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炳锋:新变局、新挑战、新思路,迈向汽车产业新征程

2020-11-04 03:30
商用汽车 2020年8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汽车发展

本 刊

2020年8月13—15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在8月14日举办的“新变局、新挑战、新思路——引领中国汽车新征程”大会论坛(主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付炳锋发表主旨演讲。他说:“经过10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平台调整期,近2年均出现了负增长,这是多方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他还说:“环境、能源、交通等社会要素对汽车产业的制约进一步加剧,需要共同面对、协调发展。”以下内容为其现场演讲实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付炳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高香区长的致词,嘉定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生产轿车的中外合资企业就诞生在这里,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嘉定是一片聚集智慧、焕发激情、成就事业的沃土,是一座屹立在东方汽车大国的现代化国际汽车城,是面向“新四化”时代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

一直以来,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是一支非常务实干事、富有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政企精英团队,在这里成就了许多伟大的产业梦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嘉定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与行业一道,在嘉定继续构建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继续引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站在今天的时点,让我先简要回顾一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就。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汽车产业一直是最重要的引资和投资的产业,尤其是加入WTO前后,全球主要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陆续完成布局,本土民族品牌也同时起步,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10几年。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跃居全球第一,随后继续攀升,到2017年中国汽车产、销2 901.54万和2 887.89万辆,达到历史最高点(2018年产销分别为2 780.9万辆和2 808.1万辆,2019年产销分别为2 572.1万和2 576.9万辆——编者注)。据2020上半年的统计,中国汽车保有量已与美国相当,达到2.6亿辆,下半年还将稳增1 000万辆。

经过10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平台调整期,(2018、2019年)出现了2年的负增长,这是多方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尤其是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让全年失去了一个月的销量,使降幅达到了最高点(2020年1—7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 231.4万和1 236.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8%和12.7%——编者注)。昨天(8月13日)我们开了TOP 10+3的研讨会,下午又开了闭门会,各位重量级的行业领导面对当前形势,都客观地认为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国市场是全球化开放的市场

中国在形成巨大汽车消费市场的过程中,也为全球车企打造了充分竞争的舞台,德、日、美、法等国家的老牌车企相继投资中国市场,带来汽车产业的快速繁荣。

中国民族品牌也获得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合资合作、自主创新,焕发生机;“新造车势力”蓬勃发展,民族品牌汽车在市场占比超过50%,其中乘用车在2017年最高达到44%,接近45%。在下行的近2年里,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在40%上下波动。

中国市场是全球化开放的市场,车市的繁荣使中国用户尽享汽车社会带来的消费愉悦。今天,中国汽车市场大有引领全球汽车消费的趋势,将把汽车消费带向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时代。

从造车能力方面看,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不平凡的40年,引进合资合作、国产化、自主创新,迅速缩短了差距,尤其是最近10几年,造车技术和产品技术逐渐与发达国家接轨。基于创新发展的产业原动力,真正成为第一驱动力。

今天,全球先进的工厂在中国投产,同时最新技术产品也在中国投放。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已经完成布局,5G环境和互联网平台为汽车智能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当然也离不开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1994年,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发布,奠定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基础,为外商投资和国际合作开拓了宽阔的道路,让外商也吃下了定心丸。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创造了此后快速发展的15年。2010年,国务院确立了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有6项与汽车产业强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把中国带入互联网时代,正在催生智能汽车发展的新时代。

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1个10年行动纲领。

2018年,发布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高水平开放的时期,敞开心怀拥抱世界。

在这世界大变局的时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与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这坚定地表达了中国政策的全球化决心和姿态。

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在汽车产业发展到新的高点之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给我国汽车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

首先,对汽车产业而言,电动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汽车消费概念,汽车由移动工具转向智能终端,软件定义汽车,软件迭代升级已成为消费者新的关注重点。人们出于对生活、工作多维的需要,以及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的追求,人工智能在汽车业界找到了更为高级的应用空间。

自动驾驶必将成为未来的消费追捧,电动汽车带来的价值愉悦吸引着消费趋势。这期间,消费者对新技术虽抱有期待,但也存在观望。这也是行业内认为在转型期为什么销量会下降的一个原因之一,从而延缓了消费节奏。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转型期也必将伴随着结构的调整,企业要加大创新投入,应对新的竞争,是企业经营的爬坡过坎期。

第二,随着互联网普及应用,已经改变了一般消费品的流通方式,而汽车作为品牌消费商品,目前依然沿用传统的销售方式。在富养时代形成的传统4S店渠道带有巨大的分散资产和人员成本,成为汽车行业不堪重负的负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格局将出现连锁反应,而进入智能信息交互的营销服务新模式。

第三,工业互联网的不断成熟应用将带来汽车生产制造方式的改变,沿用近百年的大批量流水作业方式将逐步被智能制造所取代,进而使用户定义、用户定制成为可能,汽车将走向个性化消费的时代。这将意味着重资产投入的汽车制造工厂将面临改造升级。目前世界一流的超级工厂在中国国内已经诞生,改造升级是传统汽车制造变革的最艰巨的任务,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智能化改造的探索和实践。

第四,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消费将由增购为主逐渐转向换购为主,品牌服务创造的客户黏性将成为企业生存之本。未来智能高效的品牌情感沟通,将不断丰富出行服务商的商业概念,这将使品牌强者更强,大大挤压新生品牌的生存空间,带来的将是产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第五,随着电动化的不断普及,汽车行业将结束对石油单一能源的依赖,更加适应向能源多元化战略的转变,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也是汽车产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责任。这无疑是巨大的产业变革力量。

电动汽车对于一辆汽车来说,实际上是换了心脏、换了血液也换了神经系统,那就是电控的这套系统,这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汽车行业将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转型代价,掀起这场能源革命,去改变人类对电力资源的使用方式,这将诞生许多新的生态。

第六,我们也不可忽视逆全球化与全球化的对峙,新冠疫情客观上加剧了逆全球化的风险,将深刻影响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结构平衡,不可避免地带来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这是伴随产业变革的潜在风险,企业难以回避,是挑战也是机遇。汽车产业链上的风险在上游层级,与电子信息产业相互融合,是共性难题,需要举国之力。

我们今天在座的很多是电子信息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嘉宾,你们的责任、你们的使命非常的伟大。

第七,在政策方面,中国在坚定实施更高水平开放的同时,也将不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公关、新型举国体制,坚定地集中国家力量创新,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难题。这一点我们汽车行业还是非常欣慰的,这个消息也是最近对外公开宣布的。

同时,在政策层面,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的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并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这一点,也是在逆全球化和疫情影响下很多外商投资企业前一个时期比较困惑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及时地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向有作为的全球汽车商敞开心怀,共同发展,迎接大变革的到来,相信汽车产业治理体系更加科学,政策会更加稳定。

大变革时期,汽车行业需要巨大的动力驱动前行

大变革时期,汽车行业如逆水行舟,需要巨大的动力驱动前行,这对行业和企业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对能力和实力的考验。

对企业而言,市场下滑和在低位盘整,加剧了生存竞争,这对企业经营能力和收益是严峻的考验。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期间,产品转型、技术升级以及法规升级需要大量投入,对企业的实力要求更高,优胜劣汰的局面必然出现,转不过型、升不上级将面临退出风险。

新时期产业形态和产业生态不断发生变化,合资合作将打破原有的股比平衡,品牌能力将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战略要加快适应;强强联合,跨界融合,这些需要拼抢的战略机遇,将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

环境、能源、交通等社会要素对汽车产业的制约进一步加剧,需要共同面对、协调发展。在过去10年里,为了适应环境和能源问题,全行业在新能源领域投入巨大,如何发挥投资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巨大挑战,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依然是重大的制约,这是摆在行业面前的现实挑战。

站在汽车产业角度,从宏观经济互相影响的原理和逻辑来看,政策的科学引导将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这对行业治理水平了更高要求,尤其在世界格局不稳定、不确定的演变下,更需国内有稳定的政策对应,使中国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具有坚强的抗风险能力,为全球汽车产业引航。

“十四五”是国家2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新一轮技术革命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新冠疫情增加了产业转型的难度,这也倒逼产业加快转型的速度,汽车产业必须抓住未来5年的战略机遇期,在危机中遇新机,建设发挥引领作用的汽车强大市场,创造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形成健康的国内产业大循环,开拓汽车产业全球化新局面。

本次论坛,我们邀请了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共商行业“十四五”发展大计,为未来发展谋篇布局。这2天还将举行8场主题论坛(分论坛),供大家充分研讨,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希望大家贡献集体智慧,拿出真知灼见,引领汽车产业迈向新征程。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汽车发展
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
常熟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汽车的“出卖”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