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让绿荫添锦绣
——通化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2020-11-03 08:52王秀兰朴京武张亚敏
国土绿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通化县全县森林

◎ 王秀兰 朴京武 张亚敏

位于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通化县,幅员面积3724.26 平方公里,森林葱郁、流水潺潺、美丽富饶,地貌总体上呈“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格局。全县辖15 个乡镇、1 个开发区、159 个行政村、8 个国有林场。境内有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湖国家森林公园、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吉林省朝阳湿地公园、三棚林场国家红松林木良种基地。全县有林地面积28.5 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739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11 %。

通化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在“中国梦”的征程上踏出了一串坚实有力的绿色足迹,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县、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国家级生态县、全国平安畅通县等五十余项国家级荣誉。快大茂镇赶马河村和东来乡鹿圈子村、大安镇水洞村、兴林镇曲柳川村、兴林镇大荒沟村、快大茂镇繁荣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通化县25 万人民正全力朝着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目标扎实奋进,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更加秀美幸福的绿色家园。

发展中的通化县 王国霖摄

通化县泉源沟 李晶摄

高位推动,圆梦逐绿

2018年1月,通化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启动,通化县委、县政府将“创森”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以超前的理念引领创建工作,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创建工作。县政府印发了《通化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通化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和《通化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方案》等相关文件,并与相关成员单位签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落实了建设任务。

通化县“创森”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祉为主要目标,以大地植绿、心中播绿为重点任务,构建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打造便利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传播先进的生态理念。

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原则,通化县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按照国家森林城市标准高规格、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厚植底色,全域增绿

通化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上高标准造林、山下高品位绿化”的原则,按照“一核五极、一带三廊、三区多点”的森林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实施四大体系16 项建设工程。一是以县城建成区(快大茂镇)为核心,建设城市森林人居环境示范区,重点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在城镇绿化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增加城区内绿地连续性,以蝲蛄河沿岸为森林景观带打造高标准绿色通道,突出绿色空间网络和景观构建,建设层次丰富、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同时,打造城市森林生态文化景观,建设提质各类公园6 处,绿地面积147.63 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3%。二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屯绿化整体水平,全县310 个村屯全部实现了绿化美化,其中建设全国生态文化村6 个,国家森林乡村18 个,省级绿美示范村屯4 个、市级完善提升村屯15 个,全县15 个乡镇、一个开发区林木绿化率均超过53%。三是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实施清收林地还林、封山育林、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全县共完成封山育林2000 公顷、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保护48614 公顷、中幼林抚育 1466.7 公顷、新造林386.4公顷。四是保护、恢复和扩大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生境,建设多类型资源保护区,为通化县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广场芍药开花 王国霖摄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守护青山绿水家园活动 石连春摄

空中探戈 堇耀武摄

产业富民,生态兴绿

通化县充分利用域内山多林多、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经济林果、中草药材、山野菜、食用菌及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富民产业,并带动下游产业全面发展。全县林下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山上基地,山下加工,龙头带动,综合开发”的发展模式。红松果林、蓝莓、林下参、森林康养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通化县现有红松果材兼用林38466 公顷。三棚林场作为通化县红松果林产业发展典型,总经营面积31334 公顷,人工红松林1200 公顷,其中进入盛果期的有335 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5%,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国家级重点红松林木良种基地,获得省十佳国有林场、中国最美林场和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通化县蓝莓种植龙头企业,集蓝莓种植、良种繁育、科研、加工于一体,打造蓝莓品牌,带动产业富民,被国家林草局评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吉林省人参主要产区之一,通化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林下参种植面积达4735 公顷。截至2019年末,全县栽种红松、蓝莓、大榛子等经济果林2.4 万公顷,发展林下五味子、返魂草等林地中药材1998 公顷。目前,通化县已获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 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 家,省级林业产业园区1 个,省级林业产业基地8 个,为全县林下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中医药、森林食品、森林保健品及木制品等林特产品加工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了新突破。通化县立足现有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美丽乡村与人文历史等既有优势,以全域旅游为主题,全力打造1日—2日游路线;以兴林、光华、大安红色旅游线路、“两园一区”、万亩红松果林休闲康养产业园、民宿等生态旅游资源为优势,全力打造南长白山森林康养、休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品牌,拉动综合服务业较快发展。

多措并举,同心护绿

通化县全面加强资源保护管理,落实《通化县人民政府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继续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县、乡(镇)、村三级“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执行林业法规政策,依法规范行政行为,逐步加强护林队伍建设,森林、林地和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强依法治林,通过开展“绿盾2019”“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冬春会战”等专项行动,有效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林政管理,严格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行木材生产按计划采伐;做好伐区作业指导、督促检查和木材运输管理;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周密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等有力措施,切实形成群防群控的森防合力,实现连续7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力度,开展清山清套清网、联合执法检查等行动,有效震慑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采取生物防治、飞机撒药等措施,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

暖水民宿 王永胜摄

居民小区一角

科技兴城 陈卉卉摄

生态文化,心中植绿

为了营造民众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通化县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三棚林场与四棚中学携手开展“爱我家园、共享绿色、杜绝火患、从我做起”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提高了民众关注森林防火、支持防火、参与防火的森林防火安全意识。

全县蓬勃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与县直机关干部一起到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并在现场以“森林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为主题,举行签字活动,全县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6%。

为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丰富公益文化宣传活动,2019年,通化县举办建设美好家园、全民健身百日行机关干部越野赛活动,运动员胸前佩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号牌参加越野全程2800 米比赛,森林健身活动锻炼了参与者的意志与体魄,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浓厚氛围。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学校联动开展科普宣教、“关爱自然、保护湿地”活动。学校组织学生们参观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概览厅和动植物景观厅,真正了解了“什么是湿地”“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同时开展寓教于乐的草编教育和科普活动,增强了同学们关爱自然、保护湿地、保护家园的自觉性。

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按照吉林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通化县开展了第三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全县建档三级古树11175 株;同时,对每株古树和古树群进行挂牌,落实专人养护管理。各项档案资料图文并茂、保存完整,全县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

强化宣传,全民爱绿

通化县委宣传部统筹各部门扎实开展“创森”宣传活动。县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栏,利用醒目版面和黄金时段,高效率多频次宣传森林城市创建。全县充分利用宣传牌、宣传单、宣传册、悬挂宣传条幅、LED 显示屏、电视台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等形式,营造“创森”良好社会氛围,民众对创建森林城市知晓率、参与率明显提升。

千方百计留下碧水青山,矢志不渝构筑生态未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森林走进城市,让绿色遍布乡村,让江河扮靓山川,让通化县大地一步一景、处处如画。绿色的梦想正由此延伸到远方,通化县的明天会更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

猜你喜欢
通化县全县森林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论湿地在通化县森林资源保护中的重要性
通化县村屯造林绿化建设要点分析
打造六种模式 转变农业粗放式发展方式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