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村庄整治分析研究
——以荆州区川店镇李家场村为例

2020-11-04 10:17吴丽丽
绿色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整治景观村庄

覃 枭,吴丽丽

(长江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湖北 荆州 420425)

1 川店镇李家场村概况

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地处荆州、荆门、宜昌三市交界,位于荆州古城西北30 km处,李家场村位于川店镇东南侧(图1),是外来人群去纪南城的必经之路。李家场村主街环境相对整洁,整村形象良好,但缺少特色,村容村貌缺乏提升,生态环境需要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村屋基础整洁、建筑风格一致,但风貌略乱、效果单一。

(2)庭院供人活动场地较大,但绿化杂乱无章、设施老旧并且缺乏特色。

(3)村道干道基本通畅,满足村民通行需求,但是照明、指示以及景观都有所欠缺。

(4)河溪水体淤塞,垃圾污染严重导致水质恶化,驳岸处理单一。

(5) 田园杆线设置杂乱,较多处地方均有违章建筑,整体效益较低。

图1 区位图

2 乡村振兴的基础理论

2.1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乡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其目标归结为“五大建设”,产业兴旺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重在资源整合、产业培育、经济转型与收入增长。生态宜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关键是农村景观优化、环境美化、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发展绿色生态新产业、新业态[1]。

2.2 村庄整治

乡村是农村居民生活与生产主要的场地,同样也是乡村振兴要着重考量和提升的一个要素。结合“十九大”所提出的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有效治理、生活丰富”为主要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在乡村规划模式上,要对发展现状做透彻地分析,并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出整体发展、整治和管控方案,继而达到对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对乡村基础设施予以完善,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最终以精细化的管理,营造乡村和谐的人文环境[2]。

2.3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点, 只有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下,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重点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科技和生态文化,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环保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化,实现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归宿, 是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在农村的体现和实施,体现了深刻的生态内涵[3]。

3 村庄整治分析研究

3.1 规划主题

村整治规划的主题为“木、睦、沐、亩、模”,其中具体内容如下。

(1)“木”字,突显村庄产业特点,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木质坚韧结实,故“木”有淳朴忠厚之义。

(2)“睦”的本意是和好、亲近;也有相互高看对方,彼此敬仰等意思。《六书故》:睦,目谐也。凡人喜愠,必形于面目,故和为睦,乖为睽。《礼记·坊记》有记载:睦于父母之堂。寓意村民生活和睦。

(3)“沐”为润泽或受润泽;古代官员休假;整治。2015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来,村庄建设及村民生活问题收到更大的重视,此次整治规划是国家政策的润泽,更是村庄形象的提升和整治。

(4)“亩”泛指农田,亩道更是古代以国都为中心的大道,有中心标榜之意。保证农田基础上进行村庄整治规划,李家场村将作为示范村。

(5)“模”,模子,寓意标准。李家场村作为村庄整治,在建筑、街道、庭院、渠道、重要节点上都做出了标准化整治,进一步体现模范村的特点。

3.2 道路绿化整治

3.2.1 现存问题

村庄道路主要包括271省道、主村道、田间路、宅前路。道路分级较为合理,但仍然存在指示不明、景观混乱、通行不畅等问题(图2)。

(1)道路缺乏必要的交通标识:居民点道路交叉口处缺乏限速标志或限速板,村庄入口处缺乏村标等。

图2 道路现状

(2)道路景观混乱:271省道两侧植物种类混乱,配置杂乱无章,未能突出植物的景观特征和村庄特色;村庄主干道行两侧绿化植物种类单一,景观层次单调。

(3) 道路通行能力差:通村三岔路口种植乔木数量多、体量大,不满足视线及视距要求,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红叶石楠分支点较低,遮挡行车视线,影响行车速度,造成通行不畅。

3.2.2 整治规划

(1)优化道路景观:271省道与主村道设置交通岛,植物种类主要选择杜鹃、雀舌黄杨、沿阶草等低矮灌木及草本,形成灌木—草本的空间结构,主要以春季景观为主。优化道路标识,结合草本植物景观,突出道路标识的交通指导作用(图3)。

(2)道路铺装分级整治:根据李场村地域特点和文化背景,田间路与宅前路以青砖路和红砖路为主要形式,结合树池、草池、花坛等丰富道路景观整治,不但满足村民的使用需求,更能丰富景观结构(图4)。

图3 道路整治规划

图4 道路整治规划效果

3.3 主要节点整治

3.3.1 村委会整治

3.3.1.1 现存问题

村委会(村党政服务中心)位于271省道西侧村庄入口处,集医务、会议、行政办公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建筑。村委会总体布局不合理,景观结构混乱,服务能力差(图5),具体表现如下。

图5 村委会现状

(1)建筑外立面破旧:出入口设置不满足人群需求,建筑外侧没有明确党政服务中心的标识,识别度差。

(2)植物景观没有地方特色:植物种类选择混乱,没有骨干树种;垂直空间结构不清晰,季相景观不明显,无法满足党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

(3)空间结构单一:入口空间狭窄,没有针对党政服务中心的特点形成多种空间结构,不满足服务人群结构的需求。

(4)缺乏停车场地:没有针对党政服务中心的服务特点预留停车场地,没能形成便民服务的空间结构。

3.3.1.2 整治规划

(1)建筑整治:根据李场村的地理位置,结合村委会及周边新建居民点需求,村委会北侧新建驿站和公共厕所。驿站平面布局采用庭院式结构,建筑形式运用新中式结构与村委会外部形式相呼应。公共厕所则在满足建筑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使用的功能性,通道结构便利。

(2)优化规划布局结构:村委会总体布局采用规则式,运用轴线对称不均衡式设计手法,以村委会为中心呈东西走向轴线,北侧设置驿站、公共厕所、停车位和游憩场地,南侧设置会议室和卫生所。中轴线北侧设置花境和树阵结合的结构突出村委会结构上的重心性,功能上也作为隐形停车位使用,突出公共区域功能的复合型。北侧设置休闲小游园,主景采用圆形树池,多层铺装结合月亮形休憩木亭(图6)。

图6 村委会整治规划

中轴线南侧在保留原有的树木、景墙、道路的基础上,设置树池、花池、人行步道等,主要功能为提供村委会处理事务的场所,在此基础上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图7)。

图7 村委会整治规划效果

3.3.2 居民组整治

3.3.2.1 现存问题

居民组位于271省道西侧,村委会北侧(图8)。居民组现状共有7栋建筑,总体呈行列式布局,采光通风良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入口空间结构不合理:入口处有六块小绿地,绿地上种植的树木杂乱无章,形成开阔或者半开阔半封闭的环境,而居民住所需要一定的隐私感。入口现状环境并不能满足居民对隐私感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居民的审美需求。

图8 居民组现状

(2)公共服务设施缺乏:虽在中间绿地及各栋建筑旁皆设有路灯,但其他的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仅在规模最大的一栋建筑角落设有一个垃圾桶,无法满足居民日常的垃圾处理需求。虽设有部分健身措施,但仍留有大块空地未利用,类似于便民箱、报刊亭等满足居民休闲与诉求方面的需求的公共服务设施君未设置,可见设施设置与场地分区不合理,公共服务设施缺乏。

(3)植物景观混乱:植物设计不合理,从平面看,植物种类混乱,配置杂乱无章,植物大体为常绿树种,无季相变化,未能突出植物的景观特征和村庄特色;绿化植物种类单一,景观层次单调。

3.3.2.2 整治规划

(1)优化规划布局结构:新建居民组总体采用规则式布局结构,主要从入口绿地、居民建筑、中心绿地、健身器材、游憩场地、停车场5个方面进行了改造。入口绿地结合道路,设计花境和行道树,增加道路的景深感,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中心绿地以篮球场结合游憩场地,形成动静分离的设计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游憩场地保留原有的健身器材,并结合原来的空旷混凝土场地重新构建流线,形成独立空间,设置草地与座椅,满足村民的休息需求(图9)。

图9 居民组整治规划

(2) 景观空间优化:居民组西侧的荒地采用自然式设计,西侧为池塘,东侧为游憩空间。全园由水系相连,形成整体,通过水系的变换,表达不同的空间效果。园中植物配置主要采用乡土树种,打造丰富的季相空间与垂直空间,展现春夏秋冬四季美景,为村民提供游憩的活动空间(图10)。

图10 居民组整治规划效果图

3.3.3 庭院整治

3.3.3.1 现存问题

庭院的现状主要体现在绿化混乱、建筑违章、杂物乱放这3个方面。

(1)植物景观混乱:树木种植点不合理,过于靠近房屋,影响屋内光线与行人视线,且部分树木与电杆线临近,具有安全隐患。垂直空间结构不清晰,以乔木为主,缺乏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搭配。季相景观不明显,景观效果不佳。

(2)建筑违章:部分建筑存在乱搭乱建现象,具有安全隐患,且影响街景立面效果。

(3)杂物乱放:部分村民在前庭堆放杂物,整体景观效果不佳。

3.3.3.2 整治规划

(1)植物景观规划:结合建筑立面整治,在庭前至庭院墙面分别由远至近种植乔木杨树、柑橘树,花灌木紫荆、月季、桂花、大叶女贞,藤本植物常春藤,植物类型丰富,丰富植物立面结构,营造季相景观。

(2)立面整治:拆除违章建筑,塑造较好的景观效果。进行立面整治,使立面景观效果统一又富有变化。

3.3.4 沟渠整治

3.3.4.1 现存问题

(1)水质不佳:现状河道中浮萍过多,且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水体环境,导致水质不佳。

(2)河道旁道路过窄:河道旁通行能力差,道路过窄且崎岖难行,没有足够的亲水空间,无法满足村民亲水需求与通行需求。

(3)植物景观混乱:乔木种植点不合理,对视线有遮挡,影响居民观赏的需求。垂直空间结构不清晰,杂草过多而灌木缺乏。季相景观不明显,景观效果不佳。

3.3.4.2 整治规划

(1)河道整治:对现状河道进行整治,清除河面浮萍,净化河道水质。在河道畔增设步行道,提高河畔通行能力,满足人们亲水需求。重新布置河道旁的绿化,使之富有层次和空间组织。在河道畔设置一些游憩空间节点,吸引村民,提高河道利用率。

(2)沟渠整治:重视清淤除杂和截流引污工作。清淤除杂主要是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河底污泥、淤泥;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沿岸杂草杂物等。截流引污要结合清淤除杂工作,增设排水沟渠,修缮或新建排污管道,沟渠盖板,禁止污水直排,可以村为单位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4 结语

村庄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关键。在风景园林视角下,以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李家场村为例,通过对村庄的优劣势与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发掘村庄自身的文化特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所提出的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有效治理、生活丰富”为主要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现有的环境基础上对其进行具有自身村庄特色的整治规划,同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将来的村庄整治空间规划提供思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研究小组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村民、航拍测绘等多种方式从对川店镇李家场村的现状村屋、庭院、村道、河溪、田园5个方面进行分析,确定村庄自身特色与文化主题,并从道路、主要节点、庭院、水体4个层面对该村庄进行问题分析与整治规划。通过改善道路绿化与铺装、增创文化地域特色驿站、优化建筑外立面并丰富绿化景观,完善河道功能等主要手段,以满足村民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准则,在现有的村庄环境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身村庄特色的整治规划。

猜你喜欢
整治景观村庄
启东市南阳镇唱好专项整治“三部曲”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景观别墅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村庄,你好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景观平面图》
村庄在哪里