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探析

2020-11-02 03:14张鹏
价值工程 2020年29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老龄化改革

张鹏

摘要:随着生育水平的持续走低与人口寿命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均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现状,这不仅使得“人口红利”消失,还导致越来越多国家面临着养老保险金不足等挑战。如此背景下,有必要就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路径进行探索,以保障我国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cline of the fertility level and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population life span,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re facing the status quo of population aging, which not only makes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disappear, but also causes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to face challen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pension insurance. In this contex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reform path of China's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nsion industry.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Key words: aging;pension insurance system;reform

中图分类号:F842.6;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9-0094-02

0  引言

根據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到2035年65岁及以上老人抚养比将高达32%,较2018年提高近一倍,可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日趋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与愈加复杂的经济环境,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确定性持续提升。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制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历经六十多年发展,逐步从城镇延伸至农村、由职工拓展到居民、由劳动保险转向社会保险,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险安全网,全面覆盖近10亿人口,创造了超大经济体成功建立全面社会养老保障的典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老龄化趋势的逐步加剧与国内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1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不断变化,老年人口数量与比例不断提升,虽然,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经阶段,但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典型的增速快、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我国现有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1 养老保险金缺口的扩大化

面对老龄化趋势加剧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我国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持续扩大。虽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推进了多项改革,但效果并不甚理想。从制度层面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继承了传统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势,并实现了统账结合,但实际上,现行养老保险制仍无法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尤其是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推行过程中,多数个人账户存在严重的空账运行问题,且空账规模持续扩大。根据2019年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的研究成果《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测算,扣除基金中来自财政补贴的收入,2019-2022年养老保险基金账户结余每年均为负数,且收不抵支的缺口将持续扩大,这无疑是一个十分严重的警示信号[1]。

1.2 代际养老契约制的不适性

我国最初推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下老年人抚养比上升现象尤为明显,导致养老保险金出现收不抵支的赤字现象,而现行养老金推行的是统账结合部分积累模式,虽有效缓解了现收现付模式的不良影响,但由于历史隐形养老金债务已然形成,因而养老金仍面临着一定的收支风险。不仅如此,老龄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心理层面上对缴费群体形成的负向缴费激励,现行养老保险制是在国家强制力保障下推行的代际养老契约,即工作一代人必须缴费负担退休一代的养老金,完成代际互济,但该契约是建立在人口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面对老龄化的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使该制度由国家担保,未来养老金仍面临亏空的风险,因而越来越多人将选择尽可能缩短缴费年限或想方设法尽早领取养老金,这不仅无益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企业或被迫以资本替代劳动。

1.3 养老制度支付年限的延长

除了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退休老年人的寿命也在持续增加,这等同于退休后生存时间的延长,也意味着每个人领取退休金时间的延长与社会基金所需支付养老金的增加。当前,国内法定退休年龄较其他国家要低,男性为60周岁、女性干部和工人分别为55周岁、50周岁,但若将男性法定退休年龄顺延1年,相当于男性每人所需缴纳养老保险金年限增加一年,对应养老金支出到本人年限就减少一年,加起来就是两年养老金的差距,显著缩小了养老金收支差。值得注意的是,男性死亡年龄普遍低于女性死亡年龄,这导致老年人口中女性比例的提升,而在国内法定退休年龄中,女性要早于男性,根据岗位差异相差5或10年,这无疑增加了10到20年的收支差距,导致养老金支付年限大幅延长[2]。

2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路径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已不再局限于单纯地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层面,更涉及老年人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因此,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构建与我国老龄化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刻不容缓。

2.1 立足国情,建立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虽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但养老金仍不甚充足,因此,必须构建起全覆盖、多层次、高效率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同时要警惕养老保险空洞化,将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实现制度可持续发展作为制度完善的目标。

一方面,要积极参照国际各国发展启示,取其精华,借鉴以合作主义为特征的欧洲大陆模式或美国的社会补救模式,协调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政府的主导与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养老保险责任,确立补充养老保险的定位与发展模式;

另一方面,要立足国情、社情,回归养老保险保障老年群体基本生活的初衷,结合政府、企业与个人承担能力,适当均衡各主体间的养老责任,以企业年金和个人年金为主,转变“一支独大”的情况,并积极探索降低企业缴费率的可行渠道,为企业年金发展拓展空间,逐步构建起准强制或强制性的年金制,同时要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商业或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长足发展,通过多管齐下,强化第二、第三支柱的补充,弥补养老保险制度的短板,构建起多支柱型养老保险金体系;

此外,政府要强化引导和宣传力度,持续完善补充养老保险相关管理办法,培养专业技能管理人才,推动资本市场的良性运行,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3]。

2.2 强化管理,增强养老保险金筹资增值能力

为了有效弥补养老保险金缺口,还要加强养老金管理,强化筹资能力,并突破保守投资,拓展投资渠道,在保障养老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钱生钱”的目标,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一方面,国家要进一步加大财政中社会保障的支出比例,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这一巨大缺口要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解决空账问题,缓解支付压力,同时要完善地税征收办法,借鉴西方国家,引入社会保障税,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征税率,保障劳动力的流动需求,还要完善國家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强化欠缴养老保险的清缴追缴力度,明确违背养老保险法的具体情形与惩罚办法,切实提高养老金筹资能力;另一方面,要将养老保险金全面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体系,依循财政状况划拨一部分保底资金,并鼓励社会保险机构进行投资运营,使养老保险资金成功增值,同时,要积极投资风险低、收益相对稳定、回报率较高的项目,如铁路、石油、电力、公路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实现养老金增值目的的同时,缓解国家财政融资短缺等困难,还要开辟和拓展海外市场,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投资,将投资风险成功分散至全球;此外,政府要鼓励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通过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民间投资者将资本投入到老年事业建设中,确保其规范、有序地开展[4]。

2.3 延迟退休,建立健全养老保障服务体系

针对老龄化现象所引发的养老金收不抵支的赤字问题,发达国家纷纷将改革重点放在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方面,多数国家规定职工达到60-65岁方可退休并领取养老金。当前,国内法定退休年龄较低,加上一些提前退休制度,给养老金支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也应顺应国际化趋势,逐步推行延迟退休的年龄方案。

一方面,根据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及社会保险收支状况,各地区要逐步取消不正当因素的提前退休政策,严格退休资格,对特殊工种岗位退休的规定要逐一取消,可按比例折算工龄、增加补贴退休金等方式加以替代;

另一方面,要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将男女退休年龄差逐步拉平,针对我国就业难等问题,可适当放缓该方案的执行速度,如每三年延长一岁,直至65岁,还要定期收集反馈问题,制定修正策略,并提高缴费最低年限,如西方国家的养老金缴费年限多为40年,我国可由现行的15年延长至30年;

此外,国家要加快构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以国家财政资源为主、社会资源为辅,通过国家与社会的合作,确保养老稳步有序推进,要将财力重点集中在确保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方面,还要不断完善老年社会救助制度,当然,救助对象要以老人家庭为基础,不得以老人自身收入水平为基数,如此方可真正缓解老年贫困等现实问题[5]。

3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项惠及全民的社会福利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关系着全民的健康幸福生活,因此,构建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与政府的重要使命。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与群众健康意识的持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逐年递增,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加上多重因素的影响,老龄化发展形势较其它国家而言具有增速更快、未富先老、高龄化现象更突出等特点,但与老龄化发展趋势相比,国内养老保险制度却发展缓慢,仍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如此背景下,国家要加快构建一个能够保障全民“老有所养”的健全制度,使全民都能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获得更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韩桂君,胡洁.探索建立普惠制养老保险制度[J].社会治理,2020(01):28-34.

[2]苏春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如何应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不确定性[N].社会科学报,2020-01-09(002).

[3]范程程.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

[4]赵娜.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5]臧雅卓.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制度老龄化改革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