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古城宝带垂虹卧长龙

2020-11-02 02:37
旅游 2020年8期
关键词:山塘石拱桥古桥

苏州浩渺石湖上,初建于宋代的九孔石拱桥行春桥,横跨石湖北渚。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苏州古城基本保存着建城2534年以来“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古城内宋代有河道82公里、桥314座,清末有河道58公里、桥241座,现存河道35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城市之一,现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有70多座,还有控制保护建筑群落250处、古驳岸22个。

 苏州七里山塘古桥普济桥。

姑苏古城太多名桥了,由外及里,先从接驳大运河和古城门水陆要冲的古桥看起。历史上京杭大运河是姑苏古城的护城河,环绕城墙外,阊门、胥门、盘门、蛇门、缪门、干将门、巫门、望齐门8座水陆古城门雄踞四围。吴门桥位于城西南的盘门侧畔,金山花岗石砌成的63米长桥飞架于大运河上,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单孔石拱桥,始建于宋元丰年间,现桥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建。盘门是元至正十一年(1351 年)在春秋时期伍子胥筑城原址上重建的,水陆门对峙,为海内仅有,曲尺形的瓮城、城楼、城垣,与宋景德元年(1004年)所建的瑞光古塔和沧桑的吴门桥,构成了浑然悠远的“盘门三景”。觅渡桥位于城东南的葑门外,横跨运河的单孔石拱桥,工巧精致。横塘彩云桥,38米长的三孔石拱桥,东次孔设有纤道,引桥折北与长堤相接,古纤道由此经驿亭去胥门。万年桥位于城西的胥门外,古运河上的三孔石拱桥,清代诗人潘次耕在叙事诗《万年桥》中讲述了这座桥的坎坷经历: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来苏游览时对此桥的精美赞不绝口,苏州地方官员奉承拍马,把桥拆卸运往严嵩家乡江西省分宜县重建,直到200多年后的乾隆五年(1740年)才在原址重建为三孔石砌墩台木桥。1952年此桥改为钢筋水泥桥,2004年仿明代样式重建成三孔花岗石拱桥。桥西修建了苏州城建规划馆,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此召开,万年桥见证了“苏州决定”(由原先每国每年只能申报一项世界遗产改为可申报两项)的通过,在世界遗产保护史上意义非凡。

 苏州 500 多年历史的真趣园里实景昆曲演出。

“十里波光连宝带,一湾月影映垂虹。”宝带桥,中国十大名桥之一,如长虹卧波于京杭大运河西侧的澹台湖口,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桥长370米、53个桥孔连缀,南北端引桥合长66米,用花岗石间武康石青石砌筑,是目前国内现存桥身最长、孔数最多的连拱古石桥。这座空灵剔透的长桥采用了“柔性墩建桥工艺”,拱顶距桥面仅厚0.5米、相邻两孔拱脚仅宽0.55米,桥身净空面积达到极致,古代建桥者对水平推力科学原理的巧妙应用令人叹奇;石塔、碑亭、石狮等南宋明清的遗构,丰富了宝带桥的文化内涵,并使桥身在高下曲折中富于变化。唐元和十一年(816年),为确保三吴地区贡物加快转运进京,苏州刺史王仲舒在地势低洼的吴江松陵修筑松江堤,使大运河同浩瀚的太湖分隔,免除了漕运船只因太湖风浪受阻难行之苦,但若该堤全部合龙、太湖泄水通道将被堵塞,因此王仲舒选择在澹台湖口留出了一道大缺口,在此建桥,以桥代堤,以便让太湖水顺利通过,他为此捐出了自己的宝带,故桥以此得名。宝带桥维持400多年后坍圯,南宋重建,元代修筑为连墩长石拱桥,明正统年间重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由林则徐主持修缮,1863年英军驱舰攻打苏州,拆去桥中间大孔酿成南面26孔倒塌,抗战时期南端6孔被日军炸毁,直至1956年修复……命运多舛的宝带桥,千百年来重修无数,形制与规模基本沿袭至今,在金红的夕阳里绵延通向古老的大运河,饱经沧桑却依然那么妙曼,那么磅礴,它是历史跌宕的见证,民族坚强的骄傲!

苏州宝带桥,53个桥孔连缀的连孔石拱桥,如长虹卧于京杭大运河西侧的澹台湖口,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垂虹桥,与宝带桥齐名,被誉为“江南第一长桥”,明代杰出画家唐寅的《垂虹别意》和沈周的《垂虹暮色》等冠世名作呈现了它一波三折的无尽妩媚。由于其在我国古代桥梁史上的重要地位,垂虹桥遗址2019年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连绵于太湖与吴松江渡口浩渺烟波上的古桥,初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元泰定二年(1325年)改建为薄墩连锁拱桥,长500多米全用白石垒砌,设72孔,后增至99孔,以三起三伏、環如半月、长若垂虹之姿态而得名。高高的桥孔便于行舟泄洪,桥两堍各有一亭,桥中央还建有九脊飞檐的垂虹亭,飘逸凌波。垂虹桥的建成,消除了苏杭驿道的最后一个险要大渡口,自此商贾云集,墨客雅聚。随着吴松江水面缩小,1957年垂虹桥尚留见47孔,1967年大部分塌毁。近年吴江政府修缮了17孔并建垂虹桥遗址公园,以纪念这座中国桥梁史上极美的创造。

清代苏州宝带桥图片资料。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范成大晚年归隐石湖,写《四时田园杂兴》60首,不负石湖这个西依蓊郁上方山、南连浩渺太湖的妙曼之境。初建于宋代的行春桥,跨石湖北渚,为半圆拱九孔石桥,五月里娇美的蔷薇花蓬蓬覆盖桥头,落英缤纷于水面,让我对苏州的记忆里充满了香气。而每当农历八月十八夜,每个桥洞中各有一个月亮映在水中,其影如串,“石湖串月”盛会已成为吴地久远的民俗。

 苏州吴江的垂虹桥遗迹。

七里山塘,唐代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后,为便利水路交通开凿了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的山塘河,依河筑街长约七里,成为商贾形盛之地,清乾隆帝御笔的《山塘寻胜碑》至今立在原处。山塘桥、通贵桥、星桥、彩云桥、普济桥、望山桥、西山庙桥7座古桥横跨山塘河上。通贵桥为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桥弓宛如弯月,拾级登高于桥面,西眺虎丘拥翠,东望碧水蜿蜒,水陆相邻、河街平行的粉墙素瓦水巷,流淌着最典型的姑苏风情画卷。在真趣园累累石榴树下,赏园林实景版的昆曲《牡丹亭》,到山塘书院点一杯碧螺春听着评弹,郎朗月夜里的古雅姑苏,爱之不足矣。

猜你喜欢
山塘石拱桥古桥
走过御碑亭,踏寻从山塘到虎丘的七里诗意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江西“乱石拱桥”曾引全国效仿
大班班本课程“古桥”的实践探索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读出民族自豪感来
金山廊下 古朴山塘
七里山塘慢慢走
家乡的石拱桥
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