过程性资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设计好内容性资源,过程性资源才有依据。

2.教学任务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策略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小步快走,设计稍高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引导学生一步步发展、一点点进步。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任务点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特点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细化任务点,还要考虑学前教育师范生毕业后走向幼儿园工作岗位,面对3-6岁幼儿时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也面对新时代新媒体新手段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而让幼儿教师具有自学能力,设计如表3-4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任务点。

3.任务点课件设计与制作

一门课程分为若干个单元,一个单元分为若干个小节,一个小节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要实现教学任务,就要设计和开发相应的资源。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在混合学习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知识点通常以融合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而成的多媒体课件和微课等形式呈现出来。多媒体课件是指一种用来辅助教师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的一种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呈现形式也不同,当代大学生具有成人的抽象思维,可以设计不同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呈现形式可以是单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也可以是集成多种媒体和富文本、演示文稿、微课等形式。微课作为现在流行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以短小精悍为特点,集合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要素,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应用于教学。总而言之,课件要便于教师的设计与制作,也要方便学生的学习,更要适合互联网传播的体量小、碎片化,方便师生交互,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五、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高专幼儿教育职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体现在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中,主要表现形式有课件互动、试题互动、个人作业、小组作业、话题讨论、测试、私信交流、公告等。课前教师设计并开发课堂相关的资料,上传到智慧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任务给学生,学生自主观看学习内容并发现问题。课中教师解决学生在课前发现的问题,学生以小组讨论、课堂互动、与教师直接沟通等形式解决课前碰到的问题和困难,课后教师发布话题讨论、作业、测试,解答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地困难和问题,智慧网络教学平台记录并统计学习情况,给教师改进教学作参考,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完成作业、考试,与教师邮件、即时聊天软件等进行沟通,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系统设计

教学评价与反馈系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自己教学情况的有效方式。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并采用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戴晨循環持续改进教学。

1.教学评价设计

一个好的智慧网络教学平台,会记录教师和学生在平台上所操作的必要数据和记录,供教师改进教学、学习提高成绩使用。智慧网络教学平台在课前预习阶段,可以记录学生对课件的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数据,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智慧网络教学平台记录学生考勤数据、课堂表现数据、互动情况等,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数据支撑;在课后巩固阶段,智慧网络教学平台记录学生作业情况、测试情况,将作业结果和测试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在下一次课堂适当调整,以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在以往没有智慧网络教学平台时,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很难了解教师的教学进度,信息相互不了解,难于改进教学。教学在教学考核中,以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体现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为主。期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总结性作业占30%。

课前在线预习阶段,利用智慧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比如记录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长、课前作业回答情况、课前提出问题情况等。在课堂教学时利用智慧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签到,并记录在平台上,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中通过课堂互动、试题互动和课堂作业,全面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在课后巩固阶段,设计课后作业和课后测试,并设置学生之间的互评,考察学生应用学习的知识分析综合能力。

2.教学反馈系统设计

在智慧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下,评价反馈不只是在一次课后的评价反馈,更是教师一个学期课程的全面总结反馈,为下一个学期的课积累经验与教训,更好地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学评价与反馈是一个循环,不断重复“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戴明循环[113],以达到课程的不断优化与提升的目的。在高专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评价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每一轮授课结束后进行评价,并反馈给下一轮课程,经过持续不断的改进,以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七、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实施

1.行动研究计划

本研究进行了三轮教学,分别选择了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2018级、2019级学前教育一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均在大一下学期开设,课程总学时为30学时,每周2学时,共15周。从班级基本情况来看,学生均为女生,班级人数相差不大。通过对第一轮行动的结果作为第二轮行动的开端,依次迭代,不断改进。适度提高课程内容高阶性,将本科的金课理念在高职课程中试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2.第一轮行动

2.1不足之处。

通过这一次行动,发现混合学习的模式对提高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是有效的。首先是教学内容不够新颖,学习内容比较陈旧。第二是学习资源不够,主要采用PPT课件的形式,没有足够的视频等学习材料通过智慧网络教学平台呈现给学生。第三是学生课前参与度不高,学生平时预习情况不是很好。第四是作业提交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学生作业的时限性很强,不利于个性化的培养。

2.2改进措施。

经过第一轮行动的不足,对第二轮行动作了以下调整。首先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减少幼儿教师不常用的知识点,增加了一些幼儿教师常用但原来课程没有的知识。第二是对学习资源项目化,学习资源视频化,丰富学习材料,方便学生网络学习。第三是针对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采取增加学生线上平台部分的成绩,让学生多参与。第四是作业通过A+课堂派来发布与回收,A+课堂派的查重功能有效地控制学生作业的质量。

3.第二轮行动

3.1不足之处。

通过对学生和学校同行的访谈,首先发现A+课堂派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使用课件互动和试题互动,但是在学生课前学习时,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课件互动只支持PPT课件、PDF文档、WORD文档等文档类格式,不能添加音频和视频等,不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第二是课程教学内容虽然有所改变,但是还是没有体现出专业学习内容的特点,也没有体现出地方特点,还没有将最新的幼儿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课程中。第三是发现学生的课外在线互动还是比较少,没有交流,不利于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第四没有使用作业互评,不利于同学了解其他同学的状况。第五是没有体现出课程的两性一度。

3.2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决定更换智慧网络教学平台,以住单一使用A+课堂派不能完全满足学习的需要,所以下一轮行动时使用A+课堂派和超星学习通两个平台结合使用。第二是将课程的内容更加注重地方特色,减少传统课程的内容,增加新媒体等内容。第三是加大在线话题的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第四,作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比如同学之间互评,使学生从其他学生身上学到东西。第五,改变考评权重,调动学生积极性。第六是将两性一度在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应用。

4.第三轮行动

第三轮行动,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行动还没有结束。也还没有进行线下课程的教学,给整个教学过程带来挑战,通过这次新冠疫情,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将成为必然,课程也将持续开展下去,持续改进。

5.学习效果分析

5.1第一轮行动成绩分析。

在第一轮行动结束后,对行动研究成绩进行了分析。从下表可知,利用单样本t检验实验组综合成绩共1项是否明显的不等于专业其他班级平均成绩80.0816,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综合成绩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实验组综合成绩共1项的平均值均与数字80.0816有着统计意义上的差异。具体分析可知:实验组综合成绩共1项,它们的平均值会明显的高于数字80.0816。总结可知:实验组综合成绩共1项的平均值均与数字80.0816有着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如果显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可通过平均值对比具体差异,同时还可使用效应量(Effect size)研究差异幅度情况;第一:使用Cohen's d值表示效应量大小)差异幅度大小),该值越大说明差异越大;第二:单样本T检验使用Cohen's d值表示效應量大小时,效应量小、中、大的区分临界点分别是:0.20、0.50和0.80;第三:Cohen's d值计算公式为差值的绝对值/标准差。

5.2第二轮行动学生成绩分析

在第二轮行动结束后,对行动研究成绩进行了分析。从下表可知,利用单样本t检验实验组综合成绩共1项是否明显的不等于数字83.9191,从上表可以看出:实验组综合成绩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实验组综合成绩共1项的平均值均与数字83.9191有着统计意义上的差异。具体分析可知:实验组综合成绩共1项,它们的平均值会明显的高于数字83.9191。总结可知:实验组综合成绩共1项的平均值均与数字83.9191有着统计意义上的差异。

如果显示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可通过平均值对比具体差异,同时还可使用效应量(Effect size)研究差异幅度情况;第一:使用Cohen's d值表示效应量大小(差异幅度大小),该值越大说明差异越大;第二:单样本T检验使用Cohen's d值表示效应量大小时,效应量小、中、大的区分临界点分别是:0.20、0.50和0.80;第三:Cohen's d值计算公式为差值的绝对值/标准差。

八、结语

本研究在“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寄予厚望”、“满足幼儿教师需求侧和供给侧教育信息化需求”、“应对当代幼儿“数字土著”的需要”和“广西学前师范教育的实际需要”的背景下,对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存在“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发较少”、“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繁杂、陈旧”、“教学内容与学科特点脱节”和“课程缺乏特色”等不足。设计了适合广西高专学前教育师范生使用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本研究丰富了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探索了课程思政、STEAM教育理念在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对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通过行动研究证实了新媒体、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在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国芬.留住课堂最后的精彩——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结课艺术[J].校园英语,2019(51):114-116.

[2]葛宇,吕周萍,马步方,林春晓,章似文,朱小锦,罗国忠.基于系统论的常态化实习实践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9(39):172-174.

[3]陶春.让探究性阅读焕发活力——浅谈探究性阅读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9(94):1-2,24.

[4]陈群林.基于"A+课堂派+BYOD"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3):17-19.

[5]聂芸芸.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迷失与重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120-121.

[6]王轲,张星宇,段渭军,杨茜.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高校创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165-168.

[7]陈芳,李凤荣.高校教师职业技能提升路径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9(23):56-57.

[8]任鎖平.工作场所学习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15):97-101.

[9]苏娜.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中职《网页制作》课程教学实践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10]韩黎源.基于OpenGL开发的软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9.

[11]马玲,薛志红.高职院校师范生基础课教材建设的专业化路径探索——以《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为例[J].现代出版,2018(02):36-37.

[12]陆霞.基于SPOC的《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分析与设计[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23(01):42-46.

[13]佘雅斌.基于岗位任职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63-64+72.

[14]张明洁.基于微信的混合学习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6.

[15]贾伟.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中学历史移动微型学习APP的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5.

[16]刘丽霞.中学机器人E-CDIO教学模式设计研究[D].温州大学,2015.

[17]李丽娟.学前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18):283+285.

[18]蒋方纯,赵静,诸振家.机器学习在个性化网络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分析[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04):52-56.

[19]张哲.基于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0]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3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1] The SPSSAU project (2020). SPSSAU. (Version 20.0)[Online Application Softwar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pssau.com.

[22]颜虹,徐勇勇.医学统计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陈群林(1984.10.29—),民族:汉族,男,籍贯:重庆市云阳县,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欧启忠,男,南宁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