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师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2020-11-03 05:40程西娟王旭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问题意识道德与法治

程西娟 王旭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被放到重要位置。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能低。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问题意识;问题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这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是个挑战,首先自己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使自己变成一个问题意识强的教师,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堂越来越生动精彩。然而,现在教师因多种因素而对这一问题渐渐淡化,甚至部分专业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画画重点,让学生自己背背知识点;负责任的教师也仅仅是满课堂自己一个人“表演”,学生则被动接受。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一、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而且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的问题意识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组织教学的思维和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并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外教育大家们都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个体的怀疑精神。杜威“做中学”的教育思想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而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是建立在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础之上的理论。总之,教师问题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问题意识显得较弱。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分数的设置和开卷考试),大部分家长、学生、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等认为道德与法治是副科、小科,只要有教师资格证都可以来教授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即使是专业教师,有时也要让路于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这严重打击了道德与法治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境况下,别说满堂灌了,就是最基础的教学环节都没有办法保证,更别说问题意识的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二、如何培养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问题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上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是学校教育创新的必然选择。培养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问题意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变外部认知

在教学实践中,首要问题是学生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因中考采取的方式是开卷考试,学生们对开卷的理解就是可以抱着书找、抄,不难。但中考的试题却是开放性、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平时不认真的学生没有办法在教材上或资料里找到。要转变学生的认知,需要学校、家长、教育主管部门都重视起来才行。现在统编教材内容大幅度变化,理论性变强,但课标仍然沿用了2011年版的课标,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变,但出现了老教材有的知识点新教材没提及的尴尬局面。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全部是法律知识,理论性特别强,而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九年级知识的基础,但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知识是晦涩难懂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案例解释理论。按照国家的课时设置,每周两节课,时间非常紧张,在学期结束时把课上完都很吃力,更谈不上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时间。于是,就出现了最让学生崩溃的“满堂灌”,灌过之后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这严重违背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统编教材修订之后,课程标准、课时数都要随之变化。我们还要不停地告诉学生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不能陷入学习一科、不学另一科的怪圈中去。

(二)改变内部认知

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争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才能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向“问题教学”转变

传统教学对“教”与“学”进行了大量的论证和实践,而对“问题教学”则关注不够。因此,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全盘接受,很少质疑。甚至有的教师知识点都讲错了,学生也是全盘接受。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教学设计的逻辑思维性,以及问题的合理性、有效性,使学生对知識进行深入思考。在备“善用法律”一课时,我搜集了三个符合教材内容的案例,案例的内容来自学生身边。

【例1】这一课的设计环节,用“同学之间玩耍酿成大祸”作为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教师展示完案例,提出问题:

(1)遇到侵害,我们怎么办?(开放性问题)

学生A:找对方赔钱→对方不赔怎么办?(具体到书本中这节课的主题)→到法院告对方(学生自己在书本中找答案)

学生B:到法院告对方→怎么告?(开放性问题)→你需要准备什么?(思考诉讼的要素、流程、适用情况……)

(2)这个案例是什么诉讼?如何区分?(回顾旧知识、建构新知识)

(3)如果在审理的过程中,你发现审判长和对方是亲戚关系,你怎么做?

【例2】PPT展示“自行车车主反杀宝马车主”案例,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件事中谁对谁错?为什么?(开放性问题)

(2)法院最后的判决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判?法律依据是什么?(自主思考、查阅资料)

【例3】播放视频“中学生小明绑架案”

(1)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你能怎么做?你要怎么做?

(2)除了这个绑架案中给我们的自救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请概括总结。

(3)概括总结善用法律的意义。

通过案例和层层递进的问题,达成“善用法律”一课的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心和激情,同时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教师才真正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

2.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不能图省事

简单的抄书或随便出张试卷给学生做,都是不科学的。我们要找有质量、能举一反三、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题目给学生做,做到教学相长。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多读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时效性特别强,同样是八年级教材,这学期教材内容和上学年的内容就有所不同。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学习,既要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至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陈旧老化,更要学习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文学、史学等知识。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时刻关注时政信息,分析国际国内政治经济风云变幻之原因,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具有很高的政治认同感,才能具备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政治教师素养——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培养创新型人才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每一位老师提升问题意识。道德与法治老师要从自身开始做出改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四有好老师”。

(本文系六安市教研科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初中教材下教师问题意识的优化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LK19016)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问题意识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例谈问题解决法在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问题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